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儿童”是“发现儿童”行之有效的措施,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科学地观察儿童,成为成功的观察者。经常听教师抱怨“忙、累”,每天面对孩子们“一团糟”的事情,帮忙收拾“烂摊子”都来不及,哪里还有“闲余”去观察孩子呢?可为了完成每月的观察记录和学习故事等笔头工作,观察孩子又很有必要。那么对于急于求成、眼中无“货”、观察无“趣”的教师,如何让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树立解放儿童的思想,给予实践引导,去发现自我在观察孩子中的兴奋点和价值点呢?
一、观而有“心”,才有收获
游戏现场1:你在“观察”孩子吗?
在一次听讲座休息之余,我指引来园听课的教师去洗手间,而此刻的班级正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当我途径每个班级时,我发现班级的教师会时不时地抬起头瞧一瞧外面,又马上低头“指导“孩子。还有一些我熟悉的教师会探出头低声询问“活动有没有结束、专家会不会进班级”等问题。此刻我在想,在这段时间内,班级的教师是否只要发现有人途径教室门口,都要偷偷地看一看呢?
游戏现场2:这样的“观察”在幼儿园有吗?
在孩子们正在区域游戏时,我悄悄进入教室发现一组孩子正在专注于他手中的游戏,于是我便蹲下观察。正在此时,班级的年轻教师在教室巡视时发现了正在观察的我。年轻教师为表示对领导或进班教师的礼貌和尊重,便对着那组正在游戏的孩子说:“有没有喊陈老师啊!”孩子们一听,立马停下手中的活一起喊:“陈老师好!”看到这一举动,我真想问一问:“你在观察孩子吗?还是你在做孩子中间的“联防、队长、警察?”孩子们的“探索”场景就这样被破坏了。
分析:心中有幼儿,观察有重心
在上述案例1中:教师看似在陪伴并观察幼儿,可观察的对象实际已经转化为来参观的领导,观察的重点根本不在幼儿身上。心中没有幼儿,谈何观察?谈何收获?
现场2中:教师不把重心放在观察某组或某个幼儿上,而是在走马观花,巡视监督管杂事,眼里更多是孩子的告状,捣乱,或关心是否有他人的来访。难怪有些教师跟我说一周可以写20个学习故事,而有的教师一个月一个故事都写不出。其实观察有别于巡视,巡视用眼,而观察用心,两者可共存,并不矛盾。最重要的东西靠眼睛是无法看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心中有孩子,静下心来看孩子,每天都有会新的发现。学习故事由此产生,教育价值由此挖掘。观察有收获了,还怕写不出学习故事吗?
二、观而有“思”,用心树“观”
游戏现场1:没有自由,哪有学习与创造?
在中班的区域活动中,我就近来到一组正在玩蘑菇粒的幼儿边上。游戏差不多进行了20分钟,慢慢地我发现其中一名男孩子渐渐对手中的游戏失去了兴趣,只见他一边把蘑菇粒反复地插进去又拔出来,时不时还要看一看自己的教师在干什么。而这时,旁边一位女孩子已经完成了一栋“别墅”,高兴地向别人炫耀着。孩子们看见小女孩的成果都禁不住感叹道:“哇,好漂亮啊!”可是小男孩只是瞄了一下,开始趴在拼盘上装睡了。班内的教师发现了这位装睡的小男孩便想试图向前询问情况,我阻止了他,想看看小男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悄悄地转过身子,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別的孩子身上,但其实我还是默默地关注他。装睡的小男孩发现班级的教师和我都不再关注他后,便站起来将蘑菇粒拼盘送回了柜子中,一边放还是一边警觉地瞧一瞧教师的动态。第一次他误以为教师发现了他的行为,便用最快的速度拿着玩具回到座位上,可事实上教师只是正巧走过。第二次,他顺利躲避了教师的视线,干脆利落地将蘑菇粒拼盘放回柜子,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别的区域,玩起了飞行棋,别提有多开心了。
游戏现场2:高控的游戏单一乏味
园内消防演习过后,我无意中看到小班孩子的情景还原。他们十几个孩子用塑料婴儿洗澡盆抬起了一个小男孩,教师见到后怕小男孩摔着,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制止了他们的游戏。当孩子们再一次玩起这个游戏时,我便走上前,他们看见我很好奇的样子,自豪地和我说:“某某某被火烧伤了,我们要送他去医院。”我一听顿时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在玩消防演习救人的游戏.另一旁的大班医院游戏中,两个孩子一上一下地堆叠在一张病床上,同时在“挂水”,教师看见后便走过去告诉他们不可以把别人压在下面,这样很危险。我走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睡在别人的身上呀?”他们一起告诉我说:“我们的医院里只有一张床,可是我们两人都生病了,没有床睡,所以只能睡在一起挤挤了。”
分析:明确观察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其实,在平时这样的现场很多,教师在理论层面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课程游戏化内涵,知道要体现游戏精神。但在实践中还是那个以自己为中心的“领导者”“管理者”,由于追求完美、看重结果,导致孩子怕教师训斥,怕教师制止,怕教师不让解释,就这样错过了孩子“重要时刻”闪耀的时间和环境,也错过了发现和解读幼儿的最终追求。
收获:孩子带给我什么?
