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对中学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将德育智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成一体。美术教育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课改深水区 美术教学 审美教育 尚美素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建构主义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要构建者。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如此,改变以往的知识传递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吸取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创作。
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与主动权,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 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另外,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采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立体派美术作品欣赏的教学。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准备毕加索生平立体派的作品,并制作成幻灯片的模式一辈课堂教学使用。上课时,学生可以发挥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立体作品的特征,以及它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首先,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其次,产生地点:法国;最后,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四、通过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学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帮助。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在这过程中,要系统的加强美术知识的教育,以及在美术课程中的技能训练。美术本身就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富有感情的色彩、鲜明生动的造型和直观感人的艺术,这些对于发展中的青少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能力,增强他们对美术知识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让青少年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五、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所以说在中学教学课程里,美术课是提高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本基础文化课,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这种美。因为我们天生不具有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这是需要后天通过学习和培养才能做到。而且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是不同的,甚至差距很大。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此外,中学美术教学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教学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美术课堂中涉及到的知识广泛丰富,历史知识和民俗知识都涵盖其中,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同时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与主动权,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美术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合理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状态下掌握美术的绘画基础与绘画技巧,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基础。中学美术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课改深水区 美术教学 审美教育 尚美素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建构主义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要构建者。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如此,改变以往的知识传递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吸取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创作。
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与主动权,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 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另外,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采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立体派美术作品欣赏的教学。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准备毕加索生平立体派的作品,并制作成幻灯片的模式一辈课堂教学使用。上课时,学生可以发挥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立体作品的特征,以及它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首先,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其次,产生地点:法国;最后,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四、通过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学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帮助。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在这过程中,要系统的加强美术知识的教育,以及在美术课程中的技能训练。美术本身就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富有感情的色彩、鲜明生动的造型和直观感人的艺术,这些对于发展中的青少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能力,增强他们对美术知识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让青少年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五、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所以说在中学教学课程里,美术课是提高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本基础文化课,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这种美。因为我们天生不具有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这是需要后天通过学习和培养才能做到。而且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是不同的,甚至差距很大。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此外,中学美术教学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教学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美术课堂中涉及到的知识广泛丰富,历史知识和民俗知识都涵盖其中,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同时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与主动权,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美术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合理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状态下掌握美术的绘画基础与绘画技巧,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基础。中学美术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