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请同学,就是要从现在起改变咱家的现状。
西安一名小学生为当班长搞贿选,被其父批评时反说是其父不懂人情世故,还称要以此“改换门庭”。
新房依靠父母买,婚庆操办讲气派。啃老就像是讨债,儿女回家当客待。面对长辈谈不来,洒向猫狗都是爱。娘逛商场爹偷菜,学习玩耍受责怪。屋里常备麻将牌,翻书学习唯小孩。三四十岁把老卖,希望压给下一代。
现代家庭“十二怪”。
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你填的是家长希望你读的专业;选课的时候,你挑的是好拿分的课程;择业的时候,你选择的是有好“钱途”的工作。那么,你凭什么要求有一个你真心喜欢的事业呢?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在北大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
孩子5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兴趣班。”孩子7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奥数班。”孩子15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重点中学。”孩子18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孩子23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公务员考试。”孩子32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法。
一个学校如果只收富家子弟,就会逐渐变成强者的校园,并因“近亲繁殖”造成思想、学术的狭隘和退化。
美国部分州以法律的形式,强制高校招生向弱势家庭倾斜,规定不论学生所在中学好坏,只要是本校排名前多少名的学生,就要被大学录取。
择校费比房价涨得还快!
广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已5年,可广州的择校费却越涨越高,反映出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严重。如东川路小学择校费8万元,番禺市市桥中心小学10万元,而华师附小更传出12万元的择校费天价,家长纷纷惊呼。
日前发布的《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择校问题”被选为“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与去年相比,“择校问题”的受关注度明显提高,从第5位跃升至首位。
调查显示,六成家长和学生对国内教育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超九成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去香港或国外接受教育,近六成受访学生和家长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在香港。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同比增长超过2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学生和家长眼中接受教育的十大理想地点是美国、中国香港、英国、中国内地、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
十大教育问题及其受关注度分别为:择校问题(47.3%)、教育质量(42.8%)、教师素质(41.4%)、教育费用负担过重(40.0%)、大学生就业问题(27.3%)、学生减负(22.6%)、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城乡教育差距(21.9%)、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5%)、“校官”腐败(17.5%)、入园难入园贵(16.1%)。
学生体质变化有喜有忧
日前正式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的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缓慢下降。
调查显示,与2005年相比,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出现拐点,营养状况继续改善。7~18岁中小学生,在反映学生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反映身体柔韧度的坐位体前屈,以及反映学生耐力的8×50米往返跑测试成绩均出现好转,反映力量素质的握力测试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但与2005年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但是,我国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高居不下,其中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率超过40%,13~15岁初中生为67%,16~18岁的高中生为79%,19~22岁的大学生为84%,这些比例均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低年龄组视力不良率增长明显,城市7岁男女生的视力不良率均超32%,乡村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均超24%。学生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大。
与5年前相比,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以及握力成绩均显示下降,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以及50米跑成绩也都呈现下降趋势。
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与他们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锻炼仍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育都采取俱乐部制,很多项目是选修,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凭兴趣和爱好,势必会让他们偏门偏科,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均衡的锻炼和提高。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直升机父母”是指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你我都有当过“直升机”的时候,只是当下,你不觉得这有何不妥。
一个母亲跟我说,她女儿9岁前,都是她帮孩子刷牙的。她说,因为担心孩子自己刷牙刷不干净,为确保孩子能从小拥有一口健康美白的牙齿,她每天乐此不疲地为孩子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一天,女儿从学校回来雀跃地告诉她,学校牙医选她做最佳美齿学生,有奖状为证,这个妈妈兴奋难耐。她问女儿这是谁的功劳,女儿说:“妈妈的!”如果给你选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刷牙的习惯,最后拿不到这个奖状,还是要成为这个自豪的妈妈,你选哪个?
