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数学课程标准》表明了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数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数学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数学感到自然、有趣、轻松。
一、联系生活,找准突破口
小学数学教学一般都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作为“突破口”。如:我在教学数学加法时,我班杨同学怎么也弄不懂加法的運算,后来我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作为突破口,对杨同学进行辅导,启发说:“早晨你爸爸给了你5毛钱,你妈妈又给了你4毛钱,爸爸和妈妈一共给了你多少钱?”杨同学兴奋地一口答出:“一共给了我9毛钱。”我掩饰住心中的惊喜,抓住时机继续对杨英同学进行辅导,杨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加法的运算规律。通过对杨同学的教学辅导,使我认识到,将生活实际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会感到有趣,更容易领会、掌握所学知识。于是,我进一步探究,在全班开展“小帮手”活动,要求全班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平时主动给家人购买小生活用品等,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学得投入,学得高兴,自己也教得轻松。教学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样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进行数学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姐姐比我大几岁?我比姐姐小几岁?”作为铺路准备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事例,并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改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通过学生联系生活事例进行比较这两种题型,然后鼓励学生试着解答,当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解答,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解法,这时我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议,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成功的快乐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勇于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要“激趣乐学”,要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知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教学“测量”时,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家进行测量尝试,将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讨论。课堂教学中,我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虽然大部分学生不会用测量的方法,但已有极少数学生初步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我再让学生将遇到的问题提出进行讨论,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方法,在由浅入深,让学生实际操作,由测量课桌,教室的面积到测量球场、操场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争做“测量小专家”,帮助家人绘制简图测量家庭房屋,庭院等面积。这一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信息反馈,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测量”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限制学生空间和个性发展的弊端,使学生更有开拓、创新、进取精神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生活,精心创设情境。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加、减、乘、除,面积,周长,分数,行程”等内容时,都力求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这一学习情境中,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理解新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数学与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数学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城关镇中心完小)
一、联系生活,找准突破口
小学数学教学一般都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作为“突破口”。如:我在教学数学加法时,我班杨同学怎么也弄不懂加法的運算,后来我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作为突破口,对杨同学进行辅导,启发说:“早晨你爸爸给了你5毛钱,你妈妈又给了你4毛钱,爸爸和妈妈一共给了你多少钱?”杨同学兴奋地一口答出:“一共给了我9毛钱。”我掩饰住心中的惊喜,抓住时机继续对杨英同学进行辅导,杨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加法的运算规律。通过对杨同学的教学辅导,使我认识到,将生活实际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会感到有趣,更容易领会、掌握所学知识。于是,我进一步探究,在全班开展“小帮手”活动,要求全班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平时主动给家人购买小生活用品等,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学得投入,学得高兴,自己也教得轻松。教学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样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进行数学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姐姐比我大几岁?我比姐姐小几岁?”作为铺路准备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事例,并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改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通过学生联系生活事例进行比较这两种题型,然后鼓励学生试着解答,当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解答,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解法,这时我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议,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成功的快乐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勇于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要“激趣乐学”,要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知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教学“测量”时,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家进行测量尝试,将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讨论。课堂教学中,我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虽然大部分学生不会用测量的方法,但已有极少数学生初步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我再让学生将遇到的问题提出进行讨论,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方法,在由浅入深,让学生实际操作,由测量课桌,教室的面积到测量球场、操场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争做“测量小专家”,帮助家人绘制简图测量家庭房屋,庭院等面积。这一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信息反馈,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测量”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限制学生空间和个性发展的弊端,使学生更有开拓、创新、进取精神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生活,精心创设情境。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加、减、乘、除,面积,周长,分数,行程”等内容时,都力求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这一学习情境中,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理解新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数学与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数学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城关镇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