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经济来源途径少,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低,大环境无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存在,农民增收困难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黔东南州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化农村改革,仍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041-01
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现在,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的改革有了明确提法,对一些过去虽有涉及但意见并不明确又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对促进我州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州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苗乡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在看到黔东南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差别和疏远,已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经济来源途径少;农民盲目外出打工,土地荒芜情况越来越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得不到改善;贵州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无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等问题。使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已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贫困问题明显比全国全省严重。
二、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经济来源途径少。在我州农村,农民除了务农,就是外出务工。就我州的自然条件而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条件还不太成熟,靠传统农业,收入极低;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而务工人员又主要是从事建筑或制鞋、制衣、制伞等行业,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低、行业不稳定,一但市场有波动,这些人成为首当其冲的失业人员,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
(二)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低。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企业,然而我州人均占有耕地o.088hm2,分别低于全国人均耕地(o.103hm2)和全省人均耕地(o.119hm2)的水平。而水资源呢,虽然降水丰富,河系发达,人均可利用水量充沛,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开发利用难度大,加上作为全国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存在着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灌溉方式落后,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近几年水旱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灾害影响极大,农民饮水和农业生产与水资源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水资源的工程型缺水已成为制约黔东南州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介于黔东南的地理条件,基本上只能采取较为原始的作业方法,生产率低。除此之外,由于务农收入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大片的土地没有人去管,以至于农村里唯一也是最值钱的经济来源土地面临着荒芜的境地。就算由于各种原因家里有劳动力,也很少有人愿意务农,因为跟务工相比,务农收入去除生产成本部分,根本不或很少给家庭增加收入。
(三)贵州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无法带动我州农村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改革以农村发端,但高潮在城市,先富带后富模式并不适应城乡发展的现实。原本寄希望于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同时进步,而现实却是城乡分化和落后农村渐渐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涓滴效应却异化为发达城市对原本落后的农村各种资源的吞噬。贵州是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内陆近海省份之一,资金和技术缺口尤为突出。资本开放度,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外资总额占其GDP 的比率。2013 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1176 亿美元,同期贵州仅为15 亿美元,约占全国利用外资的1.3%。这些年来贵州GDP 的增长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是比较慢的,在西部12 个省、市、自治区比较中也处于偏后的位置;尤其是体现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人均GDP,2012年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3年全国排倒数第六,集中反映了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三、促进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壮大农业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品牌战略,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认证,建设原生态、高起点、标准化农业抢占市场,打造地方名牌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搞好宣传营销。大力改造以种粮为主的单一种植业自给半自给性小农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二)持续增加农业投入。以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州农业的项目投资,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以项目资金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完善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机制,统筹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我州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业的科技支持非常乏力,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建议,一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界定;二是对懂农业技术、懂农业经营管理的干部,尽可能的安排在农业工作岗位上;三是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逐步扩大非政府机构服务的范围,同时给予非政府机构的技术推广活动适当的经费支持,发挥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主导农产品科技投入,重点增加农业节本增效、产品加工增值、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
(四)科学谋划,发展区域经济促就业。
一是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区域经济。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由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改革为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在执行政策时要有全局观念,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努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经济资源。发挥凯里中心城市的幅射作用,其他县在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立足县域经济,促进内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县域外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网上招商、网络销售、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知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经纪人。发挥干部信息灵、联系广、门路多的优势,积极为农民抓定单、找销路,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格。四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041-01
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现在,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的改革有了明确提法,对一些过去虽有涉及但意见并不明确又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对促进我州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州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苗乡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在看到黔东南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差别和疏远,已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经济来源途径少;农民盲目外出打工,土地荒芜情况越来越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得不到改善;贵州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无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等问题。使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已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贫困问题明显比全国全省严重。
二、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经济来源途径少。在我州农村,农民除了务农,就是外出务工。就我州的自然条件而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条件还不太成熟,靠传统农业,收入极低;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而务工人员又主要是从事建筑或制鞋、制衣、制伞等行业,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低、行业不稳定,一但市场有波动,这些人成为首当其冲的失业人员,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
(二)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低。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企业,然而我州人均占有耕地o.088hm2,分别低于全国人均耕地(o.103hm2)和全省人均耕地(o.119hm2)的水平。而水资源呢,虽然降水丰富,河系发达,人均可利用水量充沛,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开发利用难度大,加上作为全国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存在着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灌溉方式落后,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近几年水旱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灾害影响极大,农民饮水和农业生产与水资源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水资源的工程型缺水已成为制约黔东南州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介于黔东南的地理条件,基本上只能采取较为原始的作业方法,生产率低。除此之外,由于务农收入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大片的土地没有人去管,以至于农村里唯一也是最值钱的经济来源土地面临着荒芜的境地。就算由于各种原因家里有劳动力,也很少有人愿意务农,因为跟务工相比,务农收入去除生产成本部分,根本不或很少给家庭增加收入。
(三)贵州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无法带动我州农村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改革以农村发端,但高潮在城市,先富带后富模式并不适应城乡发展的现实。原本寄希望于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同时进步,而现实却是城乡分化和落后农村渐渐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涓滴效应却异化为发达城市对原本落后的农村各种资源的吞噬。贵州是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内陆近海省份之一,资金和技术缺口尤为突出。资本开放度,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外资总额占其GDP 的比率。2013 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1176 亿美元,同期贵州仅为15 亿美元,约占全国利用外资的1.3%。这些年来贵州GDP 的增长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是比较慢的,在西部12 个省、市、自治区比较中也处于偏后的位置;尤其是体现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人均GDP,2012年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3年全国排倒数第六,集中反映了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三、促进我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壮大农业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品牌战略,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认证,建设原生态、高起点、标准化农业抢占市场,打造地方名牌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搞好宣传营销。大力改造以种粮为主的单一种植业自给半自给性小农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二)持续增加农业投入。以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州农业的项目投资,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以项目资金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完善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机制,统筹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我州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业的科技支持非常乏力,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建议,一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界定;二是对懂农业技术、懂农业经营管理的干部,尽可能的安排在农业工作岗位上;三是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逐步扩大非政府机构服务的范围,同时给予非政府机构的技术推广活动适当的经费支持,发挥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主导农产品科技投入,重点增加农业节本增效、产品加工增值、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
(四)科学谋划,发展区域经济促就业。
一是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区域经济。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由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改革为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在执行政策时要有全局观念,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努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经济资源。发挥凯里中心城市的幅射作用,其他县在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立足县域经济,促进内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县域外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网上招商、网络销售、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知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经纪人。发挥干部信息灵、联系广、门路多的优势,积极为农民抓定单、找销路,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格。四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