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界名流吴京的强国梦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6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京,1934年4月9日出生于南京,1956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后于1961和1964年获美国爱荷华州(Iowa)大学流体力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担任美国德拉威尔大学教授、德拉威尔大学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研究所主任、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咨询专家、美国德拉威尔大学勃朗讲座教授、美国海军研究总署流体力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等。1994-1996年吴京先生任台湾成功大学校长,1996-1998年任台湾“教育部部长”等职。由于吴京先生在土木工程、大气海洋学的学术贡献,198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5年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美国德拉威尔大学荣誉勃朗讲座教授,成功大学荣誉教授及公共事务研究中心顾问。
  
  600年前的7月11日(旧历6月15日),明朝总兵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旨意出海,在以后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600年后,经国务院批准,7月11日这一天被确立为“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弘扬郑和精神、推动政府以“航海日”纪念郑和、增强国人海洋意识的进程中,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他就是国际著名海洋学家、前台湾“教育部”部长、刚刚被浙江大学聘为光彪讲座教授的吴京先生。
  吴京出现在眼前时,穿着牛仔衬衫、戴着运动手表,精神矍铄,爽朗健谈,除了他那一头银发外,你很难想象得到他已过“古稀之年”。当然,他此时的身份,已经不是“流体力学专家”,更不是“大学校长、教育部长”,而是一个自觉肩负起宣扬“郑和精神”的使者。而我们的话题,也从郑和开始。
  
  “与郑和有天生的缘分”
  
  “7月11日是郑和接旨出海的日子,这一天恰恰是我太太的生日。所以,我研究郑和,宣扬郑和,是天生的缘分。”吴京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这当然是诙谐之词。然而,一个研究物理海洋学的自然科学家,究竟是怎么对郑和这样一个历史话题感兴趣的呢?
  吴京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他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当海军。在他念小学六年级和初一的时候,他和一些小朋友经常挤在长江边上,看船来船往。有一次,他们目睹了中国海军接收8条美国军舰回来时的情景,当时心里就想:哇,当海军肯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是梦终究是梦,不久之后吴京就跟着家人去了台湾。后来的读书虽与海洋有关,但与当“海军”却是相去甚远。
  三四年前的一天,吴京在台湾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画面上出现了中国大陆的一艘军舰停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舰长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靠近6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来过这里,今天再来,我觉得无限骄傲”。吴京知道,这位舰长所说的“老祖宗”指的就是郑和。当时,他刚刚卸任“教育部部长”,无官一身轻,于是就决定研究郑和。
  
  “郑和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精神”
  
  郑和七次远航下西洋,最盛时的船队有300多艘帆船,人员达28000人,而郑和的宝船则长达144公尺,宽达56公尺,先后到达21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这一系列历史壮举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研究的难题:在600年前,工业革命远未发生,他们的造船(帆船)技术如何可能使它经受累年的风浪?如何探得正确的航海线路?300多艘舰船如何统御?沿途如何补给近3万人的淡水和食物?郑和远航的目的何在?他们到达过非洲东岸,轻易就能绕过好望角到达美洲大陆,但他们为什么又折回中国,以至于误掉了一次对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机会?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吴京教授不仅翻阅了大量历史书籍,还亲自去福建,到广州,下海南,实际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古代船舶。为了得到更接近历史事实的结论,他还联合海洋学家研究郑和曾走到过哪里;联络医学家研究郑和如何对付水手的败血症;甚至联络管理学者研究郑和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如何解决拥有近300艘船、2.8万人的庞大船队的补给问题。欲为宣扬郑和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更为可敬的是,吴京还亲自努力,从美国到加拿大,从台湾到东南亚,到处宣扬郑和。如今,在他的努力下,海外已经成立了6个“郑和学会”,其中5个在美国,1个在加拿大。2001年吴京应邀率台湾院士团访问大陆并拜访李岚清副总理、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2003年率团出席在上海举办“海峡两岸郑和学术研讨会”。今年7月11日,也就是中国第一个“航海日”时,他也在北京进行有关郑和的演讲。
  “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教授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如此写道。那么,郑和下西洋,对当下的中国,有哪些意义呢?吴京教授总结了以下三点:
  首先,多年以来,西方对中华民族的批评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其实中华民族曾有光荣的航海成就,对海洋文化有杰出的贡献。庆祝郑和远航,可以建立国人的信心,引领华人全面走向世界,以实现21世纪属于中华民族的期许。
  其次,郑和七次远航航率领庞大的船队及人员,造访40余国,但并未使邻国感受威胁,纯系敦睦邦交的和平之旅。庆祝郑和远航,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进而打破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迷障。
  最后,郑和是“海上丝路”的扩张者,对东西文化交流、经贸交通影响深远,应正确认识郑和远航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郑和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精神。我们纪念郑和,弘扬郑和精神,就是要发扬中华文化,开创华人新局面!”
  
  “应唤醒国人海洋意识!”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是中国“称霸” 海上的时代。可惜,七次下西洋之后,那一壮举竟然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绝响。此后,荷兰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英国人,美国人,相继掌握了海上的主动权。而1435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中国由于难以知晓的原因,开始走向了闭关锁国。这一锁就是550年,直到1985年,以邓小平倡议庆祝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标志,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才在沉睡5个多世纪之后慢慢苏醒。
  许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吴京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就中国的领土和人口来说,中国的领海是太小了。世界上的海洋,70%是公海,30%是近海。而中国只占了世界近海区的3%,这与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是很不相称的。 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既要好好利用这一块近海区,又要积极参与公海的竞争。而要达成这两个方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首先要从教育着手,增进全民的海洋意识,发展海洋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要带动国家社会的发展,比如,浙江大学成立浙大海洋中心,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努力。其次,如今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政府只要做好政策规划,把机会和空间给民众,具有海洋了海洋意识的民众,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
  “大陆民间的力量还没有释放出来,我们应该努力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吴京说。
  
  “文化一定要有多元性!”
  
