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
1 让语文走进生活,充满更多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是可以为教育利用和借鉴的。作为母语学科,语文与生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1.1 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学生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2 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王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1.3 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学生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 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兴趣
读书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科学问的生动事例,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明灯,体会到广为涉猎的必要。这样,笔者相信学生一定能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任务。
要求学生做到书读百遍,便能使所学其义自见。中国的汉字多,词汇丰富,不经常练笔难以提高写作水平,难以最终学好语文。为了加强练笔,教师得要求学生,一要积累知识,把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在笔记本上,要多收集一些名言、警句、俗语等,要养成收集的好习惯;二要坚持写日记,要在自己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工夫,要指导学生对生活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又懂得观察方法,不仅用眼睛等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观察,写出最真实的感受日记来。
3 以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便通过情意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活动者和实施者,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引导学生观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对个体活动特别是认识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兴趣会逐渐发展成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兴趣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起支持和促进作用,并且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3.2 新课改更需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推动课程改革的现代化进程,即为了进一步适应学生、教师,适应社会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成败主要由学生来体现。因此,在新课改中决不能忽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3 学生兴趣的形成
心理学表明,需要是兴趣形成的决定因素,没有一定的需要人就不会对任何特定的事物产生相应的兴趣。兴趣又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各方面的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时就会充满信心,就会对更多的事情产生兴趣,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在新课改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个性兴趣。
3.4 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活动起着推动作用,对未来事业的成功起着准备作用。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求得学习的进步,取得成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帮助他们明确目的,促进调节他们的生活、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增强学习动力,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任何一件事情成功时都会带来愉快和满足,进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产生兴趣。对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的成功,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应全面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融入新课改的各个环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南赛校区)
1 让语文走进生活,充满更多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是可以为教育利用和借鉴的。作为母语学科,语文与生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1.1 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学生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2 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王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1.3 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学生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 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兴趣
读书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科学问的生动事例,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明灯,体会到广为涉猎的必要。这样,笔者相信学生一定能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任务。
要求学生做到书读百遍,便能使所学其义自见。中国的汉字多,词汇丰富,不经常练笔难以提高写作水平,难以最终学好语文。为了加强练笔,教师得要求学生,一要积累知识,把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在笔记本上,要多收集一些名言、警句、俗语等,要养成收集的好习惯;二要坚持写日记,要在自己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工夫,要指导学生对生活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又懂得观察方法,不仅用眼睛等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观察,写出最真实的感受日记来。
3 以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便通过情意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活动者和实施者,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引导学生观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对个体活动特别是认识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兴趣会逐渐发展成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兴趣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起支持和促进作用,并且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3.2 新课改更需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推动课程改革的现代化进程,即为了进一步适应学生、教师,适应社会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成败主要由学生来体现。因此,在新课改中决不能忽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3 学生兴趣的形成
心理学表明,需要是兴趣形成的决定因素,没有一定的需要人就不会对任何特定的事物产生相应的兴趣。兴趣又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各方面的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时就会充满信心,就会对更多的事情产生兴趣,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在新课改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个性兴趣。
3.4 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活动起着推动作用,对未来事业的成功起着准备作用。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求得学习的进步,取得成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帮助他们明确目的,促进调节他们的生活、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增强学习动力,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任何一件事情成功时都会带来愉快和满足,进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产生兴趣。对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的成功,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应全面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融入新课改的各个环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南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