专家给“直升机父母/祖父母”列出的症候群包括:
1.如果孩子上学忘记带书或钱包,家长马上放下工作或家务,把东西送到学校。
2.父母帮孩子检查作业,希望孩子的功课门门都是满分。
3.孩子已上高中或大学,家长还是一天好几个“夺命call”追查孩子的行踪。没回电或短信,就会追根究底。
4.从小就给孩子报读最好的名校,从中学到大学,甚至希望影响他将来的职业选择。
现代父母常以为能控制孩子生活中所有变量,这显然不可能,最好的方式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科学研究显示,孩子从3个月起就能自主做出道德选择,因此并非一般父母认为的那套标准,即父母教导与决定孩子的一切。这好比“鱼缸法则”,无论鱼缸里的鱼多美丽,总感觉养不大。如果把鱼放入水池中,三两个月就变成大鱼了。同样的,孩子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我们不要成为鱼缸,而应变成更宽广与包容的水池。
(《广州日报》)
“在家上学”方兴未艾
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有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的规模。
大理苍山学堂的创办者陈阵今年初“逃离北京”。他诗意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追寻梦想的生活,为了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有诗意的栖居,为了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令人绝望的体制,我们逃离北京,来到大理。”
陈阵只打算收15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最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在上大学之前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想做的。在自然的怀抱里,在苍山洱海之间,在树林和茶园之间,在野生和放养的动物之间,在熏陶和自我探索之间,在自由自律之间,快乐学习。”陈阵在向这一目标努力。在今年暑假的入学体验班里,每天到山上采蘑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广州六月小学堂的创办者叶万红被自己的父亲称为“现代孟母”。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的幼儿园,这个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母亲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却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在几位家长的鼓励下,她把家里的房子卖掉,租一套一层的房子办起了学堂。“现在我想明白了,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有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六月小学堂的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但不是整体推进,而是每天给每个孩子制订一个学习目标。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则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不是讲授式的,而是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方式。
像叶万红这样,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几个家长自助教学,或者干脆办成小学堂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各地都开始出现。以北京为例,城区北部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是这类小学堂的集中地。
有意思的是,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中,父亲占了大多数。在研究人员看来,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呈现多元化格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重视家长的直接参与,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一实践顺应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彤】
西安一名小学生为当班长搞贿选,被其父批评时反说是其父不懂人情世故,还称要以此“改换门庭”。
新房依靠父母买,婚庆操办讲气派。啃老就像是讨债,儿女回家当客待。面对长辈谈不来,洒向猫狗都是爱。娘逛商场爹偷菜,学习玩耍受责怪。屋里常备麻将牌,翻书学习唯小孩。三四十岁把老卖,希望压给下一代。
现代家庭“十二怪”。
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你填的是家长希望你读的专业;选课的时候,你挑的是好拿分的课程;择业的时候,你选择的是有好“钱途”的工作。那么,你凭什么要求有一个你真心喜欢的事业呢?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在北大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
孩子5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兴趣班。”孩子7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奥数班。”孩子15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重点中学。”孩子18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孩子23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公务员考试。”孩子32岁时,爸妈说:“孩子,我们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法。
一个学校如果只收富家子弟,就会逐渐变成强者的校园,并因“近亲繁殖”造成思想、学术的狭隘和退化。
美国部分州以法律的形式,强制高校招生向弱势家庭倾斜,规定不论学生所在中学好坏,只要是本校排名前多少名的学生,就要被大学录取。
择校费比房价涨得还快!
