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学习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朗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升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制订计划
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习活动中,朗读形式较多,但学生多以表面工作为主
虽然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都在积极朗读文章,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并未真正做到融入文章中,而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要求,朗读活动显得过于机械。在授课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做到多元化朗读,由此才能实现学生热情的激发,但最终的朗读成效可能还是微乎其微。
(二)就语文课堂内的朗读而言,新课改中对此更为重视,使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得以延长,但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并未做到充分的指导
书读过百遍,自然可以了解其中的意义。在课堂活动中,小学生多以朗读活动为主,在朗读过程中,则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权。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朗读教导方面,方法过于随意,仅让学生自行阅读。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如果教师在朗读活动中并未讲解朗读方式,学生只能按照字面进行朗读活动,而字面表示的意义则无法被其理解。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快地阅读完文章,则会不断提升语速,此时朗读具备的情感、语速也就被忽略了,长此以往,则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含义时,往往会选择在临近下课的时间段,教学时间则相对紧迫,而教师也因为急于下课,而不愿认真去体会教材。
(三)教师的教学相对死板,往往是告诉学生翻开多少页,对其中的哪篇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無法判断何种语气才能够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也就导致了朗读盲目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在朗读之前老师没有明确地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合理地指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朗读,看学生有没有念错的字,但是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进一步地去深化;学生朗读之后老师没有及时地给予点评,学生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无从改进。
(四)现代教育的发展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多媒体教学变得普遍,这一变化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通过结合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实现了文章内容的有声表达,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也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但就上述模式而言,带头领读的作用弱化,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必然会对自读失去兴趣。
(五)不注重全体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一些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内容,会让班级的好学生进行朗读,而剩余的学生则只能沦为听众,这种模式下,只将机会提供给了优秀学生,并不能实现全班朗读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朗读教学中的对策
(一)就课堂而言,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朗读时间
讲解过多,学生会觉得枯燥,学习会显得很被动,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而讲解过少,学生又无法透彻地理解。通过自行朗读以及教师恰当地讲解,如文中的某一个内容,需要结合何种语气、感情去朗读。此时,就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学生的自由发挥以及老师的恰当引导,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在课堂当中开展的朗读活动,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教师有必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注入自身的情感,在自身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朗读文章。学生在投入感情、自身理解的过程之中,也实现了思维发散的锻炼。
(三)在朗读计划的制订方面,教师有必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差异开展此项活动,由此实现所有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如果学生成绩较为优秀,则可以将感情相对丰富的文章布置给他们;而如果是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将简单一点的文章布置给学生,在他们能够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逐步加大难度。在正常朗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文章内人物的思想进行想象,再加入自身的理解进行朗读活动,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会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在小学教育阶段,朗读始终贯穿其中,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处于知识学习初级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无法较好地理解文章,因此在阅读的同时,教师不应提出较多要求,只需要标准地发音即可,而遇到不了解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而如果是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逐年增加朗读的难度、要求,确保在小学学习阶段完成之时,可获得良好的朗读基础。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朗读能加深对自己所学文章的印象,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目前的小学朗读教学而言,仍存在很多不足,教师有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实现朗读计划的调整,由此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以及朗读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旭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
[2]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4(4).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制订计划
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习活动中,朗读形式较多,但学生多以表面工作为主
虽然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都在积极朗读文章,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并未真正做到融入文章中,而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要求,朗读活动显得过于机械。在授课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做到多元化朗读,由此才能实现学生热情的激发,但最终的朗读成效可能还是微乎其微。
(二)就语文课堂内的朗读而言,新课改中对此更为重视,使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得以延长,但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并未做到充分的指导
书读过百遍,自然可以了解其中的意义。在课堂活动中,小学生多以朗读活动为主,在朗读过程中,则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权。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朗读教导方面,方法过于随意,仅让学生自行阅读。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如果教师在朗读活动中并未讲解朗读方式,学生只能按照字面进行朗读活动,而字面表示的意义则无法被其理解。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快地阅读完文章,则会不断提升语速,此时朗读具备的情感、语速也就被忽略了,长此以往,则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含义时,往往会选择在临近下课的时间段,教学时间则相对紧迫,而教师也因为急于下课,而不愿认真去体会教材。
(三)教师的教学相对死板,往往是告诉学生翻开多少页,对其中的哪篇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無法判断何种语气才能够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也就导致了朗读盲目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在朗读之前老师没有明确地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合理地指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朗读,看学生有没有念错的字,但是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进一步地去深化;学生朗读之后老师没有及时地给予点评,学生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无从改进。
(四)现代教育的发展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多媒体教学变得普遍,这一变化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通过结合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实现了文章内容的有声表达,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也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但就上述模式而言,带头领读的作用弱化,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必然会对自读失去兴趣。
(五)不注重全体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一些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内容,会让班级的好学生进行朗读,而剩余的学生则只能沦为听众,这种模式下,只将机会提供给了优秀学生,并不能实现全班朗读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朗读教学中的对策
(一)就课堂而言,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朗读时间
讲解过多,学生会觉得枯燥,学习会显得很被动,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而讲解过少,学生又无法透彻地理解。通过自行朗读以及教师恰当地讲解,如文中的某一个内容,需要结合何种语气、感情去朗读。此时,就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学生的自由发挥以及老师的恰当引导,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在课堂当中开展的朗读活动,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教师有必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注入自身的情感,在自身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朗读文章。学生在投入感情、自身理解的过程之中,也实现了思维发散的锻炼。
(三)在朗读计划的制订方面,教师有必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差异开展此项活动,由此实现所有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如果学生成绩较为优秀,则可以将感情相对丰富的文章布置给他们;而如果是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将简单一点的文章布置给学生,在他们能够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逐步加大难度。在正常朗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文章内人物的思想进行想象,再加入自身的理解进行朗读活动,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会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在小学教育阶段,朗读始终贯穿其中,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处于知识学习初级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无法较好地理解文章,因此在阅读的同时,教师不应提出较多要求,只需要标准地发音即可,而遇到不了解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而如果是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逐年增加朗读的难度、要求,确保在小学学习阶段完成之时,可获得良好的朗读基础。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朗读能加深对自己所学文章的印象,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目前的小学朗读教学而言,仍存在很多不足,教师有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实现朗读计划的调整,由此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以及朗读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旭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
[2]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4(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