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洞头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规划,从2009年5月编制7月完成,到今天规划成果已交付了4个年头。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分析:一是规划概况,二是实施效果评价,三是规划反思,希望为今后的项目规划工作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生态旅游 项目规划 运行效果
中图分类号:TV697.4+3 文献标识码:T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6―01
一、规划概况
1.1项目情况
洞头村由于大山阻隔、封闭落后,村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很大困难。全村48户,182口人,平常居住的实际人口只有60多人,且多为老年人,面对这种典型的“三无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集体经济落后,村民的行路难,吃水难,结婚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城区政府找到了我们,试图为洞头村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路子,在我们共同的实地调研与方案商讨下,发现洞头村有着天时地理人和的独特优势,又有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村落幽静,文化厚重,天然景色散落其间的条件,提出要打造洞头生态旅游村的目标。
1.2规划概述
所以当时在做规划时,空间上包括村域和村庄,内容上包括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村域上的规划结构是形成“一核”“两带”“六区”的结构,“一核”是指民俗村落区,“两带”是由周围山脉和水体组成的龙脉景观带和白水景观带,“六区”是指周围的生态观光区。村庄布局是形成“一轴两区”的结构。一轴:即沿村庄中部东西向道路形成的景观轴;两区:即以村庄中部景观轴分成南、北两个居住区。这是村庄布局规划的总平面图。
内容上包括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1)新农村建设,对村内的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对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分析,参考其建设年代、建筑形式特征、建筑保存的价值等因素,分为三级保护,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整治,使村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了定点存放,集中清运。(2)生态旅游方面,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城里人亲近自然生态,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闹中求静的心里需求,开展了从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兴村的转型发展,发展理念是,首先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提升自然生态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开展了怀旧旅游、观光旅游、体验旅游、历史文化游、四季季相旅游等内容。
二、实施效果评价
2.1建设项目
我们考虑对于洞头村不应该就空间论空间,而对于人的行为与需求、产业发展特征、体制问题等一切与空间相关的要素都需要在规划中得以关注,这就要求我们意识到空间的系统性,考虑到系统中其他相关因素对空间的影响,为此在近期建设规划中提出了13个近期建设项目,包括:(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满足远期村庄日常生活和旅游需求。(2)完善給排水设施建设。(3)环卫设施建设,包括厕所、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的建设。(4)区域锅炉房的建设。(5)旅游接待宾馆的建设。(6)生态停车场的建设。(7)1500米登山步道的铺设。(8)农业观光区的建设。(9)村庄景观水源工程的建设。(10)白水河景观蓄水工程的建设。(11)村庄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12)电力、电信配套设施建设。(13)古村落修缮,重点修复清代大院,依托原有建筑建设农业博物馆。而这些项目均在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按照“转型创新谋发展,双轮驱动促统筹”的要求,总投资1500万元,强力推进洞头生态旅游15项开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即登山步道,二个水冲式公厕,农科馆,农业采摘园,停车场,会展中心,安全饮水,污水处理站,太阳能路灯,街道硬化,村级活动场所,生态绿化,还有长江实业公司新建的别墅式慧源山庄。到2011年底以上工程均已投入使用,成效明显,洞头村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对一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实施效果好的。(1)农科馆的建设,农科馆位于村中央,这是当时在做规划时的单体设计,理念是修旧如旧,保持风貌,这是落成后的照片,把农具、农产品在农科馆内进行陈设,挖掘文化内涵,得到了村民、旅游观光者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旅游接待中心位于村落的东北角,秉承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建筑风格上符合洞头村整体风貌的格局。(3)公共厕所的建设,规划时进行过单体设计,在体型与外观上,都与村落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均采用水冲式。(4)另外还有登山步道、观景台、入口景观、观景亭、道路硬化等景观风貌的修复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洞头村的风貌。没有落实规划理念实施效果一般的。(1)生态停车场的建设,设计时没有全部硬化,而是砌砖与植被相结合,体现生态,但实际建设的停车场看起来有些生硬。(2)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的村民为了扩大经营,把农家乐翻修的体量过大。(3)还有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外立面粉饰与村落风貌不相协调。(4)还存在一些乱建现象,例如,停车场的北面,山脚下建设的建筑物,对山体有一定的破坏,影响了风貌。未实施的建设项目有:(1)部分市政管线还没有配套建设,只铺设了给排水管线,还未铺设供热和燃气管线。(2)还未建设穿过铁路的天桥,开发村域西部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历史文化遗迹游。(3)还未对自然山体的破坏进行修复,改建旅游停车场,旅游商业街,餐饮旅店等。(4)还未结合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延伸白水河湿地,开发洞头村西部沿河景区。
2.2社会反响