观察到孩子的游戏状态,教师除了从常规、规则上管理孩子,更应该想到孩子的需要,做到“观而有心”。
三、树“观”有“行”,由观生趣
平时在与年轻教师交流时,发现他们最大困惑就是:每次观察孩子都是认真专注的,可总是看不到“重要时刻”。在批阅教师们的学习故事时也是如此:有些教师一个主题可以写5~10个学习故事,还说已经删减了,可有的年轻教师写的故事总是流于形式,甚至一个球掉沟里可以写3年,一点也没夸张。为解决他们的困惑,我们一起走进了游戏现场。
游戏现场1:你看到了什么?
对象:小班一组幼儿在玩橡皮泥
描述:3名幼儿反复夸张的把橡皮泥压成一个大饼,其中有一名幼儿还把一块橡皮泥弄成了无数碎屑,掉的桌上地上都是;另一名幼儿用一张银行卡似的卡片在切圆饼:嘴里叫喊着:“吃蛋糕啦!吃蛋糕啦!”此时我悄悄在旁边问班级的教师:“你在这个游戏中看到了什么?”她用眼睛扫了下孩子很快回答我说“他们就是在玩橡皮泥啊!”我又问道:“他们是怎么玩的?”“我今天让孩子做大饼,他们都在做大饼,有些孩子不会玩,玩得一塌糊涂。”
分析:看不“货”的原因
其实,教师不是没有看出什么,她看出来了两点:一是看出做好大饼完成教师要求的孩子,很棒。二是看出不会做,做得满地狼藉的孩子,就认为不好。显然教师暴露了自己根深蒂固的追求结果的陈旧观念,也暴露了教师不允许孩子偏离自己要求和目标的专制行为,教师很浮躁,没有仔细去看透每个孩子的已有经验及学习。游戏现场1的延续:观、看、说三者结合,读出“创意”。我与教师在现场悄悄进行了下一步的“观察”交流:“请你告诉我每一个孩子的表情,在说什么,手里拿着什么,在做什么?不管这个孩子以前是怎样的表现,我们就看现在。”我强调教师关注当下。于是,教师在描述时第三类孩子发现了亮点:“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在用挂在胸前的透明进区挂牌切橡皮泥,他把那块圆圆的橡皮泥当蛋糕,直径切,一字型,还会十字型,米字型……”我怕年轻教师急着表扬孩子而打断游戏,我便对教师说“不急,继续看”。在我们交流的同时,那个小男孩还用卡片把蛋糕切着一块块扇形发给在座的每个小朋友。
树“观”:幼儿的兴趣、幼儿的“优点”、幼儿的创造通常会在自主、自发的活动中表现出,教师必须遵循观察的以下原则:一是明确对象,心中有幼儿,专注于观察对象。二是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不是为了观察而观察,也不是运用不符实际的高大上的理论生搬硬套;三是所观察到的内容必须“观而有思”。看了就是看了,是肤浅的;深刻观察更在乎:我读过,我发现了什么?我思考过,我要为孩子做什么。四是要有耐心,不急功近利,发现“重要时刻”不是终极目标,正确解读幼儿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
综上所述,树立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儿童观,从幼儿发展需要来观察作为出发点,观而有思,才能发现难忘的幼儿并让你震撼的幼儿;树立一日教育活动皆课程的教育观并与相信激励儿童为并列的前提,观而有行,才能发现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创造;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看重幼儿学习做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才能树“观”写心,才有收获。让我们在观察中帮助幼儿延展活动、丰富活动、发现价值,和他们一起学习、思考、成长。
(责任编辑
一、观而有“心”,才有收获
游戏现场1:你在“观察”孩子吗?
