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以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教育,引导学生获取民族文化知识。在浓厚的氛围下,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合了学科特点,以“民族音乐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底蕴,美妙旋律的感染力,舞蹈肢体语言的感召力”为艺术教育思路,通过民族音乐的“声乐、器乐、欣赏、舞蹈”四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博大、精髓、和谐、唯美。
一、民族的声乐艺术——感受和諧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
音乐每册的教材中都有几首短小精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藏族《小格桑》、维族《娃哈哈》、朝鲜族《儿童集体舞》、彝族《彝家娃娃真幸福》、傣族《金孔雀》、壮族《柚子龙眼颗颗甜》、侗族《侗家儿童多快乐》等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曲。为辅助声乐歌曲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学习民族声乐歌曲的积极性,我校音乐教师创编了由五十六个民族名称编成的歌谣——《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拍手歌》,学生对创编的拍手歌谣感兴趣,积极地学习练唱。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方法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所演唱的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学习《侗家儿童多快乐》一课中,将侗族歌的旋律表现为“和声完美、歌音洪亮、气势磅礴、豁达开朗”,被法国《世界报》以“迷人的侗族复调音乐吸引西方观众”为标题进行报导。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髓的民族精神,鼓舞激励着学生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二、民族器乐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器乐的教学中,首先让他们多聆听几首具有代表性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讲上一段段传奇故事,使他们在赞叹音乐旋律给他们带来震撼的同时,充分体验这些民族音乐的精髓。其次,在感受民族器乐旋律的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民族器乐的种类,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器乐艺术,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领会民族精神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
例如,在《来自草原的故事》欣赏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给学生讲述动听的马头琴传说,让学生透过音乐感受人间的善与恶,懂得做人的真谛。通过学习乐曲、了解特有的乐器,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古族的豪迈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民族音乐欣赏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卓越
首先,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教学,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其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使更多的学生都来参加民族文化的创新,共同完成使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使传统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例如,在《五彩的云南》一课中,为学生播放《情深谊长》这首经典的歌曲,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引导学生们仿佛来到了祖国的大理边陲,广袤的云南大地上。让他们感觉到这只从天边飞来的金丝鸟,美丽、珍贵,充满着生命力,孕育着希望。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纯朴,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和艺术曾震惊了世界,感动着许多人。
民族音乐欣赏不仅给学生带来音乐旋律的享受,而且通过旋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力量的强大卓越。
四、民族舞蹈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唯美
音乐教材有民族舞蹈的学习,我们引导学生在认识该民族生活习俗并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从动作、神态入手,让学生在舞蹈中理解塑造的艺术形象,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民族活动欢乐、热烈的气氛。
如在《多彩的裙摆》一课中,通过对彝族舞蹈的欣赏,增加对舞蹈表现形式的了解,在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时,引导学生将音乐和舞蹈与服饰、工艺装饰的视觉审美要素综合在一起思考,启发学生对彝族民族服饰中具有特色的裙装进行重点欣赏与分析,感受其中所蕴涵的美感。归纳其审美要素,一是韵律、节奏,二是图案和纹样的涵义。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快乐的罗嗦》,让学生感受裙摆拉上来或转动时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行走或站立时有又什么样的感受,在相对静止状态时有什么样感觉,深刻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歌、舞中由审美积淀高尚情操。
艺术教育对弘扬、培育当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的精神给学生带来震撼的同时,它的博大、精髓、和谐、唯美,更会给他们带来力量,带来信心,使学生树立发展民族音乐的决心。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祖国的传统文化放在整个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中,汲取精华,发扬传承,赋予新生。
一、民族的声乐艺术——感受和諧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
音乐每册的教材中都有几首短小精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藏族《小格桑》、维族《娃哈哈》、朝鲜族《儿童集体舞》、彝族《彝家娃娃真幸福》、傣族《金孔雀》、壮族《柚子龙眼颗颗甜》、侗族《侗家儿童多快乐》等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曲。为辅助声乐歌曲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学习民族声乐歌曲的积极性,我校音乐教师创编了由五十六个民族名称编成的歌谣——《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拍手歌》,学生对创编的拍手歌谣感兴趣,积极地学习练唱。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方法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所演唱的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学习《侗家儿童多快乐》一课中,将侗族歌的旋律表现为“和声完美、歌音洪亮、气势磅礴、豁达开朗”,被法国《世界报》以“迷人的侗族复调音乐吸引西方观众”为标题进行报导。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髓的民族精神,鼓舞激励着学生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二、民族器乐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器乐的教学中,首先让他们多聆听几首具有代表性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讲上一段段传奇故事,使他们在赞叹音乐旋律给他们带来震撼的同时,充分体验这些民族音乐的精髓。其次,在感受民族器乐旋律的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民族器乐的种类,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器乐艺术,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领会民族精神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
例如,在《来自草原的故事》欣赏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给学生讲述动听的马头琴传说,让学生透过音乐感受人间的善与恶,懂得做人的真谛。通过学习乐曲、了解特有的乐器,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古族的豪迈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民族音乐欣赏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卓越
首先,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教学,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其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使更多的学生都来参加民族文化的创新,共同完成使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使传统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例如,在《五彩的云南》一课中,为学生播放《情深谊长》这首经典的歌曲,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引导学生们仿佛来到了祖国的大理边陲,广袤的云南大地上。让他们感觉到这只从天边飞来的金丝鸟,美丽、珍贵,充满着生命力,孕育着希望。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纯朴,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和艺术曾震惊了世界,感动着许多人。
民族音乐欣赏不仅给学生带来音乐旋律的享受,而且通过旋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力量的强大卓越。
四、民族舞蹈艺术---感受和谐中华民族精神的唯美
音乐教材有民族舞蹈的学习,我们引导学生在认识该民族生活习俗并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从动作、神态入手,让学生在舞蹈中理解塑造的艺术形象,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民族活动欢乐、热烈的气氛。
如在《多彩的裙摆》一课中,通过对彝族舞蹈的欣赏,增加对舞蹈表现形式的了解,在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时,引导学生将音乐和舞蹈与服饰、工艺装饰的视觉审美要素综合在一起思考,启发学生对彝族民族服饰中具有特色的裙装进行重点欣赏与分析,感受其中所蕴涵的美感。归纳其审美要素,一是韵律、节奏,二是图案和纹样的涵义。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快乐的罗嗦》,让学生感受裙摆拉上来或转动时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行走或站立时有又什么样的感受,在相对静止状态时有什么样感觉,深刻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歌、舞中由审美积淀高尚情操。
艺术教育对弘扬、培育当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的精神给学生带来震撼的同时,它的博大、精髓、和谐、唯美,更会给他们带来力量,带来信心,使学生树立发展民族音乐的决心。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祖国的传统文化放在整个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中,汲取精华,发扬传承,赋予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