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活动引领,诗意生活
记得有一年学习《牧童》等一组童年诗时,笔者想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所见》一诗,想不到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整地把诗背出来。相信这种情形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曾出现过,反思其因,与我们平时重“量化”却轻“运用”大有关系。只有让古诗词从文本、课堂中走进学生的生活,同学们才能将其理解、内化。如果能以社团为支点,切切实实地开展一些常规活动,我们的传统文化何愁“养在深闺无人知”“门前冷落车马稀”?
1.开展黑板报、学习园地或小报设计竞赛
社团成员多是二到五年级的优秀学生,散落在不同的班级,社团组织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规定这些学生以新近吟诵的古诗词配画为主,辅以其他节日文化来开展相关活动。如春节之前,我校举行了以“诗情画意过大年”为主题的小报设计比赛。小报上既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一类诗词的欢庆祥和;也有“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类诗词的相思忧戚;还有“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一类诗词的风光美景;更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这类写风俗习惯的诗词……配之美图书法,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节这一节日中的“诗情画意”。
2.由社团骨干负责,定期举办“红领巾广播”
“红领巾广播”的内容由各社团成员从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资料为主,适当加以综合提升,再次强化积累。
3.由各班社团成员选择一个节日,并以此为班级别名
比如我校“迎春班”“思月班”“怀亲班”等有趣的特色班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班级特色活动,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准备,为全校特色诗教活动做出了贡献。
4.社團展示活动
学校生活是相当紧张的,如果活动过于频繁,容易导致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将大打折扣。事实上,传统文化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无法立竿见影,一些活动即使存在着粗糙、不够全面深入等缺陷,孩子们从中也能有所收益。一些小时候被父母硬逼着背诵的古诗词,大了经历某些事之后,却会突然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之感。而“厚积”到一定程度,则需要适当地“宣扬”,也就是设计特色活动,进一步夯实与提升。社团活动中,张弛有度,淡化“应付”,打造“典型”,阶段提升相当重要。
古诗词社团可每学期举行一次实践活动,让相对封闭的古诗词教学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展示社团成果。
让诗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态,它既能激发诗情,又能使学生收获喜悦,感受到古诗词的价值,从而更投入地学习。这样的活动形成特色后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传统节日文化。
三、巧借媒体,提升素养
现在,随着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网络教学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丰富了学习资源,以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媲美的优势,大大优化了教学效率。在社团活动时如果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素养自然会得到更好地提升。
1.在有声画面中感悟“诗意”
中国古典诗词的境界美包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图画美,也包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而这些恰恰是进行古典诗词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信息技术强大的视听功能和无与伦比的资源正好给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音乐、画面,加上适时的文字介绍,既形式多样,又能促使学生“心领神会”,长久不忘,生活中如再有类似场景出现,自然也就“诗意盎然”了。
2.在优秀节目中积累“诗句”
现在的电视节目越做越精彩,尤其是中央台的文化类节目,语言功底强,文化内涵深,每次聆听都能感受到文化熏陶。在社团活动中适当引入“中国诗词大会”及赏词句类节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生活,以便学以致用。
3.在录音视频中锻炼“诗情”
社团活动时,如果能适时给孩子们录音录像,并制作成精美的视频,将其投放于学校的网站,让更多的学生学习与欣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将诗词生活化。另外,教师也可鼓励同学们自定题材,自拍视频,成为诗词达人,让孩子们的诗词生活越来越丰富。
4.在发表平台中持续“诗性”
在社团创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现场创作自己的诗句,并将之录制成音频,连同原创诗歌,择优在学校特色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或在微信圈中转发。在朋友们的关注和点赞中,孩子自然就能持续创作诗歌的热情,长期积累就能诗性大发,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就水到渠成,应运而生了。
古典诗词是启悟人生的早期积累,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如果我们能在孩子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进而受到滋养,何愁其语文素养不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教师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将古诗教学和诗社相结合,就能将“诗情画意”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其智慧、亲情归属、民族情结、良好心态亦能得到长足的培养!