广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已5年,可广州的择校费却越涨越高,反映出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严重。如东川路小学择校费8万元,番禺市市桥中心小学10万元,而华师附小更传出12万元的择校费天价,家长纷纷惊呼。
日前发布的《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择校问题”被选为“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与去年相比,“择校问题”的受关注度明显提高,从第5位跃升至首位。
调查显示,六成家长和学生对国内教育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超九成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去香港或国外接受教育,近六成受访学生和家长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在香港。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同比增长超过2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学生和家长眼中接受教育的十大理想地点是美国、中国香港、英国、中国内地、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
十大教育问题及其受关注度分别为:择校问题(47.3%)、教育质量(42.8%)、教师素质(41.4%)、教育费用负担过重(40.0%)、大学生就业问题(27.3%)、学生减负(22.6%)、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城乡教育差距(21.9%)、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5%)、“校官”腐败(17.5%)、入园难入园贵(16.1%)。
学生体质变化有喜有忧
日前正式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的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缓慢下降。
调查显示,与2005年相比,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出现拐点,营养状况继续改善。7~18岁中小学生,在反映学生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反映身体柔韧度的坐位体前屈,以及反映学生耐力的8×50米往返跑测试成绩均出现好转,反映力量素质的握力测试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但与2005年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但是,我国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高居不下,其中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率超过40%,13~15岁初中生为67%,16~18岁的高中生为79%,19~22岁的大学生为84%,这些比例均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低年龄组视力不良率增长明显,城市7岁男女生的视力不良率均超32%,乡村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均超24%。学生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大。
与5年前相比,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以及握力成绩均显示下降,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以及50米跑成绩也都呈现下降趋势。
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与他们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锻炼仍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育都采取俱乐部制,很多项目是选修,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凭兴趣和爱好,势必会让他们偏门偏科,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均衡的锻炼和提高。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直升机父母”是指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你我都有当过“直升机”的时候,只是当下,你不觉得这有何不妥。
一个母亲跟我说,她女儿9岁前,都是她帮孩子刷牙的。她说,因为担心孩子自己刷牙刷不干净,为确保孩子能从小拥有一口健康美白的牙齿,她每天乐此不疲地为孩子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一天,女儿从学校回来雀跃地告诉她,学校牙医选她做最佳美齿学生,有奖状为证,这个妈妈兴奋难耐。她问女儿这是谁的功劳,女儿说:“妈妈的!”如果给你选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刷牙的习惯,最后拿不到这个奖状,还是要成为这个自豪的妈妈,你选哪个?
专家给“直升机父母/祖父母”列出的症候群包括:
1.如果孩子上学忘记带书或钱包,家长马上放下工作或家务,把东西送到学校。
2.父母帮孩子检查作业,希望孩子的功课门门都是满分。
3.孩子已上高中或大学,家长还是一天好几个“夺命call”追查孩子的行踪。没回电或短信,就会追根究底。
4.从小就给孩子报读最好的名校,从中学到大学,甚至希望影响他将来的职业选择。
现代父母常以为能控制孩子生活中所有变量,这显然不可能,最好的方式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科学研究显示,孩子从3个月起就能自主做出道德选择,因此并非一般父母认为的那套标准,即父母教导与决定孩子的一切。这好比“鱼缸法则”,无论鱼缸里的鱼多美丽,总感觉养不大。如果把鱼放入水池中,三两个月就变成大鱼了。同样的,孩子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我们不要成为鱼缸,而应变成更宽广与包容的水池。
(《广州日报》)
“在家上学”方兴未艾
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有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的规模。
大理苍山学堂的创办者陈阵今年初“逃离北京”。他诗意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追寻梦想的生活,为了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有诗意的栖居,为了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令人绝望的体制,我们逃离北京,来到大理。”
陈阵只打算收15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最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在上大学之前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想做的。在自然的怀抱里,在苍山洱海之间,在树林和茶园之间,在野生和放养的动物之间,在熏陶和自我探索之间,在自由自律之间,快乐学习。”陈阵在向这一目标努力。在今年暑假的入学体验班里,每天到山上采蘑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广州六月小学堂的创办者叶万红被自己的父亲称为“现代孟母”。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的幼儿园,这个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母亲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却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在几位家长的鼓励下,她把家里的房子卖掉,租一套一层的房子办起了学堂。“现在我想明白了,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有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六月小学堂的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但不是整体推进,而是每天给每个孩子制订一个学习目标。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则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不是讲授式的,而是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方式。
像叶万红这样,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几个家长自助教学,或者干脆办成小学堂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各地都开始出现。以北京为例,城区北部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是这类小学堂的集中地。
有意思的是,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中,父亲占了大多数。在研究人员看来,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呈现多元化格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重视家长的直接参与,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一实践顺应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