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介性稿件的写作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报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给一条消息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介文章。参加考试的同志,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写。考试结果,在近50份考卷中,只有几份做得比较好,得了优,其余大多数是良好和及格。考试之后,有些同志问:什么是评介性稿件?为什么要写评介性稿件?如何才能写好评介性稿件?我就这些同志提出的问题,结合考卷中存在的缺点,联系自己撰写评介性稿件的体会,谈如下几点看法:
  所谓评介性稿件,是指就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某篇报道、文章、作品或出版的某一本新书等,进行评论、分析、介绍、推荐所写的文章。它包括赞扬和批评两个方面,通常以赞扬为主,批评为辅。
  撰写评介性稿件的目的在于对一部分优质稿件和书刊进行赞誉、支持、推荐和鼓励。这样做,可以调动作者的积极因素,使群众喜闻乐见的佳作源源不断地问世,从而使报纸、杂志、出版、文艺的百花园内,日新月异,繁花似锦、万紫千红;通过评介,引起读者的关注,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使作品发挥出最大效力。撰写评介性稿件,是提高写作水平,繁荣创作的需要,也是每个记者、通讯员和一切从事写作的同志的一项光荣任务和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评介性稿件的写法有多种多样,不必千篇一律,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写好评介性稿件,一般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认真阅读,弄清原文。阅读是评介的基础,是第一步的工作。为了准确地进行评介,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恩格斯为了对拉萨尔所写的《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一剧作进行评介,先后阅读了至少四遍。他这样写道:为了“使阅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介,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红楼梦》要读五遍,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可见,只有熟读弄懂原文,才有评介的发言权。有的同志写的评介文章之所以跑题,就是没有认真阅读原文的结果。比如让评介“写作特点”,有的同志写成了评介稿件的社会意义和作用,这就错了。关于阅读的要求,就评介的作品而言,应全面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写作意图和社会意义。通过阅读,应对所评介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社会作用等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对其某一方面的问题,最好能有一个较深或较新的见解。
  二是要找出特色,重点评介。这种评介方法通常使用得最多。像笔者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新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一书中的各篇文章,就属于这类评介。像书中的《一篇报道保护藏羚羊的美文》——评介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源于当地,高于当地》——评介第15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生动·传神·感人》——评介第16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等,是从写作特色进行评介的。像《一篇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评介第14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关注民生,聚焦热点》——评介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维护社会公正,敢于仗义执言》——评介第15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二等奖作品《指责熊德明是社会的耻辱》等,是从主题思想、传播效果方面进行评析的。写这类评介性稿件,问题要写得集中,口子要选得小,特点要抓准、讲透,篇幅不宜过长,还要有真知灼见。
  三是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写文章,要求观点能统率材料,材料能说明观点,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评介性稿件也不例外。这个问题处理得好,评介的逻辑性就强,评介就有力量。凡是写得不好的评介稿件,毛病之一就是观点和材料脱节。比如有一篇评介文章,观点是“以小见大”,但材料却写的是用事实说话、如何选材、巧用数字等,显然观点和材料就不统一了。而另一篇的观点是“以新取胜”,稿件以事实新、角度新、语言新为材料来进行阐述,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具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评介性稿件的写法,就其“色彩”来说,大致有三类:
  一类是重在“分析”,即侧重于作品本身内容的剖析与发掘,目的在于向读者讲解作品,使其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基本精神。像书中的《一篇会议新闻的典范之作》——评介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首都女纪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一稿就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重在“评介”,即侧重于分析作品的成就、意义、地位、不足等,帮助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像《具体生动,可学可用》——评介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浚县少年怀揣“两证”出学堂》一稿就属于这一类。
  再一类是重在“发挥”,即通过作品做“由此及彼”的联想,针对现实生活或读者中某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生发,将作品的内容与评介者的感想相互交织,融为一体。这样有助于发挥作品的潜在能力。《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佳作》——评第1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就属于这一类。
  有些评介性文章之所以写得不好,通常表现为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肢解”作品,复述原文,繁琐散乱,言不及义;二是离开作品,大发感慨,空泛议论,不着边际;三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谈,但没有一个问题讲透的。鲁迅说:“取其有意义之点,揭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鲁迅全集》第四卷第358页)
  要写好评介文章,还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有感而发,不要硬写。“诗圣”杜甫留给后人一句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之所以吟咏出“花溅泪”和“鸟惊心”的绝句,盖出于“感时”和“恨别”之深情。进行诗歌创作是如此,写评介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无数写作实践证明,凡是成功之作,大都是作者被某篇文章或某部著作中的人物或事件、或语言、或技巧所感动得身不由己的程度,到了不吐不快、不写不畅之境地。这时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思路畅通,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感人至深。相反,你对某篇文章或某部著作感受不深,却硬要去写,那是肯定写不好的。
  二是要在“评”字上下工夫,必须凸显这个“评”字。意思是说要讲出点道理来,那稿子好在哪里?不能只是笼统地说“写得好”、“真不错”、“很管用”;不能只是感慨的话语,而是要从理论上、技巧上,从新闻业务的深度上作出评析;不论是评介人还是评析事,不论是评单篇还是评系列稿,都要多加分析。我曾经就“评稿”的具体内容归纳出“12个要点”:
  1.分析文章是如何立意确定主题的;
  2.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结合的;
  3.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4.背景材料是如何运用的;
  5.作者是如何展开思维和联想的;
  6.文章是怎样开头、结尾的;
