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汉语中夹杂英语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从2009年11月开始,展开了一场我自己命名的“汉语保卫战”。向社会、向高层呼吁,采取必要措施,制止汉语夹杂英语现象的蔓延。
第一步行动,最先在人民网我的博客上发表长文《“英语蚂蚁”正在“汉语长堤”上打洞》,引来网民的热烈跟帖讨论,大多数网民持支持的态度。
第二步行动,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英语蚂蚁”与“汉语长堤”》和《汉语,为你欢喜为你忧》的评论文章。
第三步行动,给教育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写建议信,建议采取四条措施制止英语侵入汉语的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高度重视。
第四步行动,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给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写信建议,在两会文件和首长讲话中带头不夹杂GDP、WTO、CPI等英语缩略语,获得全国人大的重视。
第五步行动,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与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商量,请他们在两会上就这个问题分别提出了三份提案和议案。
第六步行动,还是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直接向中央上书建议,得到重视和支持。
至此,汉语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人们看到和感觉到的重大变化有两个方面。
按时间顺序,第一个重大变化:今年4月4日,观众看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央视解说员不再说“NBA”,改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不说“CBA”,改说“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报道中说,这是央视接到了上级要规范语言的通知。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各大报都避免使用GDP、WTO、CPI、G20等等英语缩略语。
第二个重大变化:4月7日,国务院给所属部委和各省市发出《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通知说,近些年来,行政机关中出现使用字母词增多的势头,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这既有外语新名词大量涌现而尚无汉语译名的原因,又有一些行政机关使用规范汉语字意识淡薄,随意在公文中使用字母词等因素。通知要求:一、强化在公文中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二、严格规范使用公文中涉及的字母词,三、切实加强字母词的翻译审定工作,四、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
两个“通知”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事,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率先垂范,主流媒体发挥标杆作用,带头纠正,汉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得到初步抑制。
但是,这些只能说是初步的重大胜利。存在问题很多:不少都市类报纸使用字母词、英语缩略语依然故我,有些带有明显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标志性错误依然存在,许多人对规范汉语、制止汉语夹带英语的正确言行大加反对,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自觉规范汉语、弘扬中华文化的公民意识。
今年4月4日,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按照上级通知,不说NBA,改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时候,互联网上许多人反对中央电视台的正确做法,特别是反对“上级通知”。南方几家报纸和北京的部分报纸接连发表评论,批评制止汉英混杂规范汉语的正确言行。一时间,从表面上看,反对者居多,支持者人少。有关部门也没有站出来向公众声明解释规范汉语是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行事的正确行为。在反对声中,正确一方倒显得理不直气不壮,还有点向错误一方屈服迁就的样子。
在4月份这场网上、报上的争论中,我看出有几个重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从反对者之多,我们看到规范汉语制止汉英混杂这场汉语保卫战来得太晚了。公民中特别是年轻人中爱护汉语的意识太薄弱了。有权威的调查显示:网民7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刚上学正赶上全民学英语,汉英混杂开始蔓延泛滥。他们已经养成了这样汉英混杂的习惯。现在要刹车,要规范,他们反而不习惯。举一个简单例子,NBA,如果一开始进入中国电视转播的时候,我们把它翻译成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像“英超”“德甲”一样,把它简称为“美篮联”,孩子们一开始就习惯“美篮联”,到今天肯定不会大叫“不习惯”,不会大喊反对了。由此看出,对公民进行爱我汉语、规范汉语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第二,在争论中,我们看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必须辨明,一些糊涂认识必须澄清。这些论调和认识主要表现在——
一种说法是:反对汉英混杂就是反对汉语吸纳外来语。不对!我们反对的只是把英语字母直接搬到方块汉字之中,我们坚持的只是把英语翻译过来。
一种说法是:英语缩略语简单,用汉语又长又啰唆。比如,用GDP,多简单;用汉语“国内生产总值”,多啰唆。这是把要不要翻译和翻译得好不好相混淆。首先,汉语在总体上比英语简练。同样一个联合国文件,汉语文本就比英语文本要薄得多。个别单词比较,可能有些汉语要长些。这可以用较好的汉语简称来代替它。简单也好、啰唆也好,一种文字系统中不能夹杂另一个文字系统,这是普遍的原则。我们可以从英语中从不用汉字来作为反证。
