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栗子的新展览里,大幅尺寸的黑白画作充满了白墙,让你仿佛置身于神秘的北欧夜间森林,枯木散发着原始的气味,气氛阴冷,而在这无边的沉默之中,似乎又酝酿着一股充满生命力的轰鸣。这个由静止的画面所发出的“声音”,被栗子称之为“160分贝”。
编辑:欧阳婷
160分贝,既是人体耳膜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也是F1赛车全速发动时所能产生的引擎声浪制高点。这样的经验来自于栗子在某个夏日曾经驾驶着一辆租来的赛车,在德国的赛道上开足210码进行飞驰。她描述当时的感觉:失重,刺激,几近失控的速度,好像随时会将整个人撕碎。她最近创作的“160分贝”系列作品,便将这种隐喻运用在主题当中,画面中大面积的户外黑色森林,以及困兽犹斗的室内场面,充满着矛盾与神秘感,似乎在演绎着一种迷失。
栗子的外表与这危险的临界点相去甚远,你很难想象这个漂亮的80后女性艺术家,是如何构思和呈现出这一幕幕神秘、冷敛、充满戏剧感的梦境的。而在她看来,她想表达的,便是人性深处真实又晦暗的“声音”。
这批作品延续了栗子一以贯之的黑白单色系,她所擅用的符号化的非男非女中性人物形象,已被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石刻雕像的残片取代,在大幅面梦幻般的风景中,这些石刻被无序地散落在乱草树丛中,有些超现实之感。
栗子想表达的是更大的情感,而不只是简单的一种对世界的绝望。“我希望作品中看到我对绝望的思考,比如里面出现的雕塑其实非常有名,还有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品《抢夺萨平妇女》《垂死的圣母》等等。这些雕塑本身就有一种独有的意味,它们出现在我的画面中,或者在树丛中,或者在河边草丛里,还有一些几何的线条,仿佛是另外一个时空的通道等等。将神秘感、仪式化、庄严感、宿命感等等这些感受交错,可以让画面的感受变得更加不可言喻。”
她所描绘的场景通常都是她平时拍的风景,有时则是朋友拍的照片,她会把有意思的风景当做参考,找出其中比较奇妙的感觉来描绘。有意思的是,这些风景几乎全部是中国的风景,但是一旦她画到画中,往往就不像是中国的风景了,而非常像北欧的感觉,有一种冷峻而神秘的气质。她称这与她本人的气质有关,“我本身就喜欢神秘的东西,我觉得我是一个超敏感的人,对于一个地方或者陌生的环境我常常有一些异常的体验。”
不像很多80后艺术家继续沉缅于卡通、童话世界,栗子的作品受西方古典文学及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极深,但她没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宏大叙述,而是从个人情感体验切入。画面中流露出的虚空、无助、迷惘、困顿的气息,便是古典肖像所代表的高贵灵魂的受遗弃,也是对迷失感最准确的诠释。
栗子身边的朋友评价她现在的作品与以前相比,显得晦涩灰暗,可她觉得好作品呈现的,往往正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哪怕我自己的解释,也只是作品的一小部分,它里面蕴含的更多,需要观者自己去体会。就如同我们看一部电影,故事其实很容易就讲清楚,但是电影中传达的情绪才是最迷人的。”
活色生香《芝加哥》
谋杀、贪婪、腐败、暴力、剥削、炒作、通奸和背叛,一切吸引眼球的元素在《芝加哥》里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春节期间,这出充满诱惑的音乐剧即将登陆中国,剧场里,将会走出史上最火辣的女杀人犯。
编辑:欧阳婷 撰文:本刊记者 倪敏 美编:周鑫瑶
2003年,凯瑟琳·泽塔-琼斯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座“小金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颁给了她在《芝加哥》里扮演的舞女威尔玛。同时,这部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了13项提名和5项大奖,打破了35年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尴尬局面。
这部改编自经典音乐剧的电影,大量保留了音乐剧的元素。有统计称,《芝加哥》这部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它的总票房仅次于《猫》和《歌剧魅影》。无论是音乐剧的常演不衰,还是电影的一炮而红,它们的根源都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轰动芝加哥的真人真事。
1924年,芝加哥发生了两起真实的谋杀案,离奇的是,两名犯有故意谋杀罪的妇女均被宣告无罪释放。《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马里尼·沃金斯从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这个极具争议的奇诡故事,这个故事经过改编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但并未打动人心。直到1975年,“音乐剧巨匠”鲍勃·福斯编创了音乐剧版《芝加哥》,这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才重新焕发生机。性感的音乐和舞蹈,俊男美女们在腿部和臀部的律动中,搔首弄姿地撩人心弦,甚至让你忘记这是两个女谋杀犯。
