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除了私營盲人按摩院、NGO组织、餐厅等传统行业,网络水军吸纳了大量残障人士,这一让人颇感意外的现状亦折射出目前残障人士的就业困局。
“希望明天有活干”
“有没有事做啊?”“我也希望明天有活干。”5月30日晚,一个残障人士QQ群里的两位成员先后发言。“明天会有的”,群主答复。
群主说的是一项棋牌游戏试玩任务。按照规定,如果每天完成20个任务,合格率100%,他们将额外获得10%的酬金。许多残障人士每天都会到不同的QQ群领取不同的任务,完成后汇报给群主获得相应酬劳。
许多残障群体网站有更为系统的任务发布与承接。在一家名为“互帮网”的残疾人网络工作平台上,可以看到网络营销、微博传播、淘宝专区等详细的工作分类。仅网络营销就又细化为论坛发帖、QQ群推广、博客营销、注册推广等16项任务。
互帮网的创办者袁永海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经历多次失败的工作后,他从2005年开始接触网站运营和网络营销。三年后,他的月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9000元。因此,他创办网站,专门服务于残疾人网络就业。
残疾人会员在他的网站上完成客户发布的任务后即可获取报酬。每条任务的酬金一般在0.2元到1.2元不等,一些问答平台的酬金可达5元,软文任务甚至可达上百元一篇。“网站对残疾人会员免费,仅对发布任务的企业收费,其中80%要给到会员,20%留给互帮网。”袁永海说,其他的在线工作平台一般也都是按照这个比例分配。“如果有会员拓展新客户,可以拿到10%的提成,发展新会员也可以得到2%的提成。”
自2011年11月上线运营后,互帮网的官方信息显示,截至6月3日,网站已有15820名注册用户,残疾认证会员2589人,商业客户在互帮网上发布了4823条工作,为残疾会员发放酬金26万元。
在互帮网的工作排行榜中,“最勤奋”的陈康共完成任务9710次,获得2521元的收入。“最赚钱”的灵子在完成6431次任务之后,获得4071元的收入。让袁永海高兴而感动的是,“有些重残人士也可以在互帮网上赚到钱,一个肌无力的残友脖子都抬不起来,只能用一只手的手指去按键盘,去年赚了2000多块。”
在残疾人自强论坛等其他非营利性的网站,也可看到大量兼职发帖员的信息:“按西部培训网提供的内容在论坛注册发布带有链接的信息(论坛范围不限)”,“论坛有效帖(带链接且24小时没被删除的算作有效帖)0.6元/条,每日发帖数量不限制”,并注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只做正面推广,不做恶意攻击”
今年57岁的于冬梅已经拥有一个五人团队,有人负责游戏试玩,有人负责发帖,有人负责打码(招募大量人员输入验证码以越过限制)。他们将不同的任务通过统一的工作平台分配下去,并负责到期验收。目前这个平台有1000多位残疾人可以稳定地承接任务。
于冬梅一般只把任务派发给残疾人,“我们找活儿不容易,”她本人也是残障人,深知个中甘苦。由于网络营销本身处于政策和法律的灰色地带,从业人员鱼龙混杂,于冬梅曾多次遭遇任务造假,如今,她已练就分辨能力,“这个行业已形成比较稳定的价格,通过成本计算我能觉察出哪里不对劲,再试探着问能不能通过淘宝预付一部分。如果是骗子,一般也就到此为止了。”她还曾碰上老客户破产,这种不可预料的亏损只能由于冬梅个人承担。因此她储备了3万元的备用金,应对意外。
据另一位网站站长介绍,专职在网络发帖的人分为几类:最高档的是由政府部门雇佣的网络评论员和网络宣传员,享有公务员编制;次档的水军由一些网络公关公司豢养;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则处于一个相对低端的位置,一些残疾人限于文化水平只能通过打码、注册这种机械性的重复劳动,每个月获得几百元收入。
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完成任务,互帮网还为会员提供相关培训,2013年4月24日的培训主题是《QQ群双簧式推广技巧》,“用最新的QQ群营销方式进行双簧互动式推广,让品牌宣传自然地传播到每一位群友当中,把自然营销做到极致。”6月3日的培训主题则是“如何积累论坛账号并发帖赚钱”。
袁永海说,他的网站坚持一个原则“只做正面推广,不做恶意攻击”。于冬梅同样有自己的原则:“注册信用卡、充当医托、药托这种害人的事情坚决不做。”
“居家就业”与“社会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居家就业也为各级残联探索的“残疾人就业新模式、新途径”。不过,这一“居家网络就业”的方向在民间助残机构中存有争议。北京心语就业技能指导中心创始人熊燕认为,“残障人士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群体,居家就业就像是对他们的第二次封闭,让他们更加脱离社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一直在盲人学校或特教学校成长的残疾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导致部分残疾人获得工作之后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终还是会失去这个机会。”
上海知了公益文化传播中心总干事唐涛也认为,“居家就业更适合于重残人群,我们还是鼓励大部分的轻度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中国香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许可残疾人开出租车,内蒙古赤峰市也于2010年开创了残疾人开出租车的先河。
但这条路并不容易,于冬梅对此深有体会。她不仅是一名线上工作的组织者,也是一名线下残疾人权益的积极维护者,她多次与武汉市政府部门沟通,呼吁允许残疾人开出租车。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允许部分残疾人试运营出租车三个月,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事故率为零,但官方还是没有作出政策改动。他们自发成立的“残疾人车友会”也被取缔。
现行的《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然而根据民间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的调查显示:行政机关招录残疾人就业的数量最高仅0.39%,最低仅0.02%,远未达到法律规定的1.5%的比例。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解宏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90%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宁肯上缴残保金,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就业。
谁把他们推上了网络水军这条道?
