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钓到黄昏,只听到半山传来一声浑厚的呼喊:“钓鱼的客人,上来吃饭了!”我们赶紧收拾好东西,回到山庄。此时,一锅热气腾腾的柴火鸡已经准备好了,盖子掀开,浓郁的肉香伴着热气蒸腾而上。
谈笑之中,我们品尝着农家美味。一家老小围坐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种幸福的满足感,从温暖的肠胃始发,升腾而起。
据天气预报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天气都特别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被疫情困得快疯掉的人们都有一种报复性出游的冲动。从朋友圈就可以看到,9月30日晚上到10月1日凌晨,成都外出的各条高速路都已经进入拥堵状态。
每逢大假,我最怕自驾出行。因此,我们今年的计划是避开热门景点,就近玩玩。国庆节当天,大家睡到自然醒,简单吃过早餐之后就商量去哪儿玩。一家人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后我想起双流太平山上有个小水库,两年前曾帶孩子们去玩过,感觉还不错,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
出门之前,我特意看了手机导航地图。果然,成都周边还算顺畅,堵点都在几条热门景点的路上。我们按照导航,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个小时左右就到达目的地。
这是建在山顶的一座小水库,面积不大,约两三百亩,略呈长方形。一条单行道,顺时针环湖绕行,湖的端头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度假山庄,背山面湖,颇有些景致。此地本名“高峰水库”,因地处桃源村八组,故被当地人改名为桃源湖,山庄也因此得名“桃源湖生态度假山庄”。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地名为桃源村,依《桃花源记》之意境,应该是有些桃树的。可惜此时已近深秋,没有桃花夹岸,但是环湖路上不时闪出一丛丛火棘,炫丽夺目,映衬着四处飘扬的国旗,倒是很有些节日气氛。
山庄的主人颇有雅意,沿途种了一些菊花、美人蕉、格桑花,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次第开放,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车停山庄坡下,我们拾阶而上,信步浏览。
山庄靠山面水,山门前一道笔直的长台阶,让人仰视,颇有气势。大堂外摆了一排桌椅,供人喝茶小憩。半坡上有儿童游戏的秋千、跷跷板。我安顿好老小,把带来的水果零食备上,点了几杯茶。刚忙完这些,回头一看,岳父已经迫不及待地去侦查钓点了。
妻有点担心他,大声提醒他走路慢点,小心台阶,注意安全。
我赶紧跟了上去。
岳父背着手溜达了几步,选了一个抽水房旁边的空地。我扛着大包小包跟过去看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这个钓位位于停车场背后的一个浅湾,左边是一个小抽水房,脚下有一片10米左右宽的杂草坪,山庄老板请人打理了一下,锄掉了一些杂草,平整了一下地面,背后有几颗枝繁叶盛的柚子树,能遮荫纳凉。
我抽出鱼竿,大概试了一下水深,1.5米左右,而且左右比较平整。
这个钓点挺好的。
考虑到是休闲钓,我这次出行带的都是轻量化的装备——两根鱼竿,分别是13尺和15尺的并继竿;两根便携式插地架杆,一长一短;一个帆布椅,外加一个既能坐又能装鱼的钓桶,齐活。
这次新到手的便携式两用短架杆还挺便利的,特别适合游钓。架杆是振出式,总共三节,收缩起来特别短,展开约1.5米,适合15尺左右的手竿。端头地插上有个快速插销,既可以抽出来插在“炮台”上使用,也可以直接插在松软的土地上使用。
