“放—扶—放”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由组织教学—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传授—巩固—小结等七大步骤组成,但在教学中这种模式缺乏变化,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长期下去,课堂显得呆板、无生气。针对这一现状,在小学音乐课中,我探索了“放—扶—放”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中抓住“放—扶—放”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形式,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它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笔者把“放—扶—放”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放”
  所谓“放”,就是要体现课堂的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者不以权威者、知识的拥有者自居,而是以引导者、促进者、赞赏鼓励者的身份出现,各小组成员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思考者。根据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动、感觉敏锐、可塑性强、对音乐极感兴趣的特点,教学中以感受音乐作为先导,把作品所表现的情绪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音乐活动,展开联想、想象,认识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获得对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具体做法是:一听二动。如,我在歌曲《秋虫音乐会》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秋虫音乐会的场面,同时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学生一下子进人了角色,仿佛自己置身其中一样,听完后竟热烈地鼓掌。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完后的感受。(为什么鼓掌?)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高兴,有的说快乐,有的说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有的说自己仿佛和它们在一起歌唱……接着我鼓励同学们用身体来表现这种情绪,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同学们有的点头,有的摆动身体,有的做起动作……显然,同学们又把这欢乐的情绪表现出来了,而我这一步的目的彻底达到了。
  二、“扶”
  所谓“扶”就是要体现课堂的合作性,合作性又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师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思考和小组成员的讨论,各小组基本统一了意见,这时小组间进行切磋,各自谈谈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加以适当點拨并进行必要的讲授,讲授时力求做到清晰简要,时短量大,高效低耗。这时,教师好比“导演”,导为前提,演为主体,再把大量时间让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学生对《秋虫音乐会》有了尝试后的喜悦,就希望有尽善尽美的表现。对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再“跳一跳”,点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共同讨论。依旧以《秋虫音乐会》为例,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学生普遍表现不够准确,我将这一节奏形象化,用小军鼓反复演奏切分节奏,学生获得感观后再让学生唱谱填词,难点一下子突破了。这样的探讨,既体现了教者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又突破了重点、难点。这个环节正是“放—扶—放”教学模式的關键所在——扶。
  三、“放”
  这时的“放”就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小组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创造性地展开思考,创造性地去学习,创造性地去表现。在音乐课中,不同水准的学生在一起,优秀的学生可以为困难的学生提供智力刺激和帮助,同时对困难生进行辅导,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也巩固了知识。最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互补充启发,从而提高了分析、理解、鉴赏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以《秋虫音乐会》为例,在学生能正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之后,我把创作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我让学生自选歌曲中的任一秋虫,分角色边唱边即兴表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有的抬起头引吭高歌,有的摇头耸肩尽情抒发,有的干脆站起来边跳边唱……学生在宽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放—扶—放”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放。
  “放—扶—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陛、合作性,对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特殊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三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可以互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而定。
其他文献
孩子天性爱玩,因此游戏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教学成为教师常用并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刚上课时,学生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心里仍然想着课间的游戏,如果这时教师直接进入正题,或多或少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其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贵在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而教具则是满足学生践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具短缺问题。本文以自制教具为研究对象,就其在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巧用自制教具,增强教学趣味  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自然学科,但是由于
新疆准东五彩湾地区分布巨厚的白垩系泥岩,具有遇水膨胀失水干缩等特性,对建筑物基础处理、管线回填及筑坝材料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准东供水工程180万m3调节池和5000
通过分析草庙沟水库存在的病险问题,提出了水库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新修放水设施、上坝道路,重建观测设施等方案,以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
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齐全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为满足社会需求,多数河流上已建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对水文测站观测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水文站测报成果还原过程复杂。以贵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也已走向了新的革命——多媒体教学。这种标志性的变革已经逐步走进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向幼儿提供传统教学难以感知的对象,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实现突破难点。因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讲道: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这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而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只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