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闻 背景材料
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可能是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波及全球?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各大主流媒体,在客观报道世界各大经濟体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同时,还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的经济专家等,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角度,大篇幅、多时段地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这些有助于受众作出自己的判断、找出应对危机的办法。由此,凸显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帮助受众更加全面深刻理解新闻主体的一切有关材料,包括与新闻主体有关的知识、资料和解释性文字;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事物的真实由来。
二、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作品中的作用
增强新闻的真实感。“新闻的含义,不应该只是新闻事实本身,而应该是历史背景下的新闻事实……孤立的事实没有意义”①,对于受众来说,加以背景资料的介绍不仅增加信息量,使新闻有来由,也可以减少单一新闻带来的突兀感,增强新闻主体的可信度。中央二套经济频道,去年在《财富故事会》栏目中介绍桐城市羽绒制品出口公司,其中一段介绍这家企业研发高档羽绒的历程:圈圈绒是鸭体上贴进鸭腹部的最好绒毛,……但万颗绒毛重量总是超重……桐城地处江淮之间,虽是夏季,但空气湿度大,这是不是圈圈绒超重的罪魁?果不出所料,圈圈绒超重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受众不仅需要对新事物的了解,并需要对新事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背景材料的运用,恰好起到补充说明、释疑解惑的作用,使人不感到突兀,有了更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更佳的宣传效果”②。
使新闻价值增值。一条新闻价值的大小,是由新闻事实的本身决定的。但是如果恰当运用背景材料,使受众充分认识新闻的价值,就会使新闻增值。去年汶川大地震,各大媒体对营救工作的报道,大篇幅多时段地介绍了震区恶劣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等一系列背景材料,从而使国内外的受众了解地震灾区营救的艰难和危险,增强了传播效果。
增加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可视、可读、可听性。一件真正好的新闻作品,需要运用好与新闻主体有关的背景材料,使受众从中接受到知识、享受到乐趣。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在事前查阅了大量材料,对人类登月的相关背景材料和太空知识进行了广泛收集,甚至直接向宇航员了解登月的准备情况,使他在太空船发射现场的实况转播中能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生动播讲。1984年4月19日《文汇报》发了一篇通讯《天上人间》,介绍我国第一颗同步卫星发射经过。通讯开篇中讲了一个五百年前中国明代有个叫万虎的人,试图凭47支土火箭飞天而献身的故事。这个故事既与新闻主体有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三、如何用好背景材料
运用新闻背景材料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及其制作者为受众服务的意识的强弱。运用背景材料并不是多多益善,要从受众的需要来选择,从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一是恰当地对新闻主体作出注释。有些新闻事件,受众由于知识局限,并不熟悉,不知道这一事件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这样的新闻事件就必须加以注释性的叙述。安徽电视台曾有一部专题片,介绍我省人工繁殖扬子鳄,其中有一段:“恐龙早在燕山造山运动时就已经灭绝,而扬子鳄是恐龙的近亲,在我国局部地区幸存下来,迄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最古老的爬行类动物,也是目前地球上稀有的古生动物,生物学家称之为活化石,和大熊猫一样,被视为国宝。”如果没有这段注释性的背景材料,受众对扬子鳄可能就会不以为然。
二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重要的新闻事件,受众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也有所不同,作者可以借用评论员、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或受众的信息反馈,运用简洁的语言,点出事件的意义、影响或作用。
三是寓倾向性或情感于客观背景之中。新闻寓含情感,表达倾向或情感,一种是直接阐述观点,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寓倾向性和情感于客观报道之中,让受众从客观背景材料中去判断理解。如一家电视台报道了一位七十多岁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家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原来这个被杀的儿子不仅是赌徒,同时也是个残忍的家庭施暴者,妻子为躲避暴力离家出走在外打工,他年幼上学的儿子全由年迈的老人抚养,在赌博几乎输光了全部家产时,又向老父亲索取房产证,要卖掉家庭这唯一能遮风挡雨的地方,父亲不答应,他又施以暴力。媒体通过当事人和当地群众的口,讲述了老父亲杀死儿子的前因后果,及当地群众对祖孙二人的同情、怜悯,甚至对其怒杀其子的理解。媒体通过大量的背景事实,很策略地表达了倾向和情感。
四是适当运用对比性背景材料。如在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的报道中,广泛地采用了纵向的、横向的、历史的、现实的背景材料,进行对比,提升报道的效果。
新闻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要求新闻报道的作者多接触实际,拓宽知识面,积累经验。另外,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要特别把握以下四点:一要使新闻主体价值增值;二是广大受众想知道的;三是要有新意;四是要掌握火候,巧妙穿插。■
参考文献
①丁海宴:《新闻事实关于新闻事实——“重估影视概念”之十二》,《现代传播》,2003年第4期。
②尹蔚虹:《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新闻前哨》。
(作者单位:桐城市广播电视局)
