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会”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此两会新闻报道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个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任何媒体都不可能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实行垄断,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面前。在同一主题报道中,如何让自家媒体的报道脱颖而出,让报道的内容得到有效传播,做出独树一帜,具有亮点的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报道,这是探索媒体特色的重要渠道。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和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读者对象的地方党报在性质、功能与定位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新快报》;《广州日报》;同题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92-0
总理记者会被看做是每年“两会”后的压轴大戏,2012年又时逢温家宝总理任职最后一年,所以格外引人关注。众多媒体也为此提前做足工夫,卯足了劲要做好报道,因此2012年的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后,涌现了一些选题与版面策划较为突出的报纸。《新快报》和《广州日报》无论从选题策划还是新闻材料的整合能力上都是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新快报》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省级大报,1998年3月创刊,是国内第一份实现全彩印刷的大型综合性日报,日均4开87版。《新快报》目前为广东三大都市报之一,先后做出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荣获全国都市报20强称号。《新快报》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新锐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为特色,版面设计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强调新闻与资讯的实用性。《广州日报》隶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报之一,日均发行量达到185万份,是广东省发行量第一、订阅量第一、零售量第一和传阅率第一的报纸。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日报》,秉承着“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的办报信念,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用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立足广州、覆盖广东、全国发行的主流大报。都市报的受众群体通常为市井生活的普通百姓,作为受众的他们不仅关心一些新奇的事,同样也关心国内外以及本地区政治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对于具有风向标意义的“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政务会议报道,都市报在同题报道上如何与党报显示出差异,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用群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现以《新快报》与《广州日报》对“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这一政务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其不同的特点。
一、新闻材料的选择和编排
会议新闻是政务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会议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会议这种非常正式和严肃的方式向外界传达有关信息。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以往许多记者在写作时,常常在体裁上无法进行创新,文章格式往往千篇一律,长此以往,读者对此就会失去兴趣。如何让枯燥乏味的会议新闻变新、变活、变得有看点,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所报道的会议“定位”。也就是说,记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记者要抓住受众的心理,从众多的会议资讯中将受众关心的、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发掘出来进行报道。全国“两会”作为人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在这之中“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更是成为了受众所关心的热点。但是,2012年的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历时3个多小时,相信会有不少人没能从头到尾仔细地看过,因此,将会议中的核心内容“摘”出来就显得十分必要。
毫无疑问,“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报道会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报道。《新快报》在2012年3月15日对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头版设计上大胆创新,尤其体现在对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编排上,将“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最受大众所关注和热议的具有新闻显著性和读者接近性的热点问题一一“没有政改的成功'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可能重新发生”、“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王立军事件”、“吴英案处理一定要实事求是”一一列出,配上视觉冲击力强的温总理大幅图片,构成组合报道集群,并且利用封面效应为整张报纸的重头新闻提供不同形式的导读,以最精简的方式传递最重大最密集的媒体讯息。在当天所有报道总理的头版中,《新快报》很出眼,《新快报》当天的这个头版不仅被业界同仁们赞誉,也被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老师等学界专家认可。《广州日报》与之相比则略显逊色些,只是采用了一句“一些地方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作为大标题,搭配版面设计上的半版、左右分栏方式对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中温总理谈到的问题进行导读与索引,吸引力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党报在政务新闻报道中,往往会存在求稳、唯上、保守、墨守成规等倾向,这样的政务报道看似四平八稳,但也略显呆板和空洞。
对于都市报来说,写时政新闻和政务新闻不是写“领导”,而是写“新闻”,注重报道的贴近性,从最广大群众所关心的角度去找准新闻要点和亮点,将报道做深、做活、做透,从角度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也只有这样,政务新闻才能真正鲜活起来,才能争取到读者的“身份认同”,从而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天的报道,《新快报》用了A04—A07四个版对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温总理所答14个记者的问题进行了纵向解读、横向拓展和背面延伸,报道从表层走向深层提高了报道的“能见度”。
(一)抓特点,以小见大,对政务新闻内容进行“政策解码”式报道