但总的来说,基于这么多的建设,现在洞头村已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深入人心,它的社会反响有:(1)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接待中心。(2)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拓展活动中心。(3)已成为城区典型的农业教育示范基地。(4)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视察。另外,洞头村参加了2012年晋城市首届最美乡村的评比,该项活动的主题是“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山水美”洞头村凭借生态文明的优势获得了此殊荣。当时的颁奖词是“智者总是善于抓住机遇。几年前,聪明的洞头人抓住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机遇,却让自己成了晋城近郊休闲游的领跑者和代言人。起舞正当时,愿智慧的你们身披最美乡村的荣耀,一路领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大步向前!”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给出的规划定位是正确的。
2.3产业发展
目前,全村农家乐开办了13家,6家特色餐饮摊点,还有些小超市,棋牌室,小住宿,村里人人有事干,户户没闲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到2012年底,共接待四方旅客5.4万人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60元,比三年前翻两番,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规划方案的实施,理念的落实,使得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了家家户户,洞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脱贫致富村,成为我区乃至我市城乡一体发展的生动实践,扶贫攻坚的一面旗帜,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
洞头村也分别荣获市、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和谐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三、规划反思
3.1总结思考
针对这一类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时,首先:(1)摸清规划意图,领会发展精神,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其自身特点的特殊性,找到村庄的特殊点,而后通过我们的规划设计服务与城乡规划管理者和城乡规划的实施者及当地的村民建立互信联盟,促使规划成果在村庄发展中产生“实用、适用、管用”这一既定目标。大幅提升规划成果与村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村庄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并适当发展乡村旅游。(3)基于对洞头村的准确定位,抓住了城里人喜欢亲近自然的这一心理需求,深度挖掘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延续精神脉络,并注重节能环保,体现人本情怀,展现洞头村的独特魅力。(4)政府主导、企业部门联合推进是实施效果好的最主要的原因。
3.2规划意义
洞头村这个过去的穷山村,现在已成为全市生态旅游的先进典型,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而规划的意义,不仅是图纸的绚丽,更是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美满的体现,正如美丽中国的定义一样是“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美在人文”。
通过以上的项目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与反思,可以看出该项目对洞头村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在全省推广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生态旅游 项目规划 运行效果
中图分类号:TV697.4+3 文献标识码:T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6―01
一、规划概况
1.1项目情况
洞头村由于大山阻隔、封闭落后,村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很大困难。全村48户,182口人,平常居住的实际人口只有60多人,且多为老年人,面对这种典型的“三无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集体经济落后,村民的行路难,吃水难,结婚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城区政府找到了我们,试图为洞头村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路子,在我们共同的实地调研与方案商讨下,发现洞头村有着天时地理人和的独特优势,又有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村落幽静,文化厚重,天然景色散落其间的条件,提出要打造洞头生态旅游村的目标。
1.2规划概述
所以当时在做规划时,空间上包括村域和村庄,内容上包括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村域上的规划结构是形成“一核”“两带”“六区”的结构,“一核”是指民俗村落区,“两带”是由周围山脉和水体组成的龙脉景观带和白水景观带,“六区”是指周围的生态观光区。村庄布局是形成“一轴两区”的结构。一轴:即沿村庄中部东西向道路形成的景观轴;两区:即以村庄中部景观轴分成南、北两个居住区。这是村庄布局规划的总平面图。
内容上包括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1)新农村建设,对村内的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对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分析,参考其建设年代、建筑形式特征、建筑保存的价值等因素,分为三级保护,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整治,使村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了定点存放,集中清运。(2)生态旅游方面,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城里人亲近自然生态,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闹中求静的心里需求,开展了从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兴村的转型发展,发展理念是,首先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提升自然生态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开展了怀旧旅游、观光旅游、体验旅游、历史文化游、四季季相旅游等内容。
二、实施效果评价
2.1建设项目
