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启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崛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崭新的空间,拓展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提供了崭新的广阔平台。文章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交互式网络育人支部工作法”为例对处于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党建工作 支部工作法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论坛、BBS、网络社区等。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皮皮精灵等。
  2010年我国微博迎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且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探索出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支部工作法基本内涵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崛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崭新的空间,拓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并提供广阔的平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2009年9月开通“原来我们是一家”学生第二党支部博客,经过四年的尝试和探索,首创“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支部工作法,受到院党委组织部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在全院加以推广。2012年7月该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2013年4月支部工作法入选“江苏省高校支部工作法100例”。
  “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支部工作法以网络博客、共产党员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打破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教育等,重点突出学生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努力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将传统的“思想育人 组织育人 制度育人 实践育人”与“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相结合,极大地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网络平台运行模式和主要做法
  1.依托学院组织部的“网站集群”(学院网站,组织部网页、QQ群,手机报),创建了学生党支部工作博客。
  博客,即Blog,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媒体,是集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和图像等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支部博客设置“理论学习”、“规章制度”、“党员风采”、“教育资讯”、“国计民生”、“伴你成长”等八大板块。各个板块定期更新,发布最新信息,供同学们学习和交流使用。经过四年的探索,支部博客已经初具规模并运行良好。博客的建设不仅为党员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自身精神风貌的平台,更是他们温暖的家,极大地提高了支部党员学生的归属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构建网上党建理论研讨、党员自主学习新平台。
  博客开设“理论学习”和“规章制度”、“国计民生”、“工作动态”等板块。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等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文献资料上网,形成线上线下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国计民生”板块定期发布国计民生新闻,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掌握最新民生动态,发表意见指导具体工作实践。
  3.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模式。
  开设“党员风采”、“伴你成长”板块,“党员风采”板块将支部历届优秀党员学生进行展示,大大提高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展示,一方面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让党员同学的优秀事迹为更多同学所熟知和效仿,另一方面将党员同学展示在大家面前,方便其自律和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伴你成长”板块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心理健康的知识、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就业创业的政策等,为青春期的同学们指点迷津。另外,引导学生采用“留言板”、“私信”“网上聊天”等形式,答疑解惑,发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
  4.依托组织部《共产党员手机报》,积极探索移动党建,打造手机党员实时在线学习新载体。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因而手机报被誉为“拇指媒体”。《共产党员手机报》是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和人民网联合主办,发挥“三个窗口、三个平台”作用。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党员了解组织工作的窗口、党员拓宽视野的窗口、党员的学习平台、党员的交流互动平台、党员凝心聚力的平台。《共产党员手机报》建立起各级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凝聚党心民心。截至2012年6月,该报已经为全国332万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大学支部依托组织部定制的12371“共产党员手机报”。支部充分运用手机报开展网络党建,为党员学生提供手机短信在线学习。
  三、支部工作法工作成效
  1.支部的战斗堡垒得到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支部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支部内涵建设,通过支部工作法的成功运用,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在维护和谐校园的稳定中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2012年支部分类定级群众满意度达100%。2012年7月支部被评为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基层党支部”,2013年4月支部“交互式学生党建网络育人工作法”入选江苏省支部工作法100例。
  支部学生党员也能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主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党员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工作上都有优秀的表现,他们思想上积极进取,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生活中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工作上勤恳踏实,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树立良好的榜样。
  2.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增强,党员素质整体提高。
  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支部坚持要求党员学生发挥好“四好四表率”:思想政治好,做政治坚定、信念执著的表率;学习成绩好,做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表率;作用发挥好,做勤于实践、乐于奉献的表率;群众反映好,做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表率。
  支部要求学生党员通过书本、网络媒体等信息渠道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关心时事政治,了解民生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和政治鉴别力,政治坚定、信念执著,在关键问题上以大局为重,自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校园里,严格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学院的指挥和决定,担负起网络舆论监控的重任,正面引导同学,积极维护校园的网络安全和稳定,为建设和谐校园作贡献。
  在“四好四表率”的要求下,我支部党员普遍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党员学生总体素质较好,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各方面表现突出,影响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向组织靠拢,勤奋学习、积极奉献、努力成才。
  3.培养了一支既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又具备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维护知识的学生党员队伍。
  通过自媒体的成功运用,支部挖掘并培养了一些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骨干的思想先进、成绩优秀、道德高尚、工作能力强影响力强的优秀党员学生和后备军,他们建立各自的媒体平台,通过对他们的集中培训,帮助他们熟悉网络管理,加大网络道德宣传的力度,明确网络宣传义务,培养他们的正确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善恶进而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影响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线上线下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帮助他们担负起网络舆论监控和引导的重任。通过这些有效措施的实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确保党建网络的健康发展。
  四、工作启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党建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网络是手段、是形式,党建才是目的,是内容。因此,一定要注重网络党建的实效性。
  1.坚持正确导向。
  党建网络的内容要做到政治上与党中央、校党委、院系党总支保持一致,以便于基层党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2.注重时效。
  及时反映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所作的重要指示、出台的重大举措、理论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党建工作中的新探索、新做法等,要保证内容的定时更新。
  3.突出特色。
  党建网页的创设要立足于学院和院系发展的实际,开辟丰富多样的栏目和板块,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生党建网页。
  4.提高可读性。
  学生党建网页中各栏目的内容能对工作、学习、生活起实际指导或参考咨询作用,既要有很强的实用性,又要有很强的趣味性,以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吸引力。
  5.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参与意识。
  网络党建工作,离不开全体党员的积极参与,需要不断地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网上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建辉,张英.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01):29-31.