《新快报》在A04和A05版对温总理3个多小时里答中外记者问的14个问题进行了分类和罗列。A04和A05作为一整个全开大版,采用了“解决分配不公贪污腐败,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标题。在A04版,《新快报》选取了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谈到的14个问题中的5个:“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实践证明直选村委会是成功的”、“现任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房价远未回归到合理价位”、“为国家服务45年没有谋过私利”。从这5个问题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既包括最近一段时期的敏感话题和热议话题,也有温总理对自己任职期间的评价,可以说是选取了14个问题中最为精髓的5个问题。以温总理回答的这5个问题,对“政策解码”,使读者得到他们所关心和盼望的信息。在A05版,《新快报》采取问题拼盘方式,将记者会中的温总理谈到的核心内容“摘”出来:谈分配不公、谈GDP降速、谈地方债务、谈吴英案;《新快报》从群众最关心的视角切入选择报道内容,获取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民生新闻”,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合拍,以小见大,这样的稿件让人耳目一新。 (二)采用“拼盘方式”,链接相关的背景材料,让读者“一次读个够”
《新快报》在A07版采用红色字体加粗的“总理十年记者会,温文尔雅诗言志”标题,对温总理10年记者会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我们都知道,温总理讲话经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脑海中的诗词、典故、格言、谚语等等,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使每次讲话都妙语连珠、出新见奇。他这种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深刻含义的极具文采的语言表达方式,被人们称之为“温式语言风格”。《新快报》以此为据点,分设10个小专栏对温总理任期十年来记者会上所旁证引用的经典诗词进行梳理和总结,如“2012善始且善终”、“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寸寸河山寸寸金”等,让读者看后无不感慨温总理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于时政新闻的写作,并不是简单地对于会议内容的全盘罗列,记者在写作时要注重挖掘信息的纵深,产生新的信息,进而“使受众身临其境,充分把握作品传达的讯息”。
(三)扩展报道广度,全方位视角的独特切入
都市报定位于普通百姓,新闻的娱乐化及娱乐新闻是其重头戏,其可读性为都市报增添了不少影响力。《新快报》A06版,以“港台外媒问总理他们自己的事”的独特视角进行切入。“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不仅仅得到国内媒体和读者的关注,它同样得到来自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港台外媒关注的热点有哪些?他们会提什么问题?作为读者,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好奇心理,《新快报》就适时的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报道角度去切入,极大的满足了读者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
与之相对比,《广州日报》用了A01、A03、A04两个版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所涉及的焦点问题、民生问题进行了重点突出。A01作为头版标题引用了总理的原话——一些地方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搭配了温总理参加记者会的竖版图片,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亮点和出彩点;A03采用了半版,就“调控放松,房地产市场会混乱”这一民生焦点问题进行了阐述;A04版则围绕总理任期最后一年做文章,标题为“任职最后一年还要做几件困难事”,将温总理3个多小时内回答记者的十四个问题进行了有选择的罗列,并没有将温总理的名言警句或者能够引发读者联想的句子进行突出标示,会有一种让人把握不住重点的感觉。
二、语言表达和写作风格
《新快报》在头版导读上,选择了“没有政改的成功,文革这样的悲剧可能重新发生”、“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王立军事件”、“吴英案,处理一定要实事求是”这三个温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的重点问题。可以说这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近期最受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选择这样的内容作为导读,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人有一看究竟的欲望。《新快报》在随后的A04—A07版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背景的延伸,尤其是在A07版对温总理任期十年答中外记者问所谈到的问题,所引用的经典名言进行了总结,体现了都市报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延伸扩充。《广州日报》作为党报,秉承着传统党报的严谨风格,无论是头版导读还是A版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报道上,内容选择重点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对近期引起人们热议和关注的敏感话题并没有深入涉及,在报道方式上较单一,没有进行很好挖掘。
对比两家媒体在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发现《广州日报》侧重于客观描述的写作风格,而《新快报》则侧重于背景深化和评论式风格。《新快报》通过不同层面的新闻事实来揭示新闻意义,通过客观叙述将总理的态度表达出来,为受众提供信息。而且这种风格还体现在诸多细节描写上,如提到总理历时3个小时,讲话语速非常慢,回答了14位记者的提问其中港台和外媒提问8个。《广州日报》只是对2012年这一次温总理答记者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客观描述,并没有对温总理10年来的记者会做一个整体上的总结和梳理。
三、结论
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不计其数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铺天盖地的向受众扑来,垄断新闻、独家新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回了。那么在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一个媒体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人云亦云,那么只会是传播界的昙花一现。作为传统媒介的都市报该如何获胜?通过对《新快报》与《广州日报》的“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同题报道”的分析,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个重大新闻事件中都市报和党报呈现出不同的报道处理方式和特色。从《新快报》“2012年两会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报道上来看,都市报除了应继续保持“读者视角、百姓视角”的理念,多报道具有思想的敏锐性和体恤民情的新闻,做好深度报道和评论外,还应懂得“自我包装”,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和写作风格,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满足受众“可口美味”又“方便易食”的信息需求。这样,笔者相信报纸媒体一定可以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在这场大战中成功“突围”,并取得“制胜点”。
——————————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6707.htm.
〔2〕曾国栋.以受众为中心加强“换位思考”—对采编政务新闻的一点体会[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3).
