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指山:“提山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住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群中让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1 没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姓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白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捉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究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大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关住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殴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义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剑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义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足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二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位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丁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山发,不能故卉幺虚,把学生卉糊涂。
  
  3 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同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十住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十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同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剑这里,经过敏者殳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十“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卢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玄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位,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之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弓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住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住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就是关于“龀”字和“孀”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寓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4 分层设问,化火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人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大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山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剑雉,环环相扣的设问,住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5 “横看成蛉侧成峰”的发散型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学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力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满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同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并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来巩固和实践所学语言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性格内向,胆子小不敢说话,或者怕出错,怕其他同学笑话,思想压力大,而不主动参
期刊
“啧啧,你们班小朋友的字写得真好!”“真不敢相信这些字是一年级孩子写出来的。”每当听到家长或老师们的赞叹,我心底里的自豪感由然而生。是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一向清楚地认识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写字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科学训练。那么,我是如何让略显枯燥的写字变得精彩的呢?    1 “趣”为先导    刚入学的孩子,写字对他
期刊
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教学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使用新教材得心应手,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也有一部分教师不是改革教学方法,而是信奉拼时间、抓测试,练习多为机械背诵,教得单调,学得被动,课堂缺乏情趣和凝聚力,这就造成“费时多、收效较差”的局面。所以,尽快摆脱传统外语教学单向、平面化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集情景、游戏、歌曲多样形式为一体的英语新教材,容易引起
期刊
教学艺术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对于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而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1 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
期刊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逐渐得到普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件的优势与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大多数学者与教师们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优势;弊端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现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得到大力的推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大于课堂内容的问题,那就是语文与文化的一些要素及其相关的知识。教师有时不想讲,学生会步步紧逼,情绪高涨,故意考查教师的水平。我在课堂上多次相撞,学生缠着不依不饶,我就对此谈谈看法。  中国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内质。如果没有语言与文章,文化就无从谈起。其实,语文的语,包括语言。语言就是说话。说话以口唇摩擦发出音响,然后表现在语音上,传达生活信息和经验。当然,特殊场合肢体语言也
期刊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殛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提高信息技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期刊
有一位教育家如是说“数学学习的方法是践行创新,”也就是由彝族学生去发现和创造东西,民小教师是引导彝族学生再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彝族学生。  在彝区历来比较重视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积累思维的培养,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学习数学需要创新,民小教师教学更应该创新。如何培养彝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发现数学    从彝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
期刊
在农村的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停留在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而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加强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
期刊
小学语文新教材有不少优秀的课文,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感性较强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讲授这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1 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欣赏美    面对这么色彩斑斓的书本,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