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所以说,教育必须把从重点培养优等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培养的素质教育,此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亦为进步之路。 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困生 转化 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改革,从面向少数学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学困生数量过大,整体合格率偏低,该问题的及时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中物理教学的合格率。所以提高学困生的物理成绩,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一线物理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就此问题予以浅谈,为提高中学物理教学中对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点滴思考。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
(一)厌恶感
部分学生在物理启蒙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在头一两次测验中成绩低,而又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或者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便开始对该科学习产生厌恶感。
(二)自卑感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开始学习一门新功课的时候,往往兴致都很高,但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差异或其他因素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使学生中意志薄弱者开始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
(三)畏难情绪
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本身难度较大而缺乏认真攻读的精神,害怕困难、怕吃苦,缺乏钻研精神,只想轻易取得好成绩,一旦愿望不能实现便灰心丧气。
(四)偏科思想
错误认为物理为可学可不学的科目而放弃学习。
二、学困生的分类
(一)短暂困难型
这些学生的数量大约占总数量的33%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属于居中水平,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一般都是外在因素而非智力原因。
(二)能力不足型
在学困生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这类学生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思维、语言表达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
(三)动力不足型
半数以上的学生属于动力不足型。虽然他们的能力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但是学习习惯不好和意志力偏低,属于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
(四)整体困难型
这类学生比例相对较少。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思维能力、求知欲、意志力和好胜心也都不强,所以他们的能力表现和个性发展低于其他学生平均水平。
三、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主观原因
学生升入初三后,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再加上教师准备不充分,一些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无条件或无时间去做,使学生对物理失去了新鲜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类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又缺乏进取心和远大的理想,放任自流,从而形成了学习差,甘愿落后的现状。
(二)社会和家庭原因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不良的影响因素,而学生正处于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年龄,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也会染上不良的习惯,贪图享乐,抽烟,喝酒,打架;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如单亲、父母离异等,这样的环境下会使得父母过分宠爱、娇惯孩子或者对子女的期望较高,给学生心理造成负担;有的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孩子往往只追求享受,无暇学习;还有的家有田地的农户或有摊点的个体户,农忙时不少学生被拉回田地中做辅助劳力或帮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三)现实原因
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学困生的直接成因。有的学校,学生上物理课只是单纯看课本,甚至一年都做不了一次实验,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实验仪器,所谓的实验通知单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不是真正地物尽其用。陈旧的教育观念导致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重点培养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放弃了学困生,使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变得更加失败。学校的环境差,学风差,校风不正,教学方法不适当,这些原因都会形成学困生。
四、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一)对暂时性困难的学生
这类学困生的物理成绩差的原因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意志力比较差,不能跟大部分的学生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不是因为个人的智力因素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多关心这类学生,对他们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多加辅导,在最短的时间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如果错过了时机,会使他们落下更多的功课,学习困难会继续加重。
(二)对能力不足型的学生
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能力不足,学习较困难,但是该类学生的意志力强并且学习特别勤奋。对于该类学生,教师不应该歧视他们,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课外抽出时间为他们多做辅导,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理清自己的学习障碍是什么,努力铲除这些障碍。比如,利用数学方法理清物理障碍,或者通过实验等形象地展现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对这一类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一对一辅导的方法,教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
(三)对动力不足型的学生
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人数相对较多,他们由于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学习态度反复变化,学习积极性不足。
(四)对整体性困难的学生
由于这些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学习困难,掌握知识有障碍,缺乏基础技能的积累,从而导致这些学生的能力较差。他们由于长时间处于学习差的环境中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自己失去自信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类学生人数上虽然比较少,但是在教育上难度非常大。为了能够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设立一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内容,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习更多的知识。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前进,这样对学困生的扶植才会逐渐变成他们的独立行动,学困生的转变才是可能的。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困生 转化 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改革,从面向少数学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学困生数量过大,整体合格率偏低,该问题的及时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中物理教学的合格率。所以提高学困生的物理成绩,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一线物理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就此问题予以浅谈,为提高中学物理教学中对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点滴思考。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
(一)厌恶感
部分学生在物理启蒙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在头一两次测验中成绩低,而又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或者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便开始对该科学习产生厌恶感。
(二)自卑感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开始学习一门新功课的时候,往往兴致都很高,但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差异或其他因素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使学生中意志薄弱者开始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
(三)畏难情绪
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本身难度较大而缺乏认真攻读的精神,害怕困难、怕吃苦,缺乏钻研精神,只想轻易取得好成绩,一旦愿望不能实现便灰心丧气。
(四)偏科思想
错误认为物理为可学可不学的科目而放弃学习。
二、学困生的分类
(一)短暂困难型
这些学生的数量大约占总数量的33%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属于居中水平,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一般都是外在因素而非智力原因。
(二)能力不足型
在学困生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这类学生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思维、语言表达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
(三)动力不足型
半数以上的学生属于动力不足型。虽然他们的能力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但是学习习惯不好和意志力偏低,属于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
(四)整体困难型
这类学生比例相对较少。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思维能力、求知欲、意志力和好胜心也都不强,所以他们的能力表现和个性发展低于其他学生平均水平。
三、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主观原因
学生升入初三后,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再加上教师准备不充分,一些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无条件或无时间去做,使学生对物理失去了新鲜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类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又缺乏进取心和远大的理想,放任自流,从而形成了学习差,甘愿落后的现状。
(二)社会和家庭原因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不良的影响因素,而学生正处于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年龄,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也会染上不良的习惯,贪图享乐,抽烟,喝酒,打架;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如单亲、父母离异等,这样的环境下会使得父母过分宠爱、娇惯孩子或者对子女的期望较高,给学生心理造成负担;有的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孩子往往只追求享受,无暇学习;还有的家有田地的农户或有摊点的个体户,农忙时不少学生被拉回田地中做辅助劳力或帮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三)现实原因
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学困生的直接成因。有的学校,学生上物理课只是单纯看课本,甚至一年都做不了一次实验,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实验仪器,所谓的实验通知单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不是真正地物尽其用。陈旧的教育观念导致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重点培养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放弃了学困生,使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变得更加失败。学校的环境差,学风差,校风不正,教学方法不适当,这些原因都会形成学困生。
四、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一)对暂时性困难的学生
这类学困生的物理成绩差的原因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意志力比较差,不能跟大部分的学生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不是因为个人的智力因素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多关心这类学生,对他们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多加辅导,在最短的时间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如果错过了时机,会使他们落下更多的功课,学习困难会继续加重。
(二)对能力不足型的学生
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能力不足,学习较困难,但是该类学生的意志力强并且学习特别勤奋。对于该类学生,教师不应该歧视他们,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课外抽出时间为他们多做辅导,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理清自己的学习障碍是什么,努力铲除这些障碍。比如,利用数学方法理清物理障碍,或者通过实验等形象地展现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对这一类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一对一辅导的方法,教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
(三)对动力不足型的学生
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人数相对较多,他们由于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学习态度反复变化,学习积极性不足。
(四)对整体性困难的学生
由于这些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学习困难,掌握知识有障碍,缺乏基础技能的积累,从而导致这些学生的能力较差。他们由于长时间处于学习差的环境中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自己失去自信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类学生人数上虽然比较少,但是在教育上难度非常大。为了能够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设立一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内容,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习更多的知识。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前进,这样对学困生的扶植才会逐渐变成他们的独立行动,学困生的转变才是可能的。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