1996年,沃尔特·鲍比复排这出音乐剧,将一切吸引人眼球的元素提炼出来,打造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芝加哥》。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关于谋杀、贪婪、腐败、暴力、剥削、炒作、通奸和背叛的真实故事,全是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主题。”鲍比无疑是成功的,次年的托尼奖上,《芝加哥》一举拿下最佳复排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编舞、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灯光设计等六项大奖,更在1998年拿下了格莱美最佳音乐剧唱片奖。当时《纽约时报》评论称:“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剧,百老汇历史上最性感,舞蹈最复杂多变的剧目,它带领我们进入音乐剧的天堂。”自此之后,这一版的音乐剧去了全球24个国家。
2003年电影《芝加哥》的大获成功,也给这出音乐剧带来了更广泛的知名度。关于电影的幕后花边,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当年女配角的人选,据说早有麦当娜、妮可·基德曼和朱丽娅·罗伯茨“明争暗斗”,最终却花落自小能歌善舞的泽塔-琼斯身上。而女主角蕾妮·泽尔维格和男配角理查·基尔,也都提前进行了歌舞训练。理查·基尔学习了三个月的踢踏舞,最终呈现不到两分钟却精彩绝伦。
这次来到中国的三位主演,都是音乐剧真正的行家里手,莎拉·苏伊塔尔特、亚历山大· 伯恩和安妮塔·路易斯·库姆都曾在“音乐剧圣地”伦敦西区主演此剧。他们将跟随导演沃尔特·鲍比一起,把这个曾经的复排版本、如今的音乐剧经典带到中国,同时前来的还有百老汇的原班人马。当幕布升起,威尔玛在聚光灯下唱着序曲《And All That Jazz》,跳起大腿舞时,剧场里将走出史上最火辣的女杀人犯。
好戏推荐
易卜生经典话剧《玩偶之家》
时间:2014年1月14日~1月29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易卜生《玩偶之家》是中国话剧发展的重要鉴证之作。1914年,上海春柳社首次演出“幕表戏”《玩偶之家》,2014年该剧在中国首演一百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向经典致敬,制作推出大剧院版小剧场话剧《玩偶之家》。这将是国家大剧院首部自制小剧场话剧。《玩偶之家》由北京人艺著名导演任鸣执导,以精良的制作和传神的表演全新打造“娜拉”的故事。
编辑:欧阳婷
160分贝,既是人体耳膜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也是F1赛车全速发动时所能产生的引擎声浪制高点。这样的经验来自于栗子在某个夏日曾经驾驶着一辆租来的赛车,在德国的赛道上开足210码进行飞驰。她描述当时的感觉:失重,刺激,几近失控的速度,好像随时会将整个人撕碎。她最近创作的“160分贝”系列作品,便将这种隐喻运用在主题当中,画面中大面积的户外黑色森林,以及困兽犹斗的室内场面,充满着矛盾与神秘感,似乎在演绎着一种迷失。
栗子的外表与这危险的临界点相去甚远,你很难想象这个漂亮的80后女性艺术家,是如何构思和呈现出这一幕幕神秘、冷敛、充满戏剧感的梦境的。而在她看来,她想表达的,便是人性深处真实又晦暗的“声音”。
这批作品延续了栗子一以贯之的黑白单色系,她所擅用的符号化的非男非女中性人物形象,已被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石刻雕像的残片取代,在大幅面梦幻般的风景中,这些石刻被无序地散落在乱草树丛中,有些超现实之感。
栗子想表达的是更大的情感,而不只是简单的一种对世界的绝望。“我希望作品中看到我对绝望的思考,比如里面出现的雕塑其实非常有名,还有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品《抢夺萨平妇女》《垂死的圣母》等等。这些雕塑本身就有一种独有的意味,它们出现在我的画面中,或者在树丛中,或者在河边草丛里,还有一些几何的线条,仿佛是另外一个时空的通道等等。将神秘感、仪式化、庄严感、宿命感等等这些感受交错,可以让画面的感受变得更加不可言喻。”
她所描绘的场景通常都是她平时拍的风景,有时则是朋友拍的照片,她会把有意思的风景当做参考,找出其中比较奇妙的感觉来描绘。有意思的是,这些风景几乎全部是中国的风景,但是一旦她画到画中,往往就不像是中国的风景了,而非常像北欧的感觉,有一种冷峻而神秘的气质。她称这与她本人的气质有关,“我本身就喜欢神秘的东西,我觉得我是一个超敏感的人,对于一个地方或者陌生的环境我常常有一些异常的体验。”
不像很多80后艺术家继续沉缅于卡通、童话世界,栗子的作品受西方古典文学及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极深,但她没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宏大叙述,而是从个人情感体验切入。画面中流露出的虚空、无助、迷惘、困顿的气息,便是古典肖像所代表的高贵灵魂的受遗弃,也是对迷失感最准确的诠释。