在一次听讲座休息之余,我指引来园听课的教师去洗手间,而此刻的班级正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当我途径每个班级时,我发现班级的教师会时不时地抬起头瞧一瞧外面,又马上低头“指导“孩子。还有一些我熟悉的教师会探出头低声询问“活动有没有结束、专家会不会进班级”等问题。此刻我在想,在这段时间内,班级的教师是否只要发现有人途径教室门口,都要偷偷地看一看呢?
游戏现场2:这样的“观察”在幼儿园有吗?
在孩子们正在区域游戏时,我悄悄进入教室发现一组孩子正在专注于他手中的游戏,于是我便蹲下观察。正在此时,班级的年轻教师在教室巡视时发现了正在观察的我。年轻教师为表示对领导或进班教师的礼貌和尊重,便对着那组正在游戏的孩子说:“有没有喊陈老师啊!”孩子们一听,立马停下手中的活一起喊:“陈老师好!”看到这一举动,我真想问一问:“你在观察孩子吗?还是你在做孩子中间的“联防、队长、警察?”孩子们的“探索”场景就这样被破坏了。
分析:心中有幼儿,观察有重心
在上述案例1中:教师看似在陪伴并观察幼儿,可观察的对象实际已经转化为来参观的领导,观察的重点根本不在幼儿身上。心中没有幼儿,谈何观察?谈何收获?
现场2中:教师不把重心放在观察某组或某个幼儿上,而是在走马观花,巡视监督管杂事,眼里更多是孩子的告状,捣乱,或关心是否有他人的来访。难怪有些教师跟我说一周可以写20个学习故事,而有的教师一个月一个故事都写不出。其实观察有别于巡视,巡视用眼,而观察用心,两者可共存,并不矛盾。最重要的东西靠眼睛是无法看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心中有孩子,静下心来看孩子,每天都有会新的发现。学习故事由此产生,教育价值由此挖掘。观察有收获了,还怕写不出学习故事吗?
二、观而有“思”,用心树“观”
游戏现场1:没有自由,哪有学习与创造?
在中班的区域活动中,我就近来到一组正在玩蘑菇粒的幼儿边上。游戏差不多进行了20分钟,慢慢地我发现其中一名男孩子渐渐对手中的游戏失去了兴趣,只见他一边把蘑菇粒反复地插进去又拔出来,时不时还要看一看自己的教师在干什么。而这时,旁边一位女孩子已经完成了一栋“别墅”,高兴地向别人炫耀着。孩子们看见小女孩的成果都禁不住感叹道:“哇,好漂亮啊!”可是小男孩只是瞄了一下,开始趴在拼盘上装睡了。班内的教师发现了这位装睡的小男孩便想试图向前询问情况,我阻止了他,想看看小男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悄悄地转过身子,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別的孩子身上,但其实我还是默默地关注他。装睡的小男孩发现班级的教师和我都不再关注他后,便站起来将蘑菇粒拼盘送回了柜子中,一边放还是一边警觉地瞧一瞧教师的动态。第一次他误以为教师发现了他的行为,便用最快的速度拿着玩具回到座位上,可事实上教师只是正巧走过。第二次,他顺利躲避了教师的视线,干脆利落地将蘑菇粒拼盘放回柜子,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别的区域,玩起了飞行棋,别提有多开心了。
游戏现场2:高控的游戏单一乏味
园内消防演习过后,我无意中看到小班孩子的情景还原。他们十几个孩子用塑料婴儿洗澡盆抬起了一个小男孩,教师见到后怕小男孩摔着,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制止了他们的游戏。当孩子们再一次玩起这个游戏时,我便走上前,他们看见我很好奇的样子,自豪地和我说:“某某某被火烧伤了,我们要送他去医院。”我一听顿时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在玩消防演习救人的游戏.另一旁的大班医院游戏中,两个孩子一上一下地堆叠在一张病床上,同时在“挂水”,教师看见后便走过去告诉他们不可以把别人压在下面,这样很危险。我走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睡在别人的身上呀?”他们一起告诉我说:“我们的医院里只有一张床,可是我们两人都生病了,没有床睡,所以只能睡在一起挤挤了。”
分析:明确观察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其实,在平时这样的现场很多,教师在理论层面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课程游戏化内涵,知道要体现游戏精神。但在实践中还是那个以自己为中心的“领导者”“管理者”,由于追求完美、看重结果,导致孩子怕教师训斥,怕教师制止,怕教师不让解释,就这样错过了孩子“重要时刻”闪耀的时间和环境,也错过了发现和解读幼儿的最终追求。
收获:孩子带给我什么?
