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育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运用与迁移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和合作中获得学习知识,掌握语言运用技能,也需要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和提升。本文就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课外阅读活动有效推进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阅读指导;阅读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而其中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可以说,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以往,我们的教学和考试都以考定教,考什么就教什么,训练什么,多是灌输式的教学。但是,随着高考的改革和人才选拔和培养侧重的改变,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光依靠课内的学习、训练,可能在能力和素养提升上会存在不足。因此,在突出学生自主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寻找更多的学习和提升的资源。于是,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激发和培养他们广泛阅读,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并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在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推进中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因而,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并引导、指导和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是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告诫我们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在课内的一些被认为是典范的文章中反复解剖和深挖。因为,一方面,这些课文虽然在语言、思想和艺术特色方面确实是比较有学习和教育意义的,但是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多是一些流传较广的,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的,或者说是缺少时代感的。对喜欢新奇的中学生来说,很多文章的吸引力是不足的。另一方面,我们每一篇阅读教学都采用类似的教学的方法,不能创新或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和思考与获得,他们在被动的学习中就会感觉枯燥。如果我们让他们多去阅读,那么在课内阅读学习的时候,他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就会在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中有话题,在分享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课外阅读,明确了高中生要读哪些名著、读哪些文章,并对不同年级阅读的字数都有要求。而这样的阅读,如果我们当作任务让学生完成,那么学生也不会喜欢的。因此,我们的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是让他们感受阅读书籍的意义或者感受文章的吸引力。如我们在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给出这些书目的简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要阅读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将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带来,让老师看看这样的书籍是否适合阅读。此外,就是组成阅读兴趣小组,让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组成小组,给他们提供或者他们自己准备相同的阅读书目;然后,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在阅读中进行一些分工协作。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老师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设立阅读角,让学生经常接触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经常感受到书香。当然,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演讲比赛之类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近阅读的情况、阅读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让他们的课外阅读常态化。
二、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内外结合推进阅读
虽然,我们强调阅读,学生也能抽出时间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更多的兴趣是在网络、影视方面;或者愿意读的是心灵鸡汤之类的快餐阅 读。因此,我们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加强阅读的指导。
首先,我们和学生交流,拟定一定时间内阅读的书籍是什么,用多长时间阅读,在阅读中要做多少摘抄,要写多少读后感,要阅读多少一些名家或者别人的书评,等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考虑到阅读收获,而不是那种泛泛的浏览式的阅读,而是真的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我们在规定学生自由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如我们学习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篇文章后,课内会从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折射出的思想等方面,让学生从周国平作品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对其中的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认识长短参差、自由灵活的“感悟体”的特色,学会阅读分析。而认识和了解作者也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其阅读了大量的名人思想性的作品,从柏拉图的对话、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蒙田的隨笔、尼采的格言等获得思想和语言艺术,获得一定的写作风格。课外,我们同学在学习这样的文章之后,可以去读一读周国平的其他的文章,如《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等,感受其文采和哲思。
在阅读推进中,我们还要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不仅读纸质的书籍,还要多关注网络上别人的分析,帮助我们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让学生也获得课外阅读的一种方法。如《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学生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是不容易深刻感受文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的。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也让学生找到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形成知识和能力迁移
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虽然我们重视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但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有着一定的思考,他们认为考试不考,读了也没用。因此,我们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要转变他们课外阅读无用的观点,要让他们在考试中获得运用的能力。
其实,我们高考语文是考学生能力的,除了名句默写之外,基本上不会有原封不动的书本上的知识作为答案的。因此,我们在学生课外阅读推进中,可以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一些训练。这里,我们可以收集一些用名著节选为考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做题。在做题之后,再去读原文,读节选部分,读全文,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得以提升。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课外阅读是有用的。当然,我们可以就某一篇可以作为考题的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尝试。如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让学生就一篇小说或者散文,按照考试的考点自己或者小组的进行问题设计,然后自己或者小组进行探索,筛选目标信息,这里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出题和解题。如此,我们阅读检测的方式为做一些阅读理解题,不仅帮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中关注什么,还能提高阅读分析和解题的能力,从而不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拓宽视野,还能形成阅读解题的训练,使得课外阅读更投入、更有实效。
