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同学都反映自己做题没有“解题思路”,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而且很多时候是要结合题目来说的,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们先来说说“解题思路”是什么?
经常有同学问我,我会反问他“你怎么想的”,他说不知道。甚至有的时候同学把题做对了,我问“为什么这么做”,他也不知道。所谓解题思路,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每一步操作的“依据”。比方“因为看见了一个条件,想起了一个定理,但是还差一个条件,于是去尝试证明一个相等关系”如此等等。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解“解题思路”
在培训新老师的时候,我常说“教师≠答案”,如果老师只是出一道题然后把答案给学生念一念或者自己解一遍题,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不会有收获。学生听老师讲解比自己看答案所收获的就是这道题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一道平面几何题不会做,一看到辅助线就会了。聪明的同学一定不满足于此时把答案做出来,而是更要深入研究“为什么”这么做辅助线,理由是什么。
我曾经遇见一个学生,她学校的老师告诉她“不要问为什么,做得多了自然就会了”,这就是100%的扯谎,只因为老师自己也是看的答案才会这样。做一个不满足的学生,一定要多问老师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不要怕老师烦,这是老师的责任。
自己做题时的“解题思路”怎么得到?
遇见难题不会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没研究过以前的题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同学总结数学题一般就分两种,一种“一看就会”,一种“怎么看都不会”。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我们遇见“一看就会”的题目时,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看”的过程,先注意到了什么条件,想到了什么信息,做了哪些尝试,然后根据什么把题目解出来的。只有研究总结了自己以前做对的题目,获得了“经验”,才能在遇见难题的时候调动自己的智慧去使用“经验”。
我在课上常常出一道简单题,大家纷纷表示不屑,我问大家怎么做到的,大家都说“显然”,这时候我会问学生,如果不让你说“显然”,你能给出什么理由。从这时候开始,学生才会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提炼出一些“思路”。
数学“解题思路”并不神秘,多思考总结自己做过的题,不成就问你们的老师,慢慢积累经验就是了,你一定做得到。
我们先来说说“解题思路”是什么?
经常有同学问我,我会反问他“你怎么想的”,他说不知道。甚至有的时候同学把题做对了,我问“为什么这么做”,他也不知道。所谓解题思路,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每一步操作的“依据”。比方“因为看见了一个条件,想起了一个定理,但是还差一个条件,于是去尝试证明一个相等关系”如此等等。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解“解题思路”
在培训新老师的时候,我常说“教师≠答案”,如果老师只是出一道题然后把答案给学生念一念或者自己解一遍题,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不会有收获。学生听老师讲解比自己看答案所收获的就是这道题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一道平面几何题不会做,一看到辅助线就会了。聪明的同学一定不满足于此时把答案做出来,而是更要深入研究“为什么”这么做辅助线,理由是什么。
我曾经遇见一个学生,她学校的老师告诉她“不要问为什么,做得多了自然就会了”,这就是100%的扯谎,只因为老师自己也是看的答案才会这样。做一个不满足的学生,一定要多问老师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不要怕老师烦,这是老师的责任。
自己做题时的“解题思路”怎么得到?
遇见难题不会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没研究过以前的题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同学总结数学题一般就分两种,一种“一看就会”,一种“怎么看都不会”。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我们遇见“一看就会”的题目时,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看”的过程,先注意到了什么条件,想到了什么信息,做了哪些尝试,然后根据什么把题目解出来的。只有研究总结了自己以前做对的题目,获得了“经验”,才能在遇见难题的时候调动自己的智慧去使用“经验”。
我在课上常常出一道简单题,大家纷纷表示不屑,我问大家怎么做到的,大家都说“显然”,这时候我会问学生,如果不让你说“显然”,你能给出什么理由。从这时候开始,学生才会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提炼出一些“思路”。
数学“解题思路”并不神秘,多思考总结自己做过的题,不成就问你们的老师,慢慢积累经验就是了,你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