〔3〕王丹荣.温家宝讲话语言风格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4〕耿闻,赵壮志.政务新闻采编创新实践和思考[J].新闻传播,2010,(8).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新快报》;《广州日报》;同题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92-0
总理记者会被看做是每年“两会”后的压轴大戏,2012年又时逢温家宝总理任职最后一年,所以格外引人关注。众多媒体也为此提前做足工夫,卯足了劲要做好报道,因此2012年的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后,涌现了一些选题与版面策划较为突出的报纸。《新快报》和《广州日报》无论从选题策划还是新闻材料的整合能力上都是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新快报》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省级大报,1998年3月创刊,是国内第一份实现全彩印刷的大型综合性日报,日均4开87版。《新快报》目前为广东三大都市报之一,先后做出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荣获全国都市报20强称号。《新快报》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新锐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为特色,版面设计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强调新闻与资讯的实用性。《广州日报》隶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报之一,日均发行量达到185万份,是广东省发行量第一、订阅量第一、零售量第一和传阅率第一的报纸。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日报》,秉承着“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的办报信念,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用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立足广州、覆盖广东、全国发行的主流大报。都市报的受众群体通常为市井生活的普通百姓,作为受众的他们不仅关心一些新奇的事,同样也关心国内外以及本地区政治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对于具有风向标意义的“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政务会议报道,都市报在同题报道上如何与党报显示出差异,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用群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现以《新快报》与《广州日报》对“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这一政务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其不同的特点。
一、新闻材料的选择和编排
会议新闻是政务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会议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会议这种非常正式和严肃的方式向外界传达有关信息。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以往许多记者在写作时,常常在体裁上无法进行创新,文章格式往往千篇一律,长此以往,读者对此就会失去兴趣。如何让枯燥乏味的会议新闻变新、变活、变得有看点,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所报道的会议“定位”。也就是说,记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记者要抓住受众的心理,从众多的会议资讯中将受众关心的、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发掘出来进行报道。全国“两会”作为人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在这之中“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更是成为了受众所关心的热点。但是,2012年的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历时3个多小时,相信会有不少人没能从头到尾仔细地看过,因此,将会议中的核心内容“摘”出来就显得十分必要。
毫无疑问,“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报道会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报道。《新快报》在2012年3月15日对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头版设计上大胆创新,尤其体现在对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编排上,将“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最受大众所关注和热议的具有新闻显著性和读者接近性的热点问题一一“没有政改的成功'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可能重新发生”、“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王立军事件”、“吴英案处理一定要实事求是”一一列出,配上视觉冲击力强的温总理大幅图片,构成组合报道集群,并且利用封面效应为整张报纸的重头新闻提供不同形式的导读,以最精简的方式传递最重大最密集的媒体讯息。在当天所有报道总理的头版中,《新快报》很出眼,《新快报》当天的这个头版不仅被业界同仁们赞誉,也被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老师等学界专家认可。《广州日报》与之相比则略显逊色些,只是采用了一句“一些地方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作为大标题,搭配版面设计上的半版、左右分栏方式对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中温总理谈到的问题进行导读与索引,吸引力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党报在政务新闻报道中,往往会存在求稳、唯上、保守、墨守成规等倾向,这样的政务报道看似四平八稳,但也略显呆板和空洞。
对于都市报来说,写时政新闻和政务新闻不是写“领导”,而是写“新闻”,注重报道的贴近性,从最广大群众所关心的角度去找准新闻要点和亮点,将报道做深、做活、做透,从角度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也只有这样,政务新闻才能真正鲜活起来,才能争取到读者的“身份认同”,从而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天的报道,《新快报》用了A04—A07四个版对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温总理所答14个记者的问题进行了纵向解读、横向拓展和背面延伸,报道从表层走向深层提高了报道的“能见度”。
(一)抓特点,以小见大,对政务新闻内容进行“政策解码”式报道