(完)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文萃小学】
记得有一年学习《牧童》等一组童年诗时,笔者想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所见》一诗,想不到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整地把诗背出来。相信这种情形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曾出现过,反思其因,与我们平时重“量化”却轻“运用”大有关系。只有让古诗词从文本、课堂中走进学生的生活,同学们才能将其理解、内化。如果能以社团为支点,切切实实地开展一些常规活动,我们的传统文化何愁“养在深闺无人知”“门前冷落车马稀”?
1.开展黑板报、学习园地或小报设计竞赛
社团成员多是二到五年级的优秀学生,散落在不同的班级,社团组织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规定这些学生以新近吟诵的古诗词配画为主,辅以其他节日文化来开展相关活动。如春节之前,我校举行了以“诗情画意过大年”为主题的小报设计比赛。小报上既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一类诗词的欢庆祥和;也有“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类诗词的相思忧戚;还有“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一类诗词的风光美景;更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这类写风俗习惯的诗词……配之美图书法,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节这一节日中的“诗情画意”。
2.由社团骨干负责,定期举办“红领巾广播”
“红领巾广播”的内容由各社团成员从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资料为主,适当加以综合提升,再次强化积累。
3.由各班社团成员选择一个节日,并以此为班级别名
比如我校“迎春班”“思月班”“怀亲班”等有趣的特色班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班级特色活动,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准备,为全校特色诗教活动做出了贡献。
4.社團展示活动
学校生活是相当紧张的,如果活动过于频繁,容易导致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将大打折扣。事实上,传统文化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无法立竿见影,一些活动即使存在着粗糙、不够全面深入等缺陷,孩子们从中也能有所收益。一些小时候被父母硬逼着背诵的古诗词,大了经历某些事之后,却会突然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之感。而“厚积”到一定程度,则需要适当地“宣扬”,也就是设计特色活动,进一步夯实与提升。社团活动中,张弛有度,淡化“应付”,打造“典型”,阶段提升相当重要。
古诗词社团可每学期举行一次实践活动,让相对封闭的古诗词教学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展示社团成果。
让诗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态,它既能激发诗情,又能使学生收获喜悦,感受到古诗词的价值,从而更投入地学习。这样的活动形成特色后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传统节日文化。
三、巧借媒体,提升素养
现在,随着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网络教学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丰富了学习资源,以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媲美的优势,大大优化了教学效率。在社团活动时如果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素养自然会得到更好地提升。
1.在有声画面中感悟“诗意”
中国古典诗词的境界美包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图画美,也包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而这些恰恰是进行古典诗词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信息技术强大的视听功能和无与伦比的资源正好给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音乐、画面,加上适时的文字介绍,既形式多样,又能促使学生“心领神会”,长久不忘,生活中如再有类似场景出现,自然也就“诗意盎然”了。
2.在优秀节目中积累“诗句”
现在的电视节目越做越精彩,尤其是中央台的文化类节目,语言功底强,文化内涵深,每次聆听都能感受到文化熏陶。在社团活动中适当引入“中国诗词大会”及赏词句类节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生活,以便学以致用。
3.在录音视频中锻炼“诗情”
社团活动时,如果能适时给孩子们录音录像,并制作成精美的视频,将其投放于学校的网站,让更多的学生学习与欣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将诗词生活化。另外,教师也可鼓励同学们自定题材,自拍视频,成为诗词达人,让孩子们的诗词生活越来越丰富。
4.在发表平台中持续“诗性”
在社团创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现场创作自己的诗句,并将之录制成音频,连同原创诗歌,择优在学校特色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或在微信圈中转发。在朋友们的关注和点赞中,孩子自然就能持续创作诗歌的热情,长期积累就能诗性大发,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就水到渠成,应运而生了。
古典诗词是启悟人生的早期积累,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如果我们能在孩子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进而受到滋养,何愁其语文素养不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教师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将古诗教学和诗社相结合,就能将“诗情画意”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其智慧、亲情归属、民族情结、良好心态亦能得到长足的培养!
(完)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文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