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有幸听了一堂高三化学复习课。本人认为此堂课有很多的优秀之处值得我学习。
此堂课由文来中学(高中部)高三化学老师施力争老师进行教授。 学生都是高三年级化学选修得学生。此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对电解池等进行了复习,此堂课的作用是巩固曾经复习过得知识。此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对已复习过得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此堂课施老师从硝酸和铜的反应为背景,由一个情景故事入手,由故事的情節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展开提问,一步步递进。将一些复习过得知识都一一渗透到了这个情景故事里。
一、教学流程分析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施老师首先给这群高三的学生讲了一个以硝酸与铜反应为背景的故事。
接着,施老师给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关系到铜电镀的问题,于是施老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解池装置图。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后,老师作为样板对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学生的对错,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故事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镀铜效果不理想,某同学决定重进行第二次电镀,他选择了不同浓度的硝酸和铜丝。施老师再一次提出问题。这时问题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进行了变化。此处问题关于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的反应。施老师一一讲述各个方案的好处与不好处以及在此处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实验用完了硝酸铜晶体,该同学想通过蒸发硝酸铜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在此再次设问:他能到达目的吗?为什么?此处涉及的又是另一个化学知识。
施老师这堂课是由一个硝酸和铜反应为背景的故事引出一连串的化学问题,并进行设问。然后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们明白所有的化学知识是有所联系的。
二、理论评析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
在施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小的细节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情感教育。在这堂课中,施老师不单单教授知识给学生,还教会学生做人。在新的课程要求下,这种情感教育已被列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在后面的情境设计中,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由于此位学生做实验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步步解决问题。在这里施老师是要告诉学生们,对于科学,要有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侧重于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
施老师的这堂课时侧重于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诱导性提问,逐渐地训练学生思维。
(三),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展开,教师不仅仅要看教材,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看学生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这堂课中是老师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起点,让学生通过治理活动获得对知识的重新建构。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站在自己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如何站在自己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
施老师在教学设计,以及上课方式上都是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所进行的。在面对活泼的班级她所采用的方式与面对内敛班级所采用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根据整个班级的个性进行教学。
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跟学生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和学生积极合作,这堂课才能成功。要了解学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1,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阅读范围等;。
2,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了解程度,及学科知识点的基础;。
3,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的期望值,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弥补自己的不足。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自己教学成功的关键。
(五),对自己课堂行为的洞察和有效调控。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自己教学成功的关键。了解之后就要善于观察。有时学生会有情绪低落等反常的,不和谐的情况。面对学生会有情绪低落等反常的,不和谐的情况是,就要求教师对其有观察及调控的能力。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借助多媒体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接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生动化,具体化。
在新课程改革后,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学生便于理解。在此堂课中,施老师也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让一些实验仪器变得直观,使学生的影响深刻。
三、改进意见
虽然此堂课中,施老师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去学习,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有待于改进。
首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过于单调。施老师只是运用了一些简单的PPT。简单的PPT适用于一些概念,方程的介绍。在实验方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一点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
其次,在提问学生时,我个人觉得施老师有些注重“片面”。有时候是专门只叫一位同学回答,这样,让其他学生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有的学生因此开小差。也许是公开课的原因。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必须注意课上提问注意问题。不能只提问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不思维。
最后,因为此课是化学课,化学课还是离不开实验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在课上增加必要的演示实验,而不是只听教师讲实验。演示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便于学生记忆。只是说说实验没有办法达到真实做实验的效果。
参考资料目录
1,徐德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2005年6月
2,林青,精彩课件有效辅助成功教学,《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2005年6月
3,《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2005年6月
4,《教学与课程导论》王维臣,1999年12月
此堂课由文来中学(高中部)高三化学老师施力争老师进行教授。 学生都是高三年级化学选修得学生。此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对电解池等进行了复习,此堂课的作用是巩固曾经复习过得知识。此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对已复习过得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此堂课施老师从硝酸和铜的反应为背景,由一个情景故事入手,由故事的情節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展开提问,一步步递进。将一些复习过得知识都一一渗透到了这个情景故事里。
一、教学流程分析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施老师首先给这群高三的学生讲了一个以硝酸与铜反应为背景的故事。
接着,施老师给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关系到铜电镀的问题,于是施老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解池装置图。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后,老师作为样板对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学生的对错,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故事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镀铜效果不理想,某同学决定重进行第二次电镀,他选择了不同浓度的硝酸和铜丝。施老师再一次提出问题。这时问题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进行了变化。此处问题关于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的反应。施老师一一讲述各个方案的好处与不好处以及在此处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实验用完了硝酸铜晶体,该同学想通过蒸发硝酸铜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在此再次设问:他能到达目的吗?为什么?此处涉及的又是另一个化学知识。
施老师这堂课是由一个硝酸和铜反应为背景的故事引出一连串的化学问题,并进行设问。然后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们明白所有的化学知识是有所联系的。
二、理论评析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
在施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小的细节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情感教育。在这堂课中,施老师不单单教授知识给学生,还教会学生做人。在新的课程要求下,这种情感教育已被列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在后面的情境设计中,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由于此位学生做实验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步步解决问题。在这里施老师是要告诉学生们,对于科学,要有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侧重于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
施老师的这堂课时侧重于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诱导性提问,逐渐地训练学生思维。
(三),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展开,教师不仅仅要看教材,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看学生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这堂课中是老师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起点,让学生通过治理活动获得对知识的重新建构。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站在自己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如何站在自己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
施老师在教学设计,以及上课方式上都是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所进行的。在面对活泼的班级她所采用的方式与面对内敛班级所采用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根据整个班级的个性进行教学。
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跟学生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和学生积极合作,这堂课才能成功。要了解学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1,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阅读范围等;。
2,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了解程度,及学科知识点的基础;。
3,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的期望值,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弥补自己的不足。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自己教学成功的关键。
(五),对自己课堂行为的洞察和有效调控。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自己教学成功的关键。了解之后就要善于观察。有时学生会有情绪低落等反常的,不和谐的情况。面对学生会有情绪低落等反常的,不和谐的情况是,就要求教师对其有观察及调控的能力。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借助多媒体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接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生动化,具体化。
在新课程改革后,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学生便于理解。在此堂课中,施老师也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让一些实验仪器变得直观,使学生的影响深刻。
三、改进意见
虽然此堂课中,施老师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去学习,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有待于改进。
首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过于单调。施老师只是运用了一些简单的PPT。简单的PPT适用于一些概念,方程的介绍。在实验方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一点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
其次,在提问学生时,我个人觉得施老师有些注重“片面”。有时候是专门只叫一位同学回答,这样,让其他学生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有的学生因此开小差。也许是公开课的原因。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必须注意课上提问注意问题。不能只提问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不思维。
最后,因为此课是化学课,化学课还是离不开实验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在课上增加必要的演示实验,而不是只听教师讲实验。演示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便于学生记忆。只是说说实验没有办法达到真实做实验的效果。
参考资料目录
1,徐德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2005年6月
2,林青,精彩课件有效辅助成功教学,《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2005年6月
3,《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主编,2005年6月
4,《教学与课程导论》王维臣,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