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有一个传说,只要成为帝王,便会得到十二种神秘的自然力量,辅佐他成为至善至美至上的明君。后来,代表这十二种力量的图案,就被印在了帝王的龙袍上,这些图案便是十二章纹,隐喻着远古的极大智慧。
“龙袍”之上不仅龙唱主角
一提到龙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殊不知,龙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自上古的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冠服就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
从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尤其是麒麟,有太平、安康、祥瑞的意思。可为什么偏偏选择龙作为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呢?简单地说,因为龙的寓意要比麒麟更深刻一些。
皇帝是九五至尊,皇帝龙袍上的龙也相應有一些不一样的特征。清代对龙袍上的龙纹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皇帝是五爪龙,皇帝以下的大臣们用的都是四爪龙,所以也称为蟒。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从长相就可以区分出来,因为它有时候是仿年代的,这在瓷器上尤甚,这时候并不能说明它的等级高低。
龙袍的色彩选用颇有研究,并十分严格。清代的时候,国家处在鼎盛时期的时候,对百姓的限制是比较少的,只对龙袍上有这么一点儿限制。对皇帝来说,第一是颜色用明黄色,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皇后以下逐渐下降,但是其他方面的管制并不那么严。
那么,作为皇帝吉服之一的龙袍,上面只是布满了龙的图案吗?其实不然,龙袍上除了龙唱“主角”之外,还充满着形形色色的“配角”,龙袍在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隐喻山河统一。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龙袍上十二章纹有何玄机
尽管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想被汉化,但为了加强其专制统治,由汉民族创造的服饰等级制度还是被满清统治者所接受,体现在龙袍上,寓意最深刻的就是十二章纹样。即使它们的面积相对很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使人们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
其实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
据《尚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黻(fú,一对相背,左正右反的弓字形花纹),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
这十二章纹饰,前六章在衣;缋,通“绘”,有描绘和彩绣之意。后六章在裳,明显是绣花之意。“十二章服”特指天子穿着服装的十二种纹饰礼服,一般认为具有如下寓意:
“日”——太阳 “月”——月亮 日月分别位于肩部位,一般情况下为左日右月、赤日白月。太阳当中常绘有金乌,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训》等)等一系列神话传说。而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归藏》、《淮南子》古本、张衡《灵宪》)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星”——星宿 星宿,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
“山”——群山 山其图案即为群山形。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 取其应变。龙是服装造型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前后各一只,寓意着其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皇权。
“华虫”——雉形鸟类 取其文丽。“华虫”,按《礼记·王制》的解释,即是“雉”,“华虫者,谓雉也。……雉是鸟类,其颈毛及尾似蛇,兼有细毛似兽”。
“黼”——“斧”形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其寓意为天子为人处事能够如锐斧一样决绝。
“黻”——“亚”形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两边完全对称,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宗彝”——尊形 取其忠孝。“宗彝”,即宗庙彝器,作尊形。器上有虎、蜼二兽的装饰,虎勇猛,蜼能避害。
“藻”——水草 “藻”即水藻,为水草形。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 “火”即火焰,为火焰形。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
“粉米”——白米 “粉米”即白米,为米粒形。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十二章纹遂成为历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
历代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
早在先秦时期,各国君主就已经拥有了象征一国最高统治者的独一无二的袍服。我们今天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各种皇帝穿得基本都是黄色的龙袍,其实并非如此。一开始中国古代帝王龙袍并不是黄色的,历朝历代皇帝龙袍的色彩也不尽相同。
最早的龙袍是黑色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不仅给自己选用了黑色作为龙袍的基本色调,而且整个秦朝“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最早穿黄色龙袍的是汉文帝 西汉到了汉文帝时期,龙袍的颜色开始发生了变化,汉文帝刘恒弃用黑色,改服黄色,汉文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位身穿黄色龙袍的皇帝,但皇帝服黄色龙袍并没有因为汉文帝而真正流行開来。
汉朝灭亡后,西晋最终取得了统一。晋朝的司马氏政权的统治者们在皇帝龙袍的问题上,既不效仿秦朝,也不遵从汉朝,而是“以赤色为贵”,所以晋代的龙袍采用的都是大红色。
西晋灭亡后,经历了东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最终隋朝统一了中国。也就是从隋唐开始,人们才崇尚“以黄为贵”,开始真正流行黄色的“龙袍”。
唐承隋制,李渊建唐后,皇帝也穿黄色的袍衫,但是李渊觉得皇帝穿也就算了,一般的小老百姓也穿,无法显示皇家的威严,于是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类似的规定,老百姓的日常穿衣基本上就告别黄色了。从此以后,黄色一直作为最高贵的颜色,为历朝历代的皇家所专享。
相较黄色,红色龙袍更为多见 古代皇家讲究五行承运的学说,宋朝是火德,火对应的颜色为赤色,因此宋朝皇帝的龙袍一般用红色。
不仅如此,明朝人也酷爱红色,明朝崇尚火德,火就是红色,而且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也是红的意思,所以明朝就以红色为正色。
实际上,明朝的皇帝不像电影里那样总是穿着明黄色的龙袍,明朝的龙袍有素色(白色)、玄色(黑色)、黄色、赤色等,是以五行代表色为基准的,这四种颜色的龙袍都是正式的龙袍,皇帝上朝时都可以穿。到了清朝,皇帝的龙袍开始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颜色。