栗子身边的朋友评价她现在的作品与以前相比,显得晦涩灰暗,可她觉得好作品呈现的,往往正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哪怕我自己的解释,也只是作品的一小部分,它里面蕴含的更多,需要观者自己去体会。就如同我们看一部电影,故事其实很容易就讲清楚,但是电影中传达的情绪才是最迷人的。”
活色生香《芝加哥》
谋杀、贪婪、腐败、暴力、剥削、炒作、通奸和背叛,一切吸引眼球的元素在《芝加哥》里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春节期间,这出充满诱惑的音乐剧即将登陆中国,剧场里,将会走出史上最火辣的女杀人犯。
编辑:欧阳婷 撰文:本刊记者 倪敏 美编:周鑫瑶
2003年,凯瑟琳·泽塔-琼斯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座“小金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颁给了她在《芝加哥》里扮演的舞女威尔玛。同时,这部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了13项提名和5项大奖,打破了35年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尴尬局面。
这部改编自经典音乐剧的电影,大量保留了音乐剧的元素。有统计称,《芝加哥》这部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它的总票房仅次于《猫》和《歌剧魅影》。无论是音乐剧的常演不衰,还是电影的一炮而红,它们的根源都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轰动芝加哥的真人真事。
1924年,芝加哥发生了两起真实的谋杀案,离奇的是,两名犯有故意谋杀罪的妇女均被宣告无罪释放。《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马里尼·沃金斯从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这个极具争议的奇诡故事,这个故事经过改编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但并未打动人心。直到1975年,“音乐剧巨匠”鲍勃·福斯编创了音乐剧版《芝加哥》,这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才重新焕发生机。性感的音乐和舞蹈,俊男美女们在腿部和臀部的律动中,搔首弄姿地撩人心弦,甚至让你忘记这是两个女谋杀犯。
1996年,沃尔特·鲍比复排这出音乐剧,将一切吸引人眼球的元素提炼出来,打造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芝加哥》。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关于谋杀、贪婪、腐败、暴力、剥削、炒作、通奸和背叛的真实故事,全是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主题。”鲍比无疑是成功的,次年的托尼奖上,《芝加哥》一举拿下最佳复排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编舞、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灯光设计等六项大奖,更在1998年拿下了格莱美最佳音乐剧唱片奖。当时《纽约时报》评论称:“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剧,百老汇历史上最性感,舞蹈最复杂多变的剧目,它带领我们进入音乐剧的天堂。”自此之后,这一版的音乐剧去了全球24个国家。
2003年电影《芝加哥》的大获成功,也给这出音乐剧带来了更广泛的知名度。关于电影的幕后花边,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当年女配角的人选,据说早有麦当娜、妮可·基德曼和朱丽娅·罗伯茨“明争暗斗”,最终却花落自小能歌善舞的泽塔-琼斯身上。而女主角蕾妮·泽尔维格和男配角理查·基尔,也都提前进行了歌舞训练。理查·基尔学习了三个月的踢踏舞,最终呈现不到两分钟却精彩绝伦。
这次来到中国的三位主演,都是音乐剧真正的行家里手,莎拉·苏伊塔尔特、亚历山大· 伯恩和安妮塔·路易斯·库姆都曾在“音乐剧圣地”伦敦西区主演此剧。他们将跟随导演沃尔特·鲍比一起,把这个曾经的复排版本、如今的音乐剧经典带到中国,同时前来的还有百老汇的原班人马。当幕布升起,威尔玛在聚光灯下唱着序曲《And All That Jazz》,跳起大腿舞时,剧场里将走出史上最火辣的女杀人犯。
好戏推荐
易卜生经典话剧《玩偶之家》
时间:2014年1月14日~1月29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易卜生《玩偶之家》是中国话剧发展的重要鉴证之作。1914年,上海春柳社首次演出“幕表戏”《玩偶之家》,2014年该剧在中国首演一百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向经典致敬,制作推出大剧院版小剧场话剧《玩偶之家》。这将是国家大剧院首部自制小剧场话剧。《玩偶之家》由北京人艺著名导演任鸣执导,以精良的制作和传神的表演全新打造“娜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