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一轮地产调控政策的风向标,《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国十务”)发布迄今已有月余,从具体推进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各地针对“新国十条”的具体实施细则,大多尚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观望阶段,迟迟未能出台。偶有小露头角的,基本也是对“新国十条”的简单重复,并无任何实质性的突破和创新。
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策实施环境也各有差异,国家级经济政策的出台,总体而言提供的是指导性意见,各地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细则,才能保证中央的精神得以具体落实。“新国十条”当中部分明确的政策表述,诸如将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1.1倍等,只能理解为中央政策最底线的诠释,如果以此为标准,完全不足以对楼市,特别是部分地区近年来持续高涨的楼市。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华社官方文章对此的描述可以作为注脚:高涨的房价总体稍现松动。但热点地区投资投机性需求仍显活跃。
相对于地方政府的暧昧与迟缓,本次调控中央的基调已经十分明确:住房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稳定压倒一切,是中央一贯的精神。将房价问题和社会稳定联系到一起,相信中央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房价如果继续高涨,将威胁到社会稳定。
房价持续高涨的危害是什么,实质就是资本逐利的投资需求对老百姓改善居住的民生需求的挤压。自2003年楼市开始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房价普遍已经上涨了3—4倍,多者甚至达到6—7倍,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社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房价持续高涨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大的过程,过去的7年当中,凭借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炒房者与不炒房者的财富差距,根据是否参与炒房和参与炒房时间早晚的不同,已经拉开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巨大距离。房价持续高涨,对于百姓而言,如果不是这一过程中的获益者,或是少数出类拔苹的精英,无论是购买住房或是改善住房,都已经是很难实现的愿望。
改革开放30余年,市场经济推进近20年来,社会对于财富的接受程度,已经高了很多,整体而言社会并不仇富,反而普遍对财富持有尊重的态度。但是,如果采一个群体的富裕,危及到其他群体的生存,将势必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住房是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房价继续高涨,可能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断然不是危言耸听。
解决房价问题,两个关键:一是土地问题,地方政府不能继续土地财政,把攫取土地红利作为维持地方经济的支柱,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无休止地掠夺土地红利。而应该更多地从民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土地整体供铪,安排更;土地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建设等方式,从土地供应的源头稳定房价。二是打击炒房国房,通过限制性购房措施、增加投机性交易成本、提高保有环节税收等措施,遏制炒房冲动,引导国房者手中的投资性住房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出来,满足百姓购买住房、改善住房的需求。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央素采把维持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不遗奈力,也从来无谓什么不能做或者做不到一说。预见下一阶段的调控,如果地方政府再持暧昧观望的态度,在楼市调控上取得实质交破,更严厉的政策或是对相关官员的问责都会相继出台,直到中央精神得以实现。
本期刊物,我们聚焦了“新国十条”出台之后各地对楼市调控政策的理解执行情况,希望能帮助大家对此有整体把握。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这一轮调控,能够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健康地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首先,各地针对“新国十条”的具体实施细则,大多尚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观望阶段,迟迟未能出台。偶有小露头角的,基本也是对“新国十条”的简单重复,并无任何实质性的突破和创新。
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策实施环境也各有差异,国家级经济政策的出台,总体而言提供的是指导性意见,各地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细则,才能保证中央的精神得以具体落实。“新国十条”当中部分明确的政策表述,诸如将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1.1倍等,只能理解为中央政策最底线的诠释,如果以此为标准,完全不足以对楼市,特别是部分地区近年来持续高涨的楼市。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华社官方文章对此的描述可以作为注脚:高涨的房价总体稍现松动。但热点地区投资投机性需求仍显活跃。
相对于地方政府的暧昧与迟缓,本次调控中央的基调已经十分明确:住房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稳定压倒一切,是中央一贯的精神。将房价问题和社会稳定联系到一起,相信中央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房价如果继续高涨,将威胁到社会稳定。
房价持续高涨的危害是什么,实质就是资本逐利的投资需求对老百姓改善居住的民生需求的挤压。自2003年楼市开始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房价普遍已经上涨了3—4倍,多者甚至达到6—7倍,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社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房价持续高涨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大的过程,过去的7年当中,凭借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炒房者与不炒房者的财富差距,根据是否参与炒房和参与炒房时间早晚的不同,已经拉开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巨大距离。房价持续高涨,对于百姓而言,如果不是这一过程中的获益者,或是少数出类拔苹的精英,无论是购买住房或是改善住房,都已经是很难实现的愿望。
改革开放30余年,市场经济推进近20年来,社会对于财富的接受程度,已经高了很多,整体而言社会并不仇富,反而普遍对财富持有尊重的态度。但是,如果采一个群体的富裕,危及到其他群体的生存,将势必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住房是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房价继续高涨,可能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断然不是危言耸听。
解决房价问题,两个关键:一是土地问题,地方政府不能继续土地财政,把攫取土地红利作为维持地方经济的支柱,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无休止地掠夺土地红利。而应该更多地从民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土地整体供铪,安排更;土地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建设等方式,从土地供应的源头稳定房价。二是打击炒房国房,通过限制性购房措施、增加投机性交易成本、提高保有环节税收等措施,遏制炒房冲动,引导国房者手中的投资性住房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出来,满足百姓购买住房、改善住房的需求。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央素采把维持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不遗奈力,也从来无谓什么不能做或者做不到一说。预见下一阶段的调控,如果地方政府再持暧昧观望的态度,在楼市调控上取得实质交破,更严厉的政策或是对相关官员的问责都会相继出台,直到中央精神得以实现。
本期刊物,我们聚焦了“新国十条”出台之后各地对楼市调控政策的理解执行情况,希望能帮助大家对此有整体把握。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这一轮调控,能够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健康地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民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