高学历也难叩开就业门
“本科的不如高职的,高职的不如职专的,有学历的不如‘糊纸盒的’!”这句戏言道尽了残疾大学生求职的辛酸: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通过同样标准的教育,却在高校招聘中处处碰壁,又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去残疾人专场招聘,多数是低端的、重体力的职位,而给出的薪水也只有八九百元。同样的岗位,肯招残疾人的用人岗位给出的薪水常常是最低线。
偏见造成就业三道坎
“其实薪水多少还是次要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社会上的那种‘骨子里’的歧视。”据了解,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残疾员工,除了担忧无法胜任岗位职责外,即使有能力也顾虑重重,一是怕一旦在工作中出现身体上的种种问题,会说不清,责任重大,还要多花冤枉钱;二是怕麻烦,例如要处处和残联政府部门打交道;三是认为聘用残疾员工会影响公司形象。
安置政策难执行
按照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比例提供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残疾人就业人数未能达标的企业应按不足人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员工人数达到25%以上的企业,还能得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因此,安置残疾人就业成了个别单位拿到优惠政策的工具。很多单位招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挂靠”在企业,事实上并不提供工作岗位,只是每月发给挂靠人二三百元的“补助费”。
途径少造成就业高门槛
残疾种类要求单一也是残疾人就业遇到的难题之一。因缺陷不同,残疾人分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聋哑人和盲人五种。而多数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只招用肢体残疾人,由于与常人交流不便,适合聋哑人的岗位和工种相对要少得多,可接纳智力残疾人、盲人、精神残疾人的工作则寥寥无几。
以上4大困局便是残障人士就业的主要壁垒,而网络水军低门槛、易操作的工作性质恰恰符合残障人士的求职诉求,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大多数网络“水军”都是残疾人。
“希望明天有活干”
“有没有事做啊?”“我也希望明天有活干。”5月30日晚,一个残障人士QQ群里的两位成员先后发言。“明天会有的”,群主答复。
群主说的是一项棋牌游戏试玩任务。按照规定,如果每天完成20个任务,合格率100%,他们将额外获得10%的酬金。许多残障人士每天都会到不同的QQ群领取不同的任务,完成后汇报给群主获得相应酬劳。
许多残障群体网站有更为系统的任务发布与承接。在一家名为“互帮网”的残疾人网络工作平台上,可以看到网络营销、微博传播、淘宝专区等详细的工作分类。仅网络营销就又细化为论坛发帖、QQ群推广、博客营销、注册推广等16项任务。
互帮网的创办者袁永海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经历多次失败的工作后,他从2005年开始接触网站运营和网络营销。三年后,他的月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9000元。因此,他创办网站,专门服务于残疾人网络就业。
残疾人会员在他的网站上完成客户发布的任务后即可获取报酬。每条任务的酬金一般在0.2元到1.2元不等,一些问答平台的酬金可达5元,软文任务甚至可达上百元一篇。“网站对残疾人会员免费,仅对发布任务的企业收费,其中80%要给到会员,20%留给互帮网。”袁永海说,其他的在线工作平台一般也都是按照这个比例分配。“如果有会员拓展新客户,可以拿到10%的提成,发展新会员也可以得到2%的提成。”
自2011年11月上线运营后,互帮网的官方信息显示,截至6月3日,网站已有15820名注册用户,残疾认证会员2589人,商业客户在互帮网上发布了4823条工作,为残疾会员发放酬金26万元。
在互帮网的工作排行榜中,“最勤奋”的陈康共完成任务9710次,获得2521元的收入。“最赚钱”的灵子在完成6431次任务之后,获得4071元的收入。让袁永海高兴而感动的是,“有些重残人士也可以在互帮网上赚到钱,一个肌无力的残友脖子都抬不起来,只能用一只手的手指去按键盘,去年赚了2000多块。”
在残疾人自强论坛等其他非营利性的网站,也可看到大量兼职发帖员的信息:“按西部培训网提供的内容在论坛注册发布带有链接的信息(论坛范围不限)”,“论坛有效帖(带链接且24小时没被删除的算作有效帖)0.6元/条,每日发帖数量不限制”,并注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只做正面推广,不做恶意攻击”
今年57岁的于冬梅已经拥有一个五人团队,有人负责游戏试玩,有人负责发帖,有人负责打码(招募大量人员输入验证码以越过限制)。他们将不同的任务通过统一的工作平台分配下去,并负责到期验收。目前这个平台有1000多位残疾人可以稳定地承接任务。
于冬梅一般只把任务派发给残疾人,“我们找活儿不容易,”她本人也是残障人,深知个中甘苦。由于网络营销本身处于政策和法律的灰色地带,从业人员鱼龙混杂,于冬梅曾多次遭遇任务造假,如今,她已练就分辨能力,“这个行业已形成比较稳定的价格,通过成本计算我能觉察出哪里不对劲,再试探着问能不能通过淘宝预付一部分。如果是骗子,一般也就到此为止了。”她还曾碰上老客户破产,这种不可预料的亏损只能由于冬梅个人承担。因此她储备了3万元的备用金,应对意外。
据另一位网站站长介绍,专职在网络发帖的人分为几类:最高档的是由政府部门雇佣的网络评论员和网络宣传员,享有公务员编制;次档的水军由一些网络公关公司豢养;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则处于一个相对低端的位置,一些残疾人限于文化水平只能通过打码、注册这种机械性的重复劳动,每个月获得几百元收入。