  [2]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45-49.
  [3]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49-5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透露出的女性审美意识质朴而独具特色,从作品文本中可见时人对于“硕”美的崇尚。本文剖析了《诗经》时代审美标准——“硕”美的内涵,并对此审美标准的产生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诗经》 “硕”美 审美 标准  告别崇神事鬼的殷商时代,进入明伦述德的周朝,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文明之光普照大地。《诗经》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作品,上至朝颂,下抵
摘 要: 新生代导演娄烨的作品一直饱受争议。他的作品题材几乎都以爱情为主线,青春为载体,风格鲜明,但最为突出的是,他的电影中饱含了人性对自由的追求这一主题。本文通过探讨娄烨多部作品,主要分析电影中自由主义精神的呈现。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娄烨 自由主义精神 存在主义 诗意  一、娄烨电影自由的精神  第六代电影人,中国本土称之为“新生代”,他们是以娄烨为代表的80年末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摘 要: 巴拉兹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来系统阐释电影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电影蒙太奇、电影影像、声音与色彩等。他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电影艺术,把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放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视角进行研究,再结合电影艺术的独特艺术形态,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电影文化论观点。研究他为何能够在电影艺术兴起不久、电影研究不够深入的背景下就提出如此超前的电影观念,对于建构当下电影理论将是一大启示。  关键词: 《可
摘 要: 沈从文是一个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中篇小说《边城》便寄托着他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理想。他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理想人生形式,而残酷的现实一方面让他更加梦想理想人生形式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让他更加失望。作家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揉进了《边城》的人生形式中,揭示了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也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摘 要: 本文从老舍避讳其与基督教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通过对老舍“弃佛从耶”经历的探寻,结合其参加基督教会的社会活动和其在文学作品中对基督教的理性批判的考察,运用宗教的“社会功能”定义和“分离说”,从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对老舍早年对基督教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老舍 基督教 实用主义 社会改良  作家老舍于1922年夏接受洗礼,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在1921年到192
摘 要: 长沙马王堆汉墓与临沂金雀山汉墓一脉相承。本文对汉墓中的两幅帛画进行了系统比较,它们在地域文化、绘画风格和主题思想上存在着延续性和差异性。希望通过全面比较,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金雀山帛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 马王堆帛画 金雀山帛画 比较  帛画是指中国古代画在丝织品帛上的绘画。现存年代最早的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发现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帛画,在其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和临沂
摘 要: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关键词: 娜拉 姜长安 玩偶 人生轨迹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创作了惊世名作《玩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这一问题,党和国家经过不懈努力在2000年完成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整体上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素质。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贯彻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更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强盛国家的历史使命。诚然在现阶段取得很大的成绩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还面
摘 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章对就业难的原因和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对三峡库区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高等学校的招生率便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高等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由最初的“精英式教育”转为
摘 要: “国学热”至今方兴未艾。国学文化的兴起必然引导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国学文化在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的过程中,也对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内容,从而铸造了新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造就属于新时期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本文以国学读本《菜根谭》为例探析了国学文化对新时期民族精神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国学文化 民族精神 国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