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和程序的建设,更是学校教育系统运行规则的改变和教育生态的建设。对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建设理念和运行规则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关 键 词] 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21-0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的互认,并构建终身教育学习立交桥的任务。这一导向使学分银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推动了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使当前对学分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信息平台的研究上,而对平台运行规则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紧迫。
二、学分银行平台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学分银行平台主体业务框架包括了三个主体业务,即账户管理、认证与转换标准管理、学习成果管理。为保证主体业务的开展,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主体业务功能分为“一个核心和三个业务”,即以信息平台数据库为核心,开展用户管理业务、认证与转换标准管理业务、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业务等三个基本业务,细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学分获取与开户。学习者通过线上或线下学习获得对应的学分;凭相关证件在学分银行分行办理开户手续。
2.学习成果的存入。学习者已有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课程成绩,以及有关职业培训证书由学分银行认定无误后,存入学分银行。
3.学分认定。学分银行根据学分认定标准,课程与证书、课程与课程、课程与专业等对应转换关系,对学习者提供的原始学分进行认定。
4.学分存储。经学分银行审核认定的学分,即可在学分银行存储积累。
5.学分互认与转换。学习者经过学分银行学分标准认定的学习成果,可获得学分银行合作教育机构的相互认可。学习者也可以申请将学习成果转换为自己继续学习的学分银行合作教育机构相关课程的学分,并修满该机构其他规定学分后,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可见,学分银行平台是学习者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管理的有机系统,对于学分银行主体业务内容,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包括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合作与竞争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包括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出台普遍性的文件,推动学分银行构建,推广普及学分银行制度,为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真正实施,还应出台包括完全学分制试点在内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应的学分银行组织机构,落实人员配备,加强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分行的建设;形成财政对学分银行正常投入机制,政府设立学分银行建设运行专项经费和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学分银行体系建设。
动力机制的构建是解决学习者、政府、学校及社会各行业机构的各方需求,使其利益最大化,形成各组成要素共同驱动并协调一致的运行状态,使学分银行可持续良好地发展下去。对学习者而言,学分银行可节约大量的重复学习时间,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多种教育形式自由参与学习;政府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软实力。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学分银行运行至关重要,国外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都给我们在管理中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学分银行运行管理中,制度上的约束是必要的,但制度上的激励更为重要,合理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合作机构和学习者的内在潜力,让他们专心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合作与竞争机制对学分银行系统正常运行是必不可少的,指学分银行主体与多形式多领域拓展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培育发展与政府、行业、企业、专业团体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同时,行业与行业间、企业与企业间以及其他机构间存在相互竞争,与服务质量高、管理能力强的机构长久合作,对不作为的机构停止合作。
质量保障机制就是有效保障学分银行正常运行,全面提高学分银行管理和服务质量,包含资格准入、自我保障和外部评价三个主要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分银行运行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我校学分银行通过运行机制建设初步实现了学分银行基本业务的运行,已显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目前该机制处于进一步完善阶段。
三、结语
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运行机制构建不能一气呵成,是随着学分银行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的。运行机制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运行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按照社会的需求随时调整,最终推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荣,郭富强.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及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2]刘敏.省级开放大学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王战军,乔伟峰.中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理念和新制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35.
[关 键 词] 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21-0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的互认,并构建终身教育学习立交桥的任务。这一导向使学分银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推动了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使当前对学分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信息平台的研究上,而对平台运行规则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紧迫。
二、学分银行平台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学分银行平台主体业务框架包括了三个主体业务,即账户管理、认证与转换标准管理、学习成果管理。为保证主体业务的开展,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主体业务功能分为“一个核心和三个业务”,即以信息平台数据库为核心,开展用户管理业务、认证与转换标准管理业务、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业务等三个基本业务,细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学分获取与开户。学习者通过线上或线下学习获得对应的学分;凭相关证件在学分银行分行办理开户手续。
2.学习成果的存入。学习者已有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课程成绩,以及有关职业培训证书由学分银行认定无误后,存入学分银行。
3.学分认定。学分银行根据学分认定标准,课程与证书、课程与课程、课程与专业等对应转换关系,对学习者提供的原始学分进行认定。
4.学分存储。经学分银行审核认定的学分,即可在学分银行存储积累。
5.学分互认与转换。学习者经过学分银行学分标准认定的学习成果,可获得学分银行合作教育机构的相互认可。学习者也可以申请将学习成果转换为自己继续学习的学分银行合作教育机构相关课程的学分,并修满该机构其他规定学分后,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可见,学分银行平台是学习者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管理的有机系统,对于学分银行主体业务内容,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包括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合作与竞争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包括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出台普遍性的文件,推动学分银行构建,推广普及学分银行制度,为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真正实施,还应出台包括完全学分制试点在内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应的学分银行组织机构,落实人员配备,加强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分行的建设;形成财政对学分银行正常投入机制,政府设立学分银行建设运行专项经费和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学分银行体系建设。
动力机制的构建是解决学习者、政府、学校及社会各行业机构的各方需求,使其利益最大化,形成各组成要素共同驱动并协调一致的运行状态,使学分银行可持续良好地发展下去。对学习者而言,学分银行可节约大量的重复学习时间,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多种教育形式自由参与学习;政府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软实力。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学分银行运行至关重要,国外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都给我们在管理中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学分银行运行管理中,制度上的约束是必要的,但制度上的激励更为重要,合理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合作机构和学习者的内在潜力,让他们专心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合作与竞争机制对学分银行系统正常运行是必不可少的,指学分银行主体与多形式多领域拓展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培育发展与政府、行业、企业、专业团体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同时,行业与行业间、企业与企业间以及其他机构间存在相互竞争,与服务质量高、管理能力强的机构长久合作,对不作为的机构停止合作。
质量保障机制就是有效保障学分银行正常运行,全面提高学分银行管理和服务质量,包含资格准入、自我保障和外部评价三个主要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分银行运行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我校学分银行通过运行机制建设初步实现了学分银行基本业务的运行,已显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目前该机制处于进一步完善阶段。
三、结语
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运行机制构建不能一气呵成,是随着学分银行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的。运行机制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运行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按照社会的需求随时调整,最终推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荣,郭富强.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及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2]刘敏.省级开放大学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王战军,乔伟峰.中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理念和新制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