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完成任务,互帮网还为会员提供相关培训,2013年4月24日的培训主题是《QQ群双簧式推广技巧》,“用最新的QQ群营销方式进行双簧互动式推广,让品牌宣传自然地传播到每一位群友当中,把自然营销做到极致。”6月3日的培训主题则是“如何积累论坛账号并发帖赚钱”。
袁永海说,他的网站坚持一个原则“只做正面推广,不做恶意攻击”。于冬梅同样有自己的原则:“注册信用卡、充当医托、药托这种害人的事情坚决不做。”
“居家就业”与“社会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居家就业也为各级残联探索的“残疾人就业新模式、新途径”。不过,这一“居家网络就业”的方向在民间助残机构中存有争议。北京心语就业技能指导中心创始人熊燕认为,“残障人士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群体,居家就业就像是对他们的第二次封闭,让他们更加脱离社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一直在盲人学校或特教学校成长的残疾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导致部分残疾人获得工作之后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终还是会失去这个机会。”
上海知了公益文化传播中心总干事唐涛也认为,“居家就业更适合于重残人群,我们还是鼓励大部分的轻度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中国香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许可残疾人开出租车,内蒙古赤峰市也于2010年开创了残疾人开出租车的先河。
但这条路并不容易,于冬梅对此深有体会。她不仅是一名线上工作的组织者,也是一名线下残疾人权益的积极维护者,她多次与武汉市政府部门沟通,呼吁允许残疾人开出租车。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允许部分残疾人试运营出租车三个月,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事故率为零,但官方还是没有作出政策改动。他们自发成立的“残疾人车友会”也被取缔。
现行的《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然而根据民间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的调查显示:行政机关招录残疾人就业的数量最高仅0.39%,最低仅0.02%,远未达到法律规定的1.5%的比例。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解宏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90%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宁肯上缴残保金,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就业。
谁把他们推上了网络水军这条道?
高学历也难叩开就业门
“本科的不如高职的,高职的不如职专的,有学历的不如‘糊纸盒的’!”这句戏言道尽了残疾大学生求职的辛酸: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通过同样标准的教育,却在高校招聘中处处碰壁,又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去残疾人专场招聘,多数是低端的、重体力的职位,而给出的薪水也只有八九百元。同样的岗位,肯招残疾人的用人岗位给出的薪水常常是最低线。
偏见造成就业三道坎
“其实薪水多少还是次要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社会上的那种‘骨子里’的歧视。”据了解,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残疾员工,除了担忧无法胜任岗位职责外,即使有能力也顾虑重重,一是怕一旦在工作中出现身体上的种种问题,会说不清,责任重大,还要多花冤枉钱;二是怕麻烦,例如要处处和残联政府部门打交道;三是认为聘用残疾员工会影响公司形象。
安置政策难执行
按照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比例提供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残疾人就业人数未能达标的企业应按不足人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员工人数达到25%以上的企业,还能得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因此,安置残疾人就业成了个别单位拿到优惠政策的工具。很多单位招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挂靠”在企业,事实上并不提供工作岗位,只是每月发给挂靠人二三百元的“补助费”。
途径少造成就业高门槛
残疾种类要求单一也是残疾人就业遇到的难题之一。因缺陷不同,残疾人分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聋哑人和盲人五种。而多数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只招用肢体残疾人,由于与常人交流不便,适合聋哑人的岗位和工种相对要少得多,可接纳智力残疾人、盲人、精神残疾人的工作则寥寥无几。
以上4大困局便是残障人士就业的主要壁垒,而网络水军低门槛、易操作的工作性质恰恰符合残障人士的求职诉求,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大多数网络“水军”都是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