一种说法是:坚持在汉语中不用英语,就是守旧,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在他们看来,英语化就是国际化,用英语说话就是改革开放的象征。居然有学者担心:我们在汉语中不夹杂英语了,不用字母词了,会不会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形象。不对!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坚持自己的语言文字,丝毫不和改革开放相矛盾。把汉语化成英语了,把自己的文化化没有了,这样的改革开放倒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第三,在这次争论中,反对的一方实质上不是反对中央电视台,而是反对“上级通知”,反对政府对语言文字的管理。有一种说法很有代表性,说语言文字要在人民群众中自由发展、约定俗成,政府不能利用公权力,要人们说什么不说什么。不对!秦始皇统一文字,不用“公权力”能统一吗?国家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用法律规定在四大领域中要用规范汉字、要讲普通话。我注意到,在所有的反对意见中,没有一次提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
第四,没有及时对外语新词进行翻译审定,没有向社会推荐规范的汉语译名,是造成字母词增多,汉语夹杂英语蔓延的重要原因。新词进来,社会要用,你没有汉语译名,人们只能照搬英语。很多字母词就是这样形成的。不破不立,不立也不破。没有汉语译名代替,我们要反对汉英混杂,规范汉语也不会成功。
所以,国务院通知中所说:“切实加强字母词的翻译审定工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尤其要加强对汉语译名简称的创制工作,定期向社会推荐字母词的规范译名及其汉语简称。”这一段话说得尤其好,我们应该尽快落实。
第五,尽快制订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语言使用条例》。这才是规范汉语、保卫汉语、制止汉语夹杂英语现象的最有力武器。据说国家语委已经启动了立法程序,希望尽早公布实施。这个立法也应该有个时间表、有个路线图。推迟一天公布,对汉语的损害就加深一步。
今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10周年,建议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语言文字法,增强公民爱我汉语的意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对照通用语言文字法自查自纠,增强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以语言文字法为准绳的观念。一个叫普法教育,一个叫执法检查。同时启动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语言使用条例》的立法程序。
这样,把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10周年的纪念活动办成一个立法、执法、普法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形式又有实效的活动。
第一步行动,最先在人民网我的博客上发表长文《“英语蚂蚁”正在“汉语长堤”上打洞》,引来网民的热烈跟帖讨论,大多数网民持支持的态度。
第二步行动,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英语蚂蚁”与“汉语长堤”》和《汉语,为你欢喜为你忧》的评论文章。
第三步行动,给教育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写建议信,建议采取四条措施制止英语侵入汉语的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高度重视。
第四步行动,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给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写信建议,在两会文件和首长讲话中带头不夹杂GDP、WTO、CPI等英语缩略语,获得全国人大的重视。
第五步行动,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与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商量,请他们在两会上就这个问题分别提出了三份提案和议案。
第六步行动,还是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直接向中央上书建议,得到重视和支持。
至此,汉语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人们看到和感觉到的重大变化有两个方面。
按时间顺序,第一个重大变化:今年4月4日,观众看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央视解说员不再说“NBA”,改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不说“CBA”,改说“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报道中说,这是央视接到了上级要规范语言的通知。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各大报都避免使用GDP、WTO、CPI、G20等等英语缩略语。
第二个重大变化:4月7日,国务院给所属部委和各省市发出《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通知说,近些年来,行政机关中出现使用字母词增多的势头,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这既有外语新名词大量涌现而尚无汉语译名的原因,又有一些行政机关使用规范汉语字意识淡薄,随意在公文中使用字母词等因素。通知要求:一、强化在公文中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二、严格规范使用公文中涉及的字母词,三、切实加强字母词的翻译审定工作,四、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