  吴京的童年是在大陆度过的,后来先后在台湾地区、美国等地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改革开放后,他奔波于大陆、台湾之间,目睹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可喜的现实。也看到了许许多多可忧的情况。他说,台湾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奇迹单独行,人文建设没跟进。”大陆也有类似情况。所以现在大陆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人文教育。不能说经济建设要快点,人文建设慢慢来。我们的人文建设也要同步跟上。如果我们只顾发展经济,造就了一群格调不高的有钱人,那有什么意思?我们搞经济建设的方式是不是破坏了自然环境?是不是还败坏了一些社会风气?我们国内是不是还有相当悬殊的贫富不均和城乡差距?这些都需要人文关怀。如果人文社会建设跟不上,治安不好,社会动乱,我们的经济建设很可能最终是一场空。
  吴京说,文化一定要有多元性,有多元的文化才会有冲击,才会有碰撞的火花,才会产生创造性的东西。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西方文化思想设计的,所以产生了一些问题。西方的文化总是要强调争第一名,但中华伦理不是这样,它是要求照顾大家的。比如中国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并不断开。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爱整个人类,这是一体的。吴京还回忆起他在成功大学当校长的时候,不再喊“将成功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而是提倡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这里面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他说,如果我在成功大学也像大家一样整天喊“世界一流”,恐怕我叫累了,成功大学也成不了一流,因为“一流大学”这个口号太空洞了,教员学生也没什么劲。但当我提倡将21所华人大学团结起来,共同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以更充分地发挥华人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时,那种万马奔腾的局面就出现了。
  吴京感慨地说,中华文明事实上是非常优秀的。到现在为止,其他古国的文明都衰落或消亡了,但中华文明仍在延续。这说明,中华文化里面有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内核,我们千万不能抛弃。
其他文献
苏智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6月,苏智良的《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正式出版,该书第一次详细公布了本市149处慰安所旧址,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本长达287页的纪实档案,苏教授花费了整整13年的时间四处考证,所有的这一切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   从1992年起,他走遍各地,获得了大量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撰写了
期刊
15岁去青藏高原,当了名运输兵;  18岁到日本学赛车,征服德国女郎心;   24岁千里单骑,穿越可可西里死亡区;  42岁自购汽车30辆,组织武汉——日喀则汽车赛,要把车子开到尼泊尔;  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却去了70多个国家,会说5国语言。    茶馆的主人    “首义园”是武汉一个颇有名的地方。这里毗邻武昌红楼,是当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所在地,首义园由此得名;而近年这里又成了民间美食的聚集地
期刊
北马里亚纳群岛坐落在地处热带的西太平洋上,是美联邦最西边的海外领地,那里旖旎的海岛风光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以及相邻亚洲大陆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它始一亮相就成为希望同时体验热带风情及美国文化的游客们首选的度假胜地。  北马里亚纳群岛因其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点为10911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而闻名于世。凭借着未经污染的自然环境、迷人的人文景观与悠闲安逸的社会氛围,被誉为“未经雕琢的美玉”。  整个北马里亚
期刊
摘 要: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但城市管理及其体制明显滞后,存在着很多问题。从价值层面来看,城市管理的价值导向模糊不清;从制度层面来看,体制建设有缺陷、法制建设不配套;从操作层面来看,城市功能扩张、管理投入滞后。  关键词:城市管理;问题;价值导向;制度建设;管理投入  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立的概念。它产生于人类不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伟大目标。建设低碳社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低碳建设,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低碳;政府;发展  走低碳发展道路,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低碳建设,值得研究。  一、推进低碳建设的时代背景  在21世纪,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也不断创造市场奇迹。电商的迅猛发展除了带动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外也极大地刺激了电商第三方服务产业的发展。文章围绕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电商的机遇和挑战、电商人才培训阐述了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未来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积极探索了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在未来的电商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电商;第三方;市场;前景  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
期刊
摘 要: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建设迅猛扩张,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多项规划指标被突破,土地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理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领,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组织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是实现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
期刊
摘 要:利多元主义主张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文章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通过多元化的福利体系,创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多元主义;多元化  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概念界定及核心内涵  福利多元主义起源于1978年英国《沃尔芬德的志愿组织的未来报告》。沃尔芬德报告主張把志愿组织也归为社会
期刊
摘 要:乡村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在不断加速,文章根据我国的显示条件,分析了县城在乡村城市化中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文化优势、地域优势、区域条件与设施条件优势,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乡村城市化的具体措施,促进乡村城市化合理、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县城;城市化;优势  一、县城与乡村城市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松动,大量
期刊
摘 要:在当今国际化合作的大背景下,边境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推动当地牧民经济的发展,构筑和谐的地区环境成为当今边境地区经济开发和振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边境地区;生活方式;变迁  我国关于经济开发与建设对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所著的文章也很多。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大都是以经济开发与建设对农牧民的影响为内容,着重从农牧民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与社会适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