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独竹漂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独竹潭运动项目的传承与困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独竹源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比赛机制不完善、教学教材缺乏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根据独竹漂运动的发展困境,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独竹漂运动从2011年至2021年持续的传承与发展,虽然现在独竹漂运动的赛事举办越来越频繁,影响力也由弱变强,但独竹漂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独竹漂运动的困境和对发展路径进行思索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对独竹漂在未来的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1 独竹漂项目传承的现实困境分析
1.1 文化自觉还不够,文化认同较低
人们对这项传统运动了解不够,对其文化内涵也一无所知,对它的文化认同不高。有学者对遵义当地的居民进行调查,其结果超过一半的居民是无法辨别独竹漂这项运动有无文化内涵,39%的当地居民认为这项运动没有文化内涵;另一项关于“是否加强独竹漂文化挖掘,扩大其影响力”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居民的态度是无所谓,23%的当地居民认为应当顺其自然;仅有少部分的当地居民认为加强独竹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势在必行。这种低认同及文化主体意识的欠缺是独竹漂发展受限的又一重要原因。
1.2 独竹漂比赛机制的不完善
由于自身场地限制,在体育教学中不好开展,而竞赛模式是一种不错的传承方式,但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竞赛组织力度欠缺,竞赛规则与形式研究薄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作为水上运动的独竹漂,在开展的这些年中,相应的举办了两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在2009年以正式竞赛形式加入到运动会中,但两次比赛经验,致使比赛的机制不是很完善。
1.3 独竹漂教学教材资源的匮乏
独竹漂作为一项新兴的民传体育项目,在一些地方学校已开设有独竹漂这门课程。因独竹漂起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所以贵州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这项体育教学项目,并深受多数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并没有正规的教材,学习仅凭教学经验和一些参考书籍来进行教学,这样会导致教学方式不统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偏差。
1.4 独竹漂运动项目宣传力度不足
独竹漂在曾经是当地人在水上的交通工具。在高铁、公路、和高速路等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独竹漂由于实用性的降低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生活的视野,只有一些有河流的地区用于表演、健身、娱乐等活动,在少数民族节假日与节庆中也能看到独竹漂的展示。若想独竹漂运动得到发展,对于关于它正能量一面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独竹漂运动的宣传模式较为单一,宣传力度有待提升,不仅宣传的速度慢,而且让民众对独竹漂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不高。
2 独竹漂项目的传承路径与建议
2.1 构建价值认同,化自发为自觉
生活环境的日益变迁,文化认同日益消减,传承路径逐渐变得模糊,这些变化对相关爱好者与工作者的触动很大。为更好的应对这些挑战,应该加强独竹漂起源地的保护,挖掘文化内涵、举办有关独竹漂的培训活动、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和组织相应的竞赛表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质性活动,为独竹漂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出相关的新人;彰显这项运动的文化魅力,为我国少数民传体育添砖加瓦。
2.2 建立良性的独竹漂竞赛机制
第九届与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成功,为独竹漂运动的竞赛,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对于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还是有关独竹漂有关的赛事上,都有了一定的借鉴之处。要想建设良性的独竹漂竞赛机制就应开展独竹漂裁判员与教练员的培训班,对有关人员需要在一定周期内进行规则与技能的培训,聘请有关各省的高校与地方相应的专家们给裁判员和教练员讲解公平的竞赛规则,还要专门讲解独竹漂的技术和技巧,让独竹漂项目与独竹漂技术有效的传播到各处,这些对独竹漂竞赛机制的强化是至关重要的。
2.3 开发独竹漂的校本教材资源
独竹漂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结合相应的教材进行上课,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课上学习与课下复习,更能有效的掌握独竹漂技术以及了解独竹漂的文化魅力。因此,为了发展独竹漂和更好地传承,高校可以邀请对独竹漂颇有研究的学者专家和独竹漂相应的传承人,一起参与独竹漂教材的撰写中来,编写成校本教材列入学生的选修课程,也可作为未来开设独竹漂教练员培训的培训教材。
2.4 丰富独竹漂的宣传渠道
当今社会,是大数据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途径是远远不够,而且这些宣传渠道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宣传路径上,亟需寻找更符合当代社会宣传的途径,如采用国内人们关注最多的新媒体,微信、抖音和快手,通過相应的宣传手段配合独竹漂表演的频数,来扩大独竹漂运动的宣传面,并且提高宣传的层次,不能停留在关注较少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至关注度非常高的中央电视台。此外,可以考虑拍摄与独竹漂有关的视频电影,或者做一些有关独竹漂的娱乐节目,让人们更加了解独竹漂项目。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独竹漂运动从2011年至2021年持续的传承与发展,虽然现在独竹漂运动的赛事举办越来越频繁,影响力也由弱变强,但独竹漂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独竹漂运动的困境和对发展路径进行思索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对独竹漂在未来的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1 独竹漂项目传承的现实困境分析
1.1 文化自觉还不够,文化认同较低
人们对这项传统运动了解不够,对其文化内涵也一无所知,对它的文化认同不高。有学者对遵义当地的居民进行调查,其结果超过一半的居民是无法辨别独竹漂这项运动有无文化内涵,39%的当地居民认为这项运动没有文化内涵;另一项关于“是否加强独竹漂文化挖掘,扩大其影响力”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居民的态度是无所谓,23%的当地居民认为应当顺其自然;仅有少部分的当地居民认为加强独竹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势在必行。这种低认同及文化主体意识的欠缺是独竹漂发展受限的又一重要原因。
1.2 独竹漂比赛机制的不完善
由于自身场地限制,在体育教学中不好开展,而竞赛模式是一种不错的传承方式,但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竞赛组织力度欠缺,竞赛规则与形式研究薄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作为水上运动的独竹漂,在开展的这些年中,相应的举办了两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在2009年以正式竞赛形式加入到运动会中,但两次比赛经验,致使比赛的机制不是很完善。
1.3 独竹漂教学教材资源的匮乏
独竹漂作为一项新兴的民传体育项目,在一些地方学校已开设有独竹漂这门课程。因独竹漂起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所以贵州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这项体育教学项目,并深受多数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并没有正规的教材,学习仅凭教学经验和一些参考书籍来进行教学,这样会导致教学方式不统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偏差。
1.4 独竹漂运动项目宣传力度不足
独竹漂在曾经是当地人在水上的交通工具。在高铁、公路、和高速路等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独竹漂由于实用性的降低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生活的视野,只有一些有河流的地区用于表演、健身、娱乐等活动,在少数民族节假日与节庆中也能看到独竹漂的展示。若想独竹漂运动得到发展,对于关于它正能量一面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独竹漂运动的宣传模式较为单一,宣传力度有待提升,不仅宣传的速度慢,而且让民众对独竹漂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不高。
2 独竹漂