两个“通知”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事,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率先垂范,主流媒体发挥标杆作用,带头纠正,汉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得到初步抑制。
但是,这些只能说是初步的重大胜利。存在问题很多:不少都市类报纸使用字母词、英语缩略语依然故我,有些带有明显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标志性错误依然存在,许多人对规范汉语、制止汉语夹带英语的正确言行大加反对,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自觉规范汉语、弘扬中华文化的公民意识。
今年4月4日,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按照上级通知,不说NBA,改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时候,互联网上许多人反对中央电视台的正确做法,特别是反对“上级通知”。南方几家报纸和北京的部分报纸接连发表评论,批评制止汉英混杂规范汉语的正确言行。一时间,从表面上看,反对者居多,支持者人少。有关部门也没有站出来向公众声明解释规范汉语是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行事的正确行为。在反对声中,正确一方倒显得理不直气不壮,还有点向错误一方屈服迁就的样子。
在4月份这场网上、报上的争论中,我看出有几个重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从反对者之多,我们看到规范汉语制止汉英混杂这场汉语保卫战来得太晚了。公民中特别是年轻人中爱护汉语的意识太薄弱了。有权威的调查显示:网民7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刚上学正赶上全民学英语,汉英混杂开始蔓延泛滥。他们已经养成了这样汉英混杂的习惯。现在要刹车,要规范,他们反而不习惯。举一个简单例子,NBA,如果一开始进入中国电视转播的时候,我们把它翻译成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像“英超”“德甲”一样,把它简称为“美篮联”,孩子们一开始就习惯“美篮联”,到今天肯定不会大叫“不习惯”,不会大喊反对了。由此看出,对公民进行爱我汉语、规范汉语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第二,在争论中,我们看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必须辨明,一些糊涂认识必须澄清。这些论调和认识主要表现在——
一种说法是:反对汉英混杂就是反对汉语吸纳外来语。不对!我们反对的只是把英语字母直接搬到方块汉字之中,我们坚持的只是把英语翻译过来。
一种说法是:英语缩略语简单,用汉语又长又啰唆。比如,用GDP,多简单;用汉语“国内生产总值”,多啰唆。这是把要不要翻译和翻译得好不好相混淆。首先,汉语在总体上比英语简练。同样一个联合国文件,汉语文本就比英语文本要薄得多。个别单词比较,可能有些汉语要长些。这可以用较好的汉语简称来代替它。简单也好、啰唆也好,一种文字系统中不能夹杂另一个文字系统,这是普遍的原则。我们可以从英语中从不用汉字来作为反证。
一种说法是:坚持在汉语中不用英语,就是守旧,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在他们看来,英语化就是国际化,用英语说话就是改革开放的象征。居然有学者担心:我们在汉语中不夹杂英语了,不用字母词了,会不会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形象。不对!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坚持自己的语言文字,丝毫不和改革开放相矛盾。把汉语化成英语了,把自己的文化化没有了,这样的改革开放倒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第三,在这次争论中,反对的一方实质上不是反对中央电视台,而是反对“上级通知”,反对政府对语言文字的管理。有一种说法很有代表性,说语言文字要在人民群众中自由发展、约定俗成,政府不能利用公权力,要人们说什么不说什么。不对!秦始皇统一文字,不用“公权力”能统一吗?国家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用法律规定在四大领域中要用规范汉字、要讲普通话。我注意到,在所有的反对意见中,没有一次提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
第四,没有及时对外语新词进行翻译审定,没有向社会推荐规范的汉语译名,是造成字母词增多,汉语夹杂英语蔓延的重要原因。新词进来,社会要用,你没有汉语译名,人们只能照搬英语。很多字母词就是这样形成的。不破不立,不立也不破。没有汉语译名代替,我们要反对汉英混杂,规范汉语也不会成功。
所以,国务院通知中所说:“切实加强字母词的翻译审定工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尤其要加强对汉语译名简称的创制工作,定期向社会推荐字母词的规范译名及其汉语简称。”这一段话说得尤其好,我们应该尽快落实。
第五,尽快制订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语言使用条例》。这才是规范汉语、保卫汉语、制止汉语夹杂英语现象的最有力武器。据说国家语委已经启动了立法程序,希望尽早公布实施。这个立法也应该有个时间表、有个路线图。推迟一天公布,对汉语的损害就加深一步。
今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10周年,建议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语言文字法,增强公民爱我汉语的意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对照通用语言文字法自查自纠,增强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以语言文字法为准绳的观念。一个叫普法教育,一个叫执法检查。同时启动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语言使用条例》的立法程序。
这样,把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10周年的纪念活动办成一个立法、执法、普法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形式又有实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