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的大力推广和教学理念的深入,高中历史的考查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科综合素质上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还要熟练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其中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项能力就是论述能力,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素质;论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首先我们要认知什么是历史论述能力?论述能力是指一个人叙述并归纳、总结、概括事实,表达观点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上则是指学生通过给定的历史材料归纳基本史实重点、表达观点的能力。近年来,在高中历史考查中论述类的题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不断提高,但是这类型的题目也被学生视为最难解决、最难得分的题目。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教学重点的侧重存在很大的联系,教师对于学生论述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从下手,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史实运用不准确、观点不明确,文字表达不恰当等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论述能力,笔者认为要可以从巩固基础历史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
一、巩固历史基础知识
在学生阅读一段历史材料时,常常出现不知道材料所述史实、不知道材料出处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面不够广泛。学习历史这类人文学科,不能够让认知和思维太过局限,要廣泛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就要以课内学习为重点,以课外学习为延伸。
(一)以课内学习为重点
高中历史学习要以考试为重,所以对于课内历史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课内知识。课内学习材料重点是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展开,纵向的时间线和横向的分类史实,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主要按照这样的顺序。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复杂,难以让学生生硬的死记硬背,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結构的学习。
首先构建学习主线——把握时间轴,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记不清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时间顺序,所以我们可以把教材拉通,按照朝代顺序把具体的时间线给学生理清楚,让学生掌握清楚。其次,模式化掌握重大历史事件,高中阶段对历史的探讨主要是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工业革命等等,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主要是把握其时代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影响这五方面。采取这样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保持清晰的思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以课外学习为延伸
历史学习最忌讳知识的掌握不够,在高中阶段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教师往往只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很少自主的去扩展课外阅读,这就导致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虽然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重点,老师可以有选择的安排教学内容,有侧重的教学,但是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和其他事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个联系往往就成为了解答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有重点的教学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对重点外、课本外的知识有所涉猎。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高中历史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在论述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充分运用累积的知识,研究历史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安排探究性的课程,提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学习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对于其对我国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们就可以在这一问题上让同学们进行探讨,表达观点,形成完整的论述,并且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主客观相结合,用事实作支撑,避免完全的主观臆断。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如果拆开来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全面考查,论述的前提条件是理解材料,所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是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最后是总结表达观点的表达能力。
(一)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历史理解能力,需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需要以大量的材料阅读量为支撑,所以首先我们要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阅读历史材料,包括教材和适当的课外延伸材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思维惯性,以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问题思考,把握问题或现象的实质。比如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就要让学生分辨出其中的客观事实叙述和主观评价;关于两段相似史实的评价就要思考其异同点,掌握普遍规律。
(二)不断激发学生思考
学习探究需要保持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激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讲授,让学生只是听课而不参与到课堂中,不参与到学习内容中来,参与课堂的最好方法就是思考问题,已有的知识并不是绝对全面的、完全正确的,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另外由于个人主观立场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保持思考是参与到学习中的最佳途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了教材之后,对于其中需要研究的原因、过程等问题,我们不要直接提出,而是让同学们思考问题,表达观点,逐步达到通过学生的思考得出答案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中、考试中最需要避免的一种情况就是心中有想法,但是却无法表达出来,甚至更长远的来说,表达能力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必备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以口头表达为起点,逐步落实到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课堂交流来实现,以问答方式为载体,师生之间交流意见,同时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表达习惯,能够在面对某一问题的时候及时、准确地表达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多提出可以探讨的课题、问题,给学生交流表达问题的机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树立学生的表述自信。在建立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把交流内容作为课堂小论文完整的写下来,继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高中历史论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全面的教学方式的配合,不仅包括片面的辨析、表达,更要从知识储备到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素质;论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首先我们要认知什么是历史论述能力?论述能力是指一个人叙述并归纳、总结、概括事实,表达观点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上则是指学生通过给定的历史材料归纳基本史实重点、表达观点的能力。近年来,在高中历史考查中论述类的题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不断提高,但是这类型的题目也被学生视为最难解决、最难得分的题目。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教学重点的侧重存在很大的联系,教师对于学生论述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从下手,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史实运用不准确、观点不明确,文字表达不恰当等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论述能力,笔者认为要可以从巩固基础历史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
一、巩固历史基础知识
在学生阅读一段历史材料时,常常出现不知道材料所述史实、不知道材料出处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面不够广泛。学习历史这类人文学科,不能够让认知和思维太过局限,要廣泛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就要以课内学习为重点,以课外学习为延伸。
(一)以课内学习为重点
高中历史学习要以考试为重,所以对于课内历史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课内知识。课内学习材料重点是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展开,纵向的时间线和横向的分类史实,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主要按照这样的顺序。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复杂,难以让学生生硬的死记硬背,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結构的学习。
首先构建学习主线——把握时间轴,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记不清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时间顺序,所以我们可以把教材拉通,按照朝代顺序把具体的时间线给学生理清楚,让学生掌握清楚。其次,模式化掌握重大历史事件,高中阶段对历史的探讨主要是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工业革命等等,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主要是把握其时代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影响这五方面。采取这样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保持清晰的思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以课外学习为延伸
历史学习最忌讳知识的掌握不够,在高中阶段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教师往往只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很少自主的去扩展课外阅读,这就导致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虽然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重点,老师可以有选择的安排教学内容,有侧重的教学,但是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和其他事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个联系往往就成为了解答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有重点的教学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对重点外、课本外的知识有所涉猎。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高中历史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在论述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充分运用累积的知识,研究历史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安排探究性的课程,提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学习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对于其对我国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们就可以在这一问题上让同学们进行探讨,表达观点,形成完整的论述,并且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主客观相结合,用事实作支撑,避免完全的主观臆断。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如果拆开来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全面考查,论述的前提条件是理解材料,所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是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最后是总结表达观点的表达能力。
(一)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历史理解能力,需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需要以大量的材料阅读量为支撑,所以首先我们要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阅读历史材料,包括教材和适当的课外延伸材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思维惯性,以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问题思考,把握问题或现象的实质。比如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就要让学生分辨出其中的客观事实叙述和主观评价;关于两段相似史实的评价就要思考其异同点,掌握普遍规律。
(二)不断激发学生思考
学习探究需要保持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激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讲授,让学生只是听课而不参与到课堂中,不参与到学习内容中来,参与课堂的最好方法就是思考问题,已有的知识并不是绝对全面的、完全正确的,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另外由于个人主观立场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保持思考是参与到学习中的最佳途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了教材之后,对于其中需要研究的原因、过程等问题,我们不要直接提出,而是让同学们思考问题,表达观点,逐步达到通过学生的思考得出答案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中、考试中最需要避免的一种情况就是心中有想法,但是却无法表达出来,甚至更长远的来说,表达能力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必备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以口头表达为起点,逐步落实到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课堂交流来实现,以问答方式为载体,师生之间交流意见,同时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表达习惯,能够在面对某一问题的时候及时、准确地表达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多提出可以探讨的课题、问题,给学生交流表达问题的机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树立学生的表述自信。在建立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把交流内容作为课堂小论文完整的写下来,继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高中历史论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全面的教学方式的配合,不仅包括片面的辨析、表达,更要从知识储备到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