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本理念的提出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小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本理念的教学原则,接着提出了在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生本理念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教师自己所独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掌握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尽最大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的素质有所提升,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
1.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1.1注重营造课堂气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才能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教授和学习新知识,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学习动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做到主动学习、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得学习的知识快速消化,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民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时刻牢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生本教学理念的应用,教师要在新兴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3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收,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生作为被动的受体,仅仅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生本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题库,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探索相应的知识,从而形成自身所需要的知识题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加之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锻炼思维能力。
2.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措施
2.1课前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每组4人左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能够在学习时顺利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学习小组的设定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最好是能够优劣结合,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每个小组的学生水平不同,在学习上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安排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建立就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为此,在学习中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
2.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上课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都要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发言,并将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小组的相互讨论中,学生不同的见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在吸取其他同学的数学思想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
3.结语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设置好学习小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及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所需要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并能够在此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维。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互补性,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有进步的感觉。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有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徐祥赟.浅论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0:12.
[2]沈敏丰.浅论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10:13.
[3]马军营.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171.
[4]何莉娜.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67.
关键词: 生本理念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教师自己所独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掌握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尽最大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的素质有所提升,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
1.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1.1注重营造课堂气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才能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教授和学习新知识,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学习动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做到主动学习、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得学习的知识快速消化,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民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时刻牢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生本教学理念的应用,教师要在新兴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3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收,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生作为被动的受体,仅仅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生本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题库,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探索相应的知识,从而形成自身所需要的知识题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加之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锻炼思维能力。
2.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措施
2.1课前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每组4人左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能够在学习时顺利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学习小组的设定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最好是能够优劣结合,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每个小组的学生水平不同,在学习上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安排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建立就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为此,在学习中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
2.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上课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都要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发言,并将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小组的相互讨论中,学生不同的见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在吸取其他同学的数学思想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
3.结语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设置好学习小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及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所需要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并能够在此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维。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互补性,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有进步的感觉。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有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徐祥赟.浅论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0:12.
[2]沈敏丰.浅论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10:13.
[3]马军营.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171.
[4]何莉娜.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