线组都是现成的,直接选好浮标,测好水深,就开钓了。
我岳父钓了一辈子鱼,但是一直玩传统钓,使七星标,挂蚯蚓或面团,虽然最近几年偶尔跟我一起钓鱼时也试过粉饵和立标,但是他还是很不习惯,总担心饵料入水就化,钓不起来鱼。为了将就他,我开了两份饵,给自己开的是比较松软的拉饵,给他用的那份我尽量开得硬一点。 这个钓点正对大坝,属于库尾。水底和周围地势一样,比较平坦,水深约1.5米左右。岸边还长了一些水花生,直观感觉比较适合秋冬季节钓鲫鱼。
我往窝子里打了一小把麝香酒米,随即开始左一竿右一竿地拉饵诱鱼。
岳父大人还是抛出去之后就等“死口”那种钓法。
不一会儿,我的窝子里面有鱼讯了,看水面的花子,可能是白鲦。果然,我很快就拉了一条白鲦,之后几乎饵料一入水就被拉着跑,钩饵根本到不了底,直接开启了连竿模式。
白鲦虽小,但是数量还真不少,钓着好玩。
岳父看着我接二连三地上鱼,有点坐不住了。我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觉好笑,赶紧给他换了一副最小的袖钩,又重新给他开了一团比较松软的拉饵,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握一团饵料在手上,怎么用雙钩拉出小饵,然后轻轻地荡出去。
毕竟是老钓鱼人,岳父很快找到感觉,我俩刷着白鲦,钓得挺开心的。
我给妻打了个电话,她正带着岳母和小家伙们在山庄里喝茶,吃水果,到处溜达。我问两个小朋友想不想下来钓鱼,结果刚挂上电话没一会儿,姐弟俩已经蹦蹦跳跳地跑到我背后了,他们的外婆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跟着他们一溜小跑。
我手上那根13尺的并继竿很轻巧,于是手把手地教两个小朋友钓鱼。两个家伙看着外公接二连三地上鱼,都很兴奋,跃跃欲试,争着要玩,我不得不给他们约法三章,即上饵和抛竿由我负责,看标和扬竿他们自己来操作,一人只能钓三次,不管有没有鱼,抛三竿之后就换人。
下午4点到5点间,正好是白鲦窗口期,水面上有很多小鱼在追逐嬉戏。
姐弟俩也看不懂什么标相,只要看到浮标动就扬竿,就这样,还不时“双飞”。虽然鱼的个体都不大,而且没钓到一条正经鱼,但是两个小家伙已经非常满足了,中鱼之后大呼小叫,乐在其中。岳父也兴致勃勃地加入掐鱼比赛,一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只把我这个“后勤部长”累得够呛,帮他们上饵、抛竿,中鱼之后帮忙取鱼,接着又上饵、抛竿,还要客串摄影师,给他们定格精彩瞬间。
妻早已在山庄安排下一只柴火鸡,打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上去吃。我看看简易鱼护里的鱼儿,数量也不少了,倒在桶里,估计有几十条,够晚上油炸来下酒了,于是提到厨房,请师傅帮我们加工一下。
钓到黄昏,只听到半山传来一声浑厚的呼喊:“钓鱼的客人,上来吃饭了!”我们赶紧收拾好东西,回到山庄。此时,一锅热气腾腾的柴火鸡已经准备好了,盖子掀开,浓郁的肉香伴着热气蒸腾而上。
谈笑之中,我们品尝着农家美味。一家老小围坐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种幸福的满足感,从温暖的肠胃始发,升腾而起。
我不禁再次想起《桃花源记》,其实中国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古至今都是那么简单。秦虽二世而亡,但秦制影响犹在,所以陶渊明创造的避世乐土“桃花源”,一直是历朝历代历经苦难的民众向往而不能达的伊甸园。
这些年,我因痴迷钓鱼,节假日和周末很多时候都是和钓友们在水边度过的,开心之余免不了有些自责,惭愧对家庭的忽视。难得这样的亲子时刻,让我倍觉珍视。
回家路上,看着小儿子满足而兴奋的笑脸,我突然想起电影《大河恋》中麦考连牧师带他的两个儿子去钓鱼的情景,不觉老怀大畅,暗想生子如此,吾道不孤也!
嗯,等他再大点,可以单独带他出去游钓了!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