(《国家人文历史》博力/文、新华网2014.3.26等)
“龙袍”之上不仅龙唱主角
一提到龙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殊不知,龙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自上古的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冠服就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
从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尤其是麒麟,有太平、安康、祥瑞的意思。可为什么偏偏选择龙作为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呢?简单地说,因为龙的寓意要比麒麟更深刻一些。
皇帝是九五至尊,皇帝龙袍上的龙也相應有一些不一样的特征。清代对龙袍上的龙纹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皇帝是五爪龙,皇帝以下的大臣们用的都是四爪龙,所以也称为蟒。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从长相就可以区分出来,因为它有时候是仿年代的,这在瓷器上尤甚,这时候并不能说明它的等级高低。
龙袍的色彩选用颇有研究,并十分严格。清代的时候,国家处在鼎盛时期的时候,对百姓的限制是比较少的,只对龙袍上有这么一点儿限制。对皇帝来说,第一是颜色用明黄色,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皇后以下逐渐下降,但是其他方面的管制并不那么严。
那么,作为皇帝吉服之一的龙袍,上面只是布满了龙的图案吗?其实不然,龙袍上除了龙唱“主角”之外,还充满着形形色色的“配角”,龙袍在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隐喻山河统一。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龙袍上十二章纹有何玄机
尽管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想被汉化,但为了加强其专制统治,由汉民族创造的服饰等级制度还是被满清统治者所接受,体现在龙袍上,寓意最深刻的就是十二章纹样。即使它们的面积相对很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使人们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
其实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
据《尚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黻(fú,一对相背,左正右反的弓字形花纹),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
这十二章纹饰,前六章在衣;缋,通“绘”,有描绘和彩绣之意。后六章在裳,明显是绣花之意。“十二章服”特指天子穿着服装的十二种纹饰礼服,一般认为具有如下寓意:
“日”——太阳 “月”——月亮 日月分别位于肩部位,一般情况下为左日右月、赤日白月。太阳当中常绘有金乌,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训》等)等一系列神话传说。而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归藏》、《淮南子》古本、张衡《灵宪》)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星”——星宿 星宿,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
“山”——群山 山其图案即为群山形。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 取其应变。龙是服装造型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前后各一只,寓意着其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皇权。
“华虫”——雉形鸟类 取其文丽。“华虫”,按《礼记·王制》的解释,即是“雉”,“华虫者,谓雉也。……雉是鸟类,其颈毛及尾似蛇,兼有细毛似兽”。
“黼”——“斧”形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其寓意为天子为人处事能够如锐斧一样决绝。
“黻”——“亚”形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两边完全对称,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宗彝”——尊形 取其忠孝。“宗彝”,即宗庙彝器,作尊形。器上有虎、蜼二兽的装饰,虎勇猛,蜼能避害。
“藻”——水草 “藻”即水藻,为水草形。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 “火”即火焰,为火焰形。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
“粉米”——白米 “粉米”即白米,为米粒形。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十二章纹遂成为历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
历代龙袍隐藏着哪些秘密
早在先秦时期,各国君主就已经拥有了象征一国最高统治者的独一无二的袍服。我们今天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各种皇帝穿得基本都是黄色的龙袍,其实并非如此。一开始中国古代帝王龙袍并不是黄色的,历朝历代皇帝龙袍的色彩也不尽相同。
最早的龙袍是黑色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不仅给自己选用了黑色作为龙袍的基本色调,而且整个秦朝“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最早穿黄色龙袍的是汉文帝 西汉到了汉文帝时期,龙袍的颜色开始发生了变化,汉文帝刘恒弃用黑色,改服黄色,汉文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位身穿黄色龙袍的皇帝,但皇帝服黄色龙袍并没有因为汉文帝而真正流行開来。
汉朝灭亡后,西晋最终取得了统一。晋朝的司马氏政权的统治者们在皇帝龙袍的问题上,既不效仿秦朝,也不遵从汉朝,而是“以赤色为贵”,所以晋代的龙袍采用的都是大红色。
西晋灭亡后,经历了东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最终隋朝统一了中国。也就是从隋唐开始,人们才崇尚“以黄为贵”,开始真正流行黄色的“龙袍”。
唐承隋制,李渊建唐后,皇帝也穿黄色的袍衫,但是李渊觉得皇帝穿也就算了,一般的小老百姓也穿,无法显示皇家的威严,于是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类似的规定,老百姓的日常穿衣基本上就告别黄色了。从此以后,黄色一直作为最高贵的颜色,为历朝历代的皇家所专享。
相较黄色,红色龙袍更为多见 古代皇家讲究五行承运的学说,宋朝是火德,火对应的颜色为赤色,因此宋朝皇帝的龙袍一般用红色。
不仅如此,明朝人也酷爱红色,明朝崇尚火德,火就是红色,而且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也是红的意思,所以明朝就以红色为正色。
实际上,明朝的皇帝不像电影里那样总是穿着明黄色的龙袍,明朝的龙袍有素色(白色)、玄色(黑色)、黄色、赤色等,是以五行代表色为基准的,这四种颜色的龙袍都是正式的龙袍,皇帝上朝时都可以穿。到了清朝,皇帝的龙袍开始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颜色。
(《国家人文历史》博力/文、新华网2014.3.2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