我们考虑对于洞头村不应该就空间论空间,而对于人的行为与需求、产业发展特征、体制问题等一切与空间相关的要素都需要在规划中得以关注,这就要求我们意识到空间的系统性,考虑到系统中其他相关因素对空间的影响,为此在近期建设规划中提出了13个近期建设项目,包括:(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满足远期村庄日常生活和旅游需求。(2)完善給排水设施建设。(3)环卫设施建设,包括厕所、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的建设。(4)区域锅炉房的建设。(5)旅游接待宾馆的建设。(6)生态停车场的建设。(7)1500米登山步道的铺设。(8)农业观光区的建设。(9)村庄景观水源工程的建设。(10)白水河景观蓄水工程的建设。(11)村庄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12)电力、电信配套设施建设。(13)古村落修缮,重点修复清代大院,依托原有建筑建设农业博物馆。而这些项目均在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按照“转型创新谋发展,双轮驱动促统筹”的要求,总投资1500万元,强力推进洞头生态旅游15项开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即登山步道,二个水冲式公厕,农科馆,农业采摘园,停车场,会展中心,安全饮水,污水处理站,太阳能路灯,街道硬化,村级活动场所,生态绿化,还有长江实业公司新建的别墅式慧源山庄。到2011年底以上工程均已投入使用,成效明显,洞头村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对一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实施效果好的。(1)农科馆的建设,农科馆位于村中央,这是当时在做规划时的单体设计,理念是修旧如旧,保持风貌,这是落成后的照片,把农具、农产品在农科馆内进行陈设,挖掘文化内涵,得到了村民、旅游观光者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旅游接待中心位于村落的东北角,秉承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建筑风格上符合洞头村整体风貌的格局。(3)公共厕所的建设,规划时进行过单体设计,在体型与外观上,都与村落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均采用水冲式。(4)另外还有登山步道、观景台、入口景观、观景亭、道路硬化等景观风貌的修复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洞头村的风貌。没有落实规划理念实施效果一般的。(1)生态停车场的建设,设计时没有全部硬化,而是砌砖与植被相结合,体现生态,但实际建设的停车场看起来有些生硬。(2)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的村民为了扩大经营,把农家乐翻修的体量过大。(3)还有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外立面粉饰与村落风貌不相协调。(4)还存在一些乱建现象,例如,停车场的北面,山脚下建设的建筑物,对山体有一定的破坏,影响了风貌。未实施的建设项目有:(1)部分市政管线还没有配套建设,只铺设了给排水管线,还未铺设供热和燃气管线。(2)还未建设穿过铁路的天桥,开发村域西部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历史文化遗迹游。(3)还未对自然山体的破坏进行修复,改建旅游停车场,旅游商业街,餐饮旅店等。(4)还未结合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延伸白水河湿地,开发洞头村西部沿河景区。
2.2社会反响
但总的来说,基于这么多的建设,现在洞头村已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深入人心,它的社会反响有:(1)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接待中心。(2)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拓展活动中心。(3)已成为城区典型的农业教育示范基地。(4)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视察。另外,洞头村参加了2012年晋城市首届最美乡村的评比,该项活动的主题是“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山水美”洞头村凭借生态文明的优势获得了此殊荣。当时的颁奖词是“智者总是善于抓住机遇。几年前,聪明的洞头人抓住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机遇,却让自己成了晋城近郊休闲游的领跑者和代言人。起舞正当时,愿智慧的你们身披最美乡村的荣耀,一路领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大步向前!”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给出的规划定位是正确的。
2.3产业发展
目前,全村农家乐开办了13家,6家特色餐饮摊点,还有些小超市,棋牌室,小住宿,村里人人有事干,户户没闲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到2012年底,共接待四方旅客5.4万人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60元,比三年前翻两番,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规划方案的实施,理念的落实,使得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了家家户户,洞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脱贫致富村,成为我区乃至我市城乡一体发展的生动实践,扶贫攻坚的一面旗帜,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
洞头村也分别荣获市、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和谐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三、规划反思
3.1总结思考
针对这一类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时,首先:(1)摸清规划意图,领会发展精神,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其自身特点的特殊性,找到村庄的特殊点,而后通过我们的规划设计服务与城乡规划管理者和城乡规划的实施者及当地的村民建立互信联盟,促使规划成果在村庄发展中产生“实用、适用、管用”这一既定目标。大幅提升规划成果与村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村庄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并适当发展乡村旅游。(3)基于对洞头村的准确定位,抓住了城里人喜欢亲近自然的这一心理需求,深度挖掘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延续精神脉络,并注重节能环保,体现人本情怀,展现洞头村的独特魅力。(4)政府主导、企业部门联合推进是实施效果好的最主要的原因。
3.2规划意义
洞头村这个过去的穷山村,现在已成为全市生态旅游的先进典型,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而规划的意义,不仅是图纸的绚丽,更是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美满的体现,正如美丽中国的定义一样是“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美在人文”。
通过以上的项目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与反思,可以看出该项目对洞头村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在全省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