观察到孩子的游戏状态,教师除了从常规、规则上管理孩子,更应该想到孩子的需要,做到“观而有心”。
三、树“观”有“行”,由观生趣
平时在与年轻教师交流时,发现他们最大困惑就是:每次观察孩子都是认真专注的,可总是看不到“重要时刻”。在批阅教师们的学习故事时也是如此:有些教师一个主题可以写5~10个学习故事,还说已经删减了,可有的年轻教师写的故事总是流于形式,甚至一个球掉沟里可以写3年,一点也没夸张。为解决他们的困惑,我们一起走进了游戏现场。
游戏现场1:你看到了什么?
对象:小班一组幼儿在玩橡皮泥
描述:3名幼儿反复夸张的把橡皮泥压成一个大饼,其中有一名幼儿还把一块橡皮泥弄成了无数碎屑,掉的桌上地上都是;另一名幼儿用一张银行卡似的卡片在切圆饼:嘴里叫喊着:“吃蛋糕啦!吃蛋糕啦!”此时我悄悄在旁边问班级的教师:“你在这个游戏中看到了什么?”她用眼睛扫了下孩子很快回答我说“他们就是在玩橡皮泥啊!”我又问道:“他们是怎么玩的?”“我今天让孩子做大饼,他们都在做大饼,有些孩子不会玩,玩得一塌糊涂。”
分析:看不“货”的原因
其实,教师不是没有看出什么,她看出来了两点:一是看出做好大饼完成教师要求的孩子,很棒。二是看出不会做,做得满地狼藉的孩子,就认为不好。显然教师暴露了自己根深蒂固的追求结果的陈旧观念,也暴露了教师不允许孩子偏离自己要求和目标的专制行为,教师很浮躁,没有仔细去看透每个孩子的已有经验及学习。游戏现场1的延续:观、看、说三者结合,读出“创意”。我与教师在现场悄悄进行了下一步的“观察”交流:“请你告诉我每一个孩子的表情,在说什么,手里拿着什么,在做什么?不管这个孩子以前是怎样的表现,我们就看现在。”我强调教师关注当下。于是,教师在描述时第三类孩子发现了亮点:“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在用挂在胸前的透明进区挂牌切橡皮泥,他把那块圆圆的橡皮泥当蛋糕,直径切,一字型,还会十字型,米字型……”我怕年轻教师急着表扬孩子而打断游戏,我便对教师说“不急,继续看”。在我们交流的同时,那个小男孩还用卡片把蛋糕切着一块块扇形发给在座的每个小朋友。
树“观”:幼儿的兴趣、幼儿的“优点”、幼儿的创造通常会在自主、自发的活动中表现出,教师必须遵循观察的以下原则:一是明确对象,心中有幼儿,专注于观察对象。二是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不是为了观察而观察,也不是运用不符实际的高大上的理论生搬硬套;三是所观察到的内容必须“观而有思”。看了就是看了,是肤浅的;深刻观察更在乎:我读过,我发现了什么?我思考过,我要为孩子做什么。四是要有耐心,不急功近利,发现“重要时刻”不是终极目标,正确解读幼儿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
综上所述,树立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儿童观,从幼儿发展需要来观察作为出发点,观而有思,才能发现难忘的幼儿并让你震撼的幼儿;树立一日教育活动皆课程的教育观并与相信激励儿童为并列的前提,观而有行,才能发现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创造;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看重幼儿学习做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才能树“观”写心,才有收获。让我们在观察中帮助幼儿延展活动、丰富活动、发现价值,和他们一起学习、思考、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