《新快报》在A04和A05版对温总理3个多小时里答中外记者问的14个问题进行了分类和罗列。A04和A05作为一整个全开大版,采用了“解决分配不公贪污腐败,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标题。在A04版,《新快报》选取了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谈到的14个问题中的5个:“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实践证明直选村委会是成功的”、“现任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房价远未回归到合理价位”、“为国家服务45年没有谋过私利”。从这5个问题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既包括最近一段时期的敏感话题和热议话题,也有温总理对自己任职期间的评价,可以说是选取了14个问题中最为精髓的5个问题。以温总理回答的这5个问题,对“政策解码”,使读者得到他们所关心和盼望的信息。在A05版,《新快报》采取问题拼盘方式,将记者会中的温总理谈到的核心内容“摘”出来:谈分配不公、谈GDP降速、谈地方债务、谈吴英案;《新快报》从群众最关心的视角切入选择报道内容,获取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民生新闻”,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合拍,以小见大,这样的稿件让人耳目一新。 (二)采用“拼盘方式”,链接相关的背景材料,让读者“一次读个够”
《新快报》在A07版采用红色字体加粗的“总理十年记者会,温文尔雅诗言志”标题,对温总理10年记者会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我们都知道,温总理讲话经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脑海中的诗词、典故、格言、谚语等等,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使每次讲话都妙语连珠、出新见奇。他这种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深刻含义的极具文采的语言表达方式,被人们称之为“温式语言风格”。《新快报》以此为据点,分设10个小专栏对温总理任期十年来记者会上所旁证引用的经典诗词进行梳理和总结,如“2012善始且善终”、“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寸寸河山寸寸金”等,让读者看后无不感慨温总理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于时政新闻的写作,并不是简单地对于会议内容的全盘罗列,记者在写作时要注重挖掘信息的纵深,产生新的信息,进而“使受众身临其境,充分把握作品传达的讯息”。
(三)扩展报道广度,全方位视角的独特切入
都市报定位于普通百姓,新闻的娱乐化及娱乐新闻是其重头戏,其可读性为都市报增添了不少影响力。《新快报》A06版,以“港台外媒问总理他们自己的事”的独特视角进行切入。“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不仅仅得到国内媒体和读者的关注,它同样得到来自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港台外媒关注的热点有哪些?他们会提什么问题?作为读者,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好奇心理,《新快报》就适时的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报道角度去切入,极大的满足了读者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
与之相对比,《广州日报》用了A01、A03、A04两个版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所涉及的焦点问题、民生问题进行了重点突出。A01作为头版标题引用了总理的原话——一些地方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搭配了温总理参加记者会的竖版图片,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亮点和出彩点;A03采用了半版,就“调控放松,房地产市场会混乱”这一民生焦点问题进行了阐述;A04版则围绕总理任期最后一年做文章,标题为“任职最后一年还要做几件困难事”,将温总理3个多小时内回答记者的十四个问题进行了有选择的罗列,并没有将温总理的名言警句或者能够引发读者联想的句子进行突出标示,会有一种让人把握不住重点的感觉。
二、语言表达和写作风格
《新快报》在头版导读上,选择了“没有政改的成功,文革这样的悲剧可能重新发生”、“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王立军事件”、“吴英案,处理一定要实事求是”这三个温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的重点问题。可以说这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近期最受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选择这样的内容作为导读,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人有一看究竟的欲望。《新快报》在随后的A04—A07版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背景的延伸,尤其是在A07版对温总理任期十年答中外记者问所谈到的问题,所引用的经典名言进行了总结,体现了都市报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延伸扩充。《广州日报》作为党报,秉承着传统党报的严谨风格,无论是头版导读还是A版对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报道上,内容选择重点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对近期引起人们热议和关注的敏感话题并没有深入涉及,在报道方式上较单一,没有进行很好挖掘。
对比两家媒体在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发现《广州日报》侧重于客观描述的写作风格,而《新快报》则侧重于背景深化和评论式风格。《新快报》通过不同层面的新闻事实来揭示新闻意义,通过客观叙述将总理的态度表达出来,为受众提供信息。而且这种风格还体现在诸多细节描写上,如提到总理历时3个小时,讲话语速非常慢,回答了14位记者的提问其中港台和外媒提问8个。《广州日报》只是对2012年这一次温总理答记者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客观描述,并没有对温总理10年来的记者会做一个整体上的总结和梳理。
三、结论
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不计其数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铺天盖地的向受众扑来,垄断新闻、独家新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回了。那么在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一个媒体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人云亦云,那么只会是传播界的昙花一现。作为传统媒介的都市报该如何获胜?通过对《新快报》与《广州日报》的“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同题报道”的分析,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个重大新闻事件中都市报和党报呈现出不同的报道处理方式和特色。从《新快报》“2012年两会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报道上来看,都市报除了应继续保持“读者视角、百姓视角”的理念,多报道具有思想的敏锐性和体恤民情的新闻,做好深度报道和评论外,还应懂得“自我包装”,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和写作风格,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满足受众“可口美味”又“方便易食”的信息需求。这样,笔者相信报纸媒体一定可以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在这场大战中成功“突围”,并取得“制胜点”。
——————————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6707.htm.
〔2〕曾国栋.以受众为中心加强“换位思考”—对采编政务新闻的一点体会[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3).
〔3〕王丹荣.温家宝讲话语言风格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4〕耿闻,赵壮志.政务新闻采编创新实践和思考[J].新闻传播,2010,(8).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