  7.写作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引语、成语、俗语、排比、叠词等技巧的运用);
  8.文章在大小标题运用上有何特点;
  9.细节描写运用上有何特色;
  10.情感使用上是否到位;
  11.传播效果如何;
  12.文章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把握上述“12个要点”,再反复字斟句酌原文,反复精读原文,抓住特色进行评析,并常写不断,就能写出好的评介稿件来。
  三是要苦练概括、提炼之功。评析报刊文章,在消化、吃透原文的基础上,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评出稿件的特点和不足,不能大段大段地抄录原稿的文字,要少而精地引用原文来说明评析的重点内容。
  四是要实事求是,不说过头话。评析的稿子,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千万不可说“过头话”。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评析要留有余地,对稿件要“两分法”,既要肯定长处、优点、积极的社会效果,又要看到缺点、弱点及不足。评析中要注意把握好“度”,既掌握分寸,评优点不言过其实,溢美拔高;评缺点不以偏赅全,无限上纲。这样,就能做到客观一些、公正一些。多年来,我先后撰写评介文章几百篇,编著(与别人合作)《消息范文评析》(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和《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2006年11月出版)两本书,基本上都能符合实际,没有引起过读者的反感和“官司”。这一方面是读者对我的宽容与厚爱,另一方面就是我注意了实事求是,不说过头话的结果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近年来,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央视大火、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频发,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微博传播更是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公众的注意。百度百科对微博的解释为: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
期刊
摘要:小说《这鸟,像人一样说话》围绕一个城市模范小区的一起失窃案展开情节,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社会转型期的城市众生相。透过这些人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状态,读出了作者的温暖追求。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城市众生相 生存状态 温暖追求  《像鸟一样飞来飞去》是江苏著名女作家范小青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这鸟,像人一样说话》。范小青在《自序》中把自己的短篇小说比做一粒一粒的
期刊
摘要:都市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在报纸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都市报的定位从以往的“市民生活类报纸”开始向“主流化”诉求和“类型化”诉求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都市报的二次定位现象。本文以北京地区都市报为例,通过对都市报二次定位的内外部驱动力和二次定位的局面的分析,阐述了这种现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都市报 二次定位 驱动力 局面    1993年《贵州都市报》的问世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的勃兴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造就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前契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的大众化不仅仅是指马克思理论通俗化和形象化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民众的参与程度。马克思主义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从而达到提升人民大众社会主义觉悟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媒体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当代信息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并被称
期刊
现在的小品受众更多是通过电视(网络)而非剧场观赏小品的,相对于过去的剧场看戏,现在的受众具有分散性、个别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当代民众对喜剧小品的娱乐期待普遍较高,这种高期盼在其他形式的艺术门类中是不多见的。加之在南北地域、思想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决定了小品观众是难以应对的特殊受众。因此,小品创作要想获得比较满意的接受效果,只能努力去了解受众的接受需求,揣摩观者的接
期刊
毋庸讳言,阿来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尘埃落地》等作品在主流文学评价中获得热烈赞誉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一种近乎偏执的质疑。有研究者认为阿来的创作以“汉民族思维方式为主,以藏民族思维为补充”,“希望阿来的创作有更多的本民族新的存续和发展,在民族内在的历史文化中不断锻造,不仅仅有现代意识的鲜明,更要有守候民族惯有的理性和思辨的恒力”,因而对其创作及其体现的文化身份进行隐晦的批评。①2009
期刊
2011年1月1日凌晨2点,河南日报开机印刷总量达51.2万份。这一历史性突破,掀开了河南日报发展史上新的篇章。作为河南日报的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我自然欣喜之致。因为这证明了我的一种信念:党报的希望在党。  党报的希望在党,是由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党报,政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工具。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机关报,被称为党的喉舌。“工具”,是对全部党报而言;“喉舌”,是指在
期刊
网络的普及和全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平面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地方杂志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对军队政工类杂志也形成了新的挑战。作为空军党委唯一的政工类杂志,近年来,《基层政工读物》杂志把拉近与基层官兵的距离作为办刊的主要方向,通过不断的策划、调整,使杂志有了新的变化,受到了官兵的欢迎。  封面要抓人眼球。四封是杂志的门面,尤其是封面,其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着杂志对受众的亲和力。在16开本成为主流之际,作为军内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必须处理好生态和文学、生态真实和艺术创造的关系。《飞屋环游记》以艺术想象性和创造力与生态进行对话,并将它转换为动画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文本。动画让生态的整体诉求和冒险、爱情追求互相抵牾,在充满辩证式的张力之感中凸显生态的意义。动画的张力之美主要体现在叙述主旨的转向、人物灵魂的升华以及音乐的转换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动画 生态 张力  《飞屋环游记》是
期刊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那些造成了社会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影响或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社会群体事件、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重大涉华外交事件,以及一些区域或部门、行业内的特殊事件,具体包括如刑事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环境恶化造成的洪水、台风、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震、火灾、空难、矿难等突发灾难与安全责任事故,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信任危机、道德滑坡、心理疾病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