另外,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之一。我们可以以作文为抓手,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如读了郁达夫的抒情散文、周国平的哲理性散文之后,让学生学着联系生活和自己的体验进行一些散文的写作,或者在写作中用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等等。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写作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给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指导课外阅读策略,并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重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突出课外阅读的运用,那么,学生在日积月累、不断运用中就会获得语文方面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使其受用终身。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阅读指导;阅读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而其中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可以说,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以往,我们的教学和考试都以考定教,考什么就教什么,训练什么,多是灌输式的教学。但是,随着高考的改革和人才选拔和培养侧重的改变,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光依靠课内的学习、训练,可能在能力和素养提升上会存在不足。因此,在突出学生自主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寻找更多的学习和提升的资源。于是,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激发和培养他们广泛阅读,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并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在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推进中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因而,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并引导、指导和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是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告诫我们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在课内的一些被认为是典范的文章中反复解剖和深挖。因为,一方面,这些课文虽然在语言、思想和艺术特色方面确实是比较有学习和教育意义的,但是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多是一些流传较广的,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的,或者说是缺少时代感的。对喜欢新奇的中学生来说,很多文章的吸引力是不足的。另一方面,我们每一篇阅读教学都采用类似的教学的方法,不能创新或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和思考与获得,他们在被动的学习中就会感觉枯燥。如果我们让他们多去阅读,那么在课内阅读学习的时候,他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就会在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中有话题,在分享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课外阅读,明确了高中生要读哪些名著、读哪些文章,并对不同年级阅读的字数都有要求。而这样的阅读,如果我们当作任务让学生完成,那么学生也不会喜欢的。因此,我们的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是让他们感受阅读书籍的意义或者感受文章的吸引力。如我们在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给出这些书目的简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要阅读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将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带来,让老师看看这样的书籍是否适合阅读。此外,就是组成阅读兴趣小组,让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组成小组,给他们提供或者他们自己准备相同的阅读书目;然后,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在阅读中进行一些分工协作。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老师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设立阅读角,让学生经常接触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经常感受到书香。当然,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演讲比赛之类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近阅读的情况、阅读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让他们的课外阅读常态化。
二、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内外结合推进阅读
虽然,我们强调阅读,学生也能抽出时间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更多的兴趣是在网络、影视方面;或者愿意读的是心灵鸡汤之类的快餐阅 读。因此,我们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加强阅读的指导。
首先,我们和学生交流,拟定一定时间内阅读的书籍是什么,用多长时间阅读,在阅读中要做多少摘抄,要写多少读后感,要阅读多少一些名家或者别人的书评,等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考虑到阅读收获,而不是那种泛泛的浏览式的阅读,而是真的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我们在规定学生自由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如我们学习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篇文章后,课内会从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折射出的思想等方面,让学生从周国平作品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对其中的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认识长短参差、自由灵活的“感悟体”的特色,学会阅读分析。而认识和了解作者也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其阅读了大量的名人思想性的作品,从柏拉图的对话、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蒙田的隨笔、尼采的格言等获得思想和语言艺术,获得一定的写作风格。课外,我们同学在学习这样的文章之后,可以去读一读周国平的其他的文章,如《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等,感受其文采和哲思。
在阅读推进中,我们还要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不仅读纸质的书籍,还要多关注网络上别人的分析,帮助我们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让学生也获得课外阅读的一种方法。如《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学生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是不容易深刻感受文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的。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也让学生找到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形成知识和能力迁移
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虽然我们重视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但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有着一定的思考,他们认为考试不考,读了也没用。因此,我们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要转变他们课外阅读无用的观点,要让他们在考试中获得运用的能力。
其实,我们高考语文是考学生能力的,除了名句默写之外,基本上不会有原封不动的书本上的知识作为答案的。因此,我们在学生课外阅读推进中,可以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一些训练。这里,我们可以收集一些用名著节选为考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做题。在做题之后,再去读原文,读节选部分,读全文,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得以提升。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课外阅读是有用的。当然,我们可以就某一篇可以作为考题的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尝试。如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让学生就一篇小说或者散文,按照考试的考点自己或者小组的进行问题设计,然后自己或者小组进行探索,筛选目标信息,这里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出题和解题。如此,我们阅读检测的方式为做一些阅读理解题,不仅帮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中关注什么,还能提高阅读分析和解题的能力,从而不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拓宽视野,还能形成阅读解题的训练,使得课外阅读更投入、更有实效。
另外,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之一。我们可以以作文为抓手,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如读了郁达夫的抒情散文、周国平的哲理性散文之后,让学生学着联系生活和自己的体验进行一些散文的写作,或者在写作中用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等等。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写作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给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指导课外阅读策略,并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重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突出课外阅读的运用,那么,学生在日积月累、不断运用中就会获得语文方面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使其受用终身。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