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引发思考和改变,以“读”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古诗词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领略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之美、语言精练之美、意境饱满之美……从课内学习中习得方法,点燃激情,进而延伸到课外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打开传承古诗文学习积累之门。
关键词:情境;意趣;古诗词
一、读通: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言语与动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在教学中需要保证教学手段与教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范读,这种方式是学生快速走进诗词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中教师要读音准确,遵循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让学生身临其境,换而言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
二、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古人写诗词是很讲究节奏韵律的。所以,我们学习给古诗划分节奏和平仄,并依此去读古诗,才能感受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之美。
我们现在说的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在古代叫平声,三声和四声在古代叫仄声。读古诗的时候,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长仄短。不是所有的平声字音都要拖音读,偶数位的平声字字音要拖长,尾字押韵的平声字要拖更长。
三、读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众所周知,古诗词不仅节奏和谐,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往往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美感,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音乐,这样便可以渲染气氛。
与诗词意境吻合的画面和音乐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朗读氛围,激发了学生情感,以读诱情,以情促读。通过自由朗读,用音乐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将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融入诗境的前提下,有真情实感地去读古诗,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四、读会:读出情怀、唱出情韵
(一)走近作者
毋庸置疑,古诗词创造与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做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时代不同,所以学生理解会受到影响,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为学生讲解作者生活的背景,是其学习知识点的基础。
通过介绍作者身世,引入和本诗紧密相关的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经过反复地对读、“采访”感受、猜猜神情等方式,升华主题,让学生对诗的理解有了深度、厚度和广度。将古诗的学习还原到原生状态,随着乐曲唱出来。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古诗词的音乐之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张志和怎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来?让我们更多地去了解了解他,就能明白了。
首先,简介诗人张志和:唐代诗人,山水画家。并且还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张志和在家庭以及政治仕途相继走下滑坡后选择归隐田间。除此之外,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需要具备图文并茂的良好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重点的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反复读难度较大的诗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也可采用自读、分组轮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为进一步将情景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指导学生带入到作者的灵魂之中,对作者所描绘的内容加以分析。这样,不仅能把诗词的内容理解,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内涵。
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诗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其精髓,也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到其实际的内容,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二)设置关键问题
在学习古诗词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诗人词人是从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从而为人们创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并且在字里行间还能够将生活的本质体现出来。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且在课堂中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所描绘的作品之中。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拿到一首陌生的古诗词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一步一步去读,去理解,最终达到自学积累课外古诗词的目的。总结本课学习古诗词的“四读”法。
一读:读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三讀:读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四读:读会,读出情怀、唱出情韵
只学课堂教学中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训练也尤为重要。在课外,我会分阶段规定学生的古诗词朗读量,对学生进行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的指导,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吟诵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吟诵古诗词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读悟水平一步步提高,进而扩大古诗词积累量,为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09.
[2]杜殿坤.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02.
注: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情境教育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LZ2017-3222结题成果。
关键词:情境;意趣;古诗词
一、读通: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言语与动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在教学中需要保证教学手段与教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范读,这种方式是学生快速走进诗词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中教师要读音准确,遵循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让学生身临其境,换而言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
二、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古人写诗词是很讲究节奏韵律的。所以,我们学习给古诗划分节奏和平仄,并依此去读古诗,才能感受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之美。
我们现在说的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在古代叫平声,三声和四声在古代叫仄声。读古诗的时候,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长仄短。不是所有的平声字音都要拖音读,偶数位的平声字字音要拖长,尾字押韵的平声字要拖更长。
三、读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众所周知,古诗词不仅节奏和谐,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往往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美感,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音乐,这样便可以渲染气氛。
与诗词意境吻合的画面和音乐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朗读氛围,激发了学生情感,以读诱情,以情促读。通过自由朗读,用音乐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将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融入诗境的前提下,有真情实感地去读古诗,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四、读会:读出情怀、唱出情韵
(一)走近作者
毋庸置疑,古诗词创造与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做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时代不同,所以学生理解会受到影响,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为学生讲解作者生活的背景,是其学习知识点的基础。
通过介绍作者身世,引入和本诗紧密相关的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经过反复地对读、“采访”感受、猜猜神情等方式,升华主题,让学生对诗的理解有了深度、厚度和广度。将古诗的学习还原到原生状态,随着乐曲唱出来。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古诗词的音乐之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张志和怎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来?让我们更多地去了解了解他,就能明白了。
首先,简介诗人张志和:唐代诗人,山水画家。并且还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张志和在家庭以及政治仕途相继走下滑坡后选择归隐田间。除此之外,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需要具备图文并茂的良好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重点的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反复读难度较大的诗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也可采用自读、分组轮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为进一步将情景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指导学生带入到作者的灵魂之中,对作者所描绘的内容加以分析。这样,不仅能把诗词的内容理解,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内涵。
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诗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其精髓,也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到其实际的内容,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二)设置关键问题
在学习古诗词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诗人词人是从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从而为人们创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并且在字里行间还能够将生活的本质体现出来。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且在课堂中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所描绘的作品之中。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拿到一首陌生的古诗词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一步一步去读,去理解,最终达到自学积累课外古诗词的目的。总结本课学习古诗词的“四读”法。
一读:读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三讀:读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四读:读会,读出情怀、唱出情韵
只学课堂教学中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训练也尤为重要。在课外,我会分阶段规定学生的古诗词朗读量,对学生进行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的指导,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吟诵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吟诵古诗词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读悟水平一步步提高,进而扩大古诗词积累量,为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09.
[2]杜殿坤.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02.
注: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情境教育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LZ2017-3222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