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可能是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波及全球?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各大主流媒体,在客观报道世界各大经濟体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同时,还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的经济专家等,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角度,大篇幅、多时段地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这些有助于受众作出自己的判断、找出应对危机的办法。由此,凸显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帮助受众更加全面深刻理解新闻主体的一切有关材料,包括与新闻主体有关的知识、资料和解释性文字;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事物的真实由来。
二、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作品中的作用
增强新闻的真实感。“新闻的含义,不应该只是新闻事实本身,而应该是历史背景下的新闻事实……孤立的事实没有意义”①,对于受众来说,加以背景资料的介绍不仅增加信息量,使新闻有来由,也可以减少单一新闻带来的突兀感,增强新闻主体的可信度。中央二套经济频道,去年在《财富故事会》栏目中介绍桐城市羽绒制品出口公司,其中一段介绍这家企业研发高档羽绒的历程:圈圈绒是鸭体上贴进鸭腹部的最好绒毛,……但万颗绒毛重量总是超重……桐城地处江淮之间,虽是夏季,但空气湿度大,这是不是圈圈绒超重的罪魁?果不出所料,圈圈绒超重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受众不仅需要对新事物的了解,并需要对新事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背景材料的运用,恰好起到补充说明、释疑解惑的作用,使人不感到突兀,有了更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更佳的宣传效果”②。
使新闻价值增值。一条新闻价值的大小,是由新闻事实的本身决定的。但是如果恰当运用背景材料,使受众充分认识新闻的价值,就会使新闻增值。去年汶川大地震,各大媒体对营救工作的报道,大篇幅多时段地介绍了震区恶劣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等一系列背景材料,从而使国内外的受众了解地震灾区营救的艰难和危险,增强了传播效果。
增加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可视、可读、可听性。一件真正好的新闻作品,需要运用好与新闻主体有关的背景材料,使受众从中接受到知识、享受到乐趣。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在事前查阅了大量材料,对人类登月的相关背景材料和太空知识进行了广泛收集,甚至直接向宇航员了解登月的准备情况,使他在太空船发射现场的实况转播中能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生动播讲。1984年4月19日《文汇报》发了一篇通讯《天上人间》,介绍我国第一颗同步卫星发射经过。通讯开篇中讲了一个五百年前中国明代有个叫万虎的人,试图凭47支土火箭飞天而献身的故事。这个故事既与新闻主体有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三、如何用好背景材料
运用新闻背景材料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及其制作者为受众服务的意识的强弱。运用背景材料并不是多多益善,要从受众的需要来选择,从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一是恰当地对新闻主体作出注释。有些新闻事件,受众由于知识局限,并不熟悉,不知道这一事件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这样的新闻事件就必须加以注释性的叙述。安徽电视台曾有一部专题片,介绍我省人工繁殖扬子鳄,其中有一段:“恐龙早在燕山造山运动时就已经灭绝,而扬子鳄是恐龙的近亲,在我国局部地区幸存下来,迄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最古老的爬行类动物,也是目前地球上稀有的古生动物,生物学家称之为活化石,和大熊猫一样,被视为国宝。”如果没有这段注释性的背景材料,受众对扬子鳄可能就会不以为然。
二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重要的新闻事件,受众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也有所不同,作者可以借用评论员、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或受众的信息反馈,运用简洁的语言,点出事件的意义、影响或作用。
三是寓倾向性或情感于客观背景之中。新闻寓含情感,表达倾向或情感,一种是直接阐述观点,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寓倾向性和情感于客观报道之中,让受众从客观背景材料中去判断理解。如一家电视台报道了一位七十多岁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家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原来这个被杀的儿子不仅是赌徒,同时也是个残忍的家庭施暴者,妻子为躲避暴力离家出走在外打工,他年幼上学的儿子全由年迈的老人抚养,在赌博几乎输光了全部家产时,又向老父亲索取房产证,要卖掉家庭这唯一能遮风挡雨的地方,父亲不答应,他又施以暴力。媒体通过当事人和当地群众的口,讲述了老父亲杀死儿子的前因后果,及当地群众对祖孙二人的同情、怜悯,甚至对其怒杀其子的理解。媒体通过大量的背景事实,很策略地表达了倾向和情感。
四是适当运用对比性背景材料。如在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的报道中,广泛地采用了纵向的、横向的、历史的、现实的背景材料,进行对比,提升报道的效果。
新闻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要求新闻报道的作者多接触实际,拓宽知识面,积累经验。另外,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要特别把握以下四点:一要使新闻主体价值增值;二是广大受众想知道的;三是要有新意;四是要掌握火候,巧妙穿插。■
参考文献
①丁海宴:《新闻事实关于新闻事实——“重估影视概念”之十二》,《现代传播》,2003年第4期。
②尹蔚虹:《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新闻前哨》。
(作者单位:桐城市广播电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