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向祖国的花朵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健全而完善的人格。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德育教育 明天太阳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225-01
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向祖国的花朵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这是每位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各种规章守则约束着小学生的行为,而思想道德教育则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冲击着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新时代条件下独生子女普遍增多,学校约束、家庭溺爱,使小学生们不自觉地形成双重人格,学校培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在家里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错位的循环机制使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学习动力不足。
2 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各种价值观让青少年无所适从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金钱至上、打架、盗窃等不良风气,让缺乏明辨是非的孩子麻痹眼睛,无所适从。这些矛盾使班主任感到德育投入与实际收效严重脱节,德育教育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
3 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应试”观念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老师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分数就是一切。因此,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尤为重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神圣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注重细节,重视言教和身教,处处铭记为人师表的责任,用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人格。
(1)不要把学习能力当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学生要有综合标准,班主任价值目标的取向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要做事先做人,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为非作恶越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養,极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放映《少年毛泽东》,《小兵张嘎》等红色影片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可以让学生到社区服务,参加植树节,做环保宣传员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习惯;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父母”、“教师”、“农民”等,从而体验不同角色的艰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责任感。
(2)公平、公正对待学生。青少年独特的敏感心理使他们渴望被鼓励、被表扬,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放平心态,把爱洒向每一个角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种处事原则,会让学生享受到自由平等的权利,并将这种积极的处事原则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同学和家人,所以,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自身素质的要求,更对学生群体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3)实现强制教育向互动教育的转变。新教育理念下学生与教师是两个平等的个体,班主任不再是以往的“举着鞭子、高高在上”的形象,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中,都有一些比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因此要向孩子学习—— 实现两代人共同成长。教师、学生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犯错误时要勇敢承认,虚心接受,这样才能让学生群体对道德教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争当道德先锋,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加强挫折教育。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问题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公主”、“小皇帝”,很少经历艰难生活的磨练和挫折,这为他们的顺利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采取适当措施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会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的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意志,对他们未来有着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挫折教育要遵循科学规律,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还要在活动课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进行实施。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立体网络。
(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要接受挑战,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奏响德育主旋律。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网络,以“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为主线,逐步培养学生对集体、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按年龄、年级定出德育指标,使教师、学生可操作、可实施。
(6)进行革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金钱观、荣辱观等,要教育学生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拾金不昧、团结合作视为人生的目标,并为此去奋斗,去拼搏。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看法,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教师要灵活掌握这个指挥棒,并把它贯穿渗透到教学中去。价值观是人用来评价行为、事情的准则,是学生行为的动力。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家庭、学校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言行的基准。
(7)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才会珍惜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情,才会懂得珍惜父母、社会和大自然的养育之恩。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实践活动,对父母说说感激的话,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拖地、刷碗、洗衣……此次活动会使孩子们懂得父母的辛劳和厚爱,更加关爱和尊敬长辈,感恩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进而播撒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8)建立精神文明督导队。精神文明督导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先锋,是建设文明校风、班风的重要支柱,充分发挥小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发现不文明行为并及时处理,深入开展做合格小学生活动,评文明班,评卫生红旗,评安全星,评劳动星,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精神文明督导队极大地净化了校园,净化了班风,净化了空间,改变了小学生的精神风貌。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风向标的作用。父母和教师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重视学风、班风、校风、教风的和谐,家庭、班级、学校的和谐,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和空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教育 明天太阳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225-01
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向祖国的花朵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这是每位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各种规章守则约束着小学生的行为,而思想道德教育则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冲击着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新时代条件下独生子女普遍增多,学校约束、家庭溺爱,使小学生们不自觉地形成双重人格,学校培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在家里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错位的循环机制使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学习动力不足。
2 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各种价值观让青少年无所适从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金钱至上、打架、盗窃等不良风气,让缺乏明辨是非的孩子麻痹眼睛,无所适从。这些矛盾使班主任感到德育投入与实际收效严重脱节,德育教育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
3 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应试”观念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老师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分数就是一切。因此,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尤为重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神圣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注重细节,重视言教和身教,处处铭记为人师表的责任,用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人格。
(1)不要把学习能力当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学生要有综合标准,班主任价值目标的取向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要做事先做人,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为非作恶越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養,极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放映《少年毛泽东》,《小兵张嘎》等红色影片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可以让学生到社区服务,参加植树节,做环保宣传员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习惯;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父母”、“教师”、“农民”等,从而体验不同角色的艰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责任感。
(2)公平、公正对待学生。青少年独特的敏感心理使他们渴望被鼓励、被表扬,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放平心态,把爱洒向每一个角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种处事原则,会让学生享受到自由平等的权利,并将这种积极的处事原则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同学和家人,所以,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自身素质的要求,更对学生群体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3)实现强制教育向互动教育的转变。新教育理念下学生与教师是两个平等的个体,班主任不再是以往的“举着鞭子、高高在上”的形象,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中,都有一些比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因此要向孩子学习—— 实现两代人共同成长。教师、学生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犯错误时要勇敢承认,虚心接受,这样才能让学生群体对道德教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争当道德先锋,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加强挫折教育。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问题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公主”、“小皇帝”,很少经历艰难生活的磨练和挫折,这为他们的顺利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采取适当措施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会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的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意志,对他们未来有着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挫折教育要遵循科学规律,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还要在活动课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进行实施。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立体网络。
(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要接受挑战,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奏响德育主旋律。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网络,以“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为主线,逐步培养学生对集体、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按年龄、年级定出德育指标,使教师、学生可操作、可实施。
(6)进行革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金钱观、荣辱观等,要教育学生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拾金不昧、团结合作视为人生的目标,并为此去奋斗,去拼搏。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看法,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教师要灵活掌握这个指挥棒,并把它贯穿渗透到教学中去。价值观是人用来评价行为、事情的准则,是学生行为的动力。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家庭、学校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言行的基准。
(7)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才会珍惜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情,才会懂得珍惜父母、社会和大自然的养育之恩。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实践活动,对父母说说感激的话,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拖地、刷碗、洗衣……此次活动会使孩子们懂得父母的辛劳和厚爱,更加关爱和尊敬长辈,感恩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进而播撒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8)建立精神文明督导队。精神文明督导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先锋,是建设文明校风、班风的重要支柱,充分发挥小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发现不文明行为并及时处理,深入开展做合格小学生活动,评文明班,评卫生红旗,评安全星,评劳动星,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精神文明督导队极大地净化了校园,净化了班风,净化了空间,改变了小学生的精神风貌。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风向标的作用。父母和教师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重视学风、班风、校风、教风的和谐,家庭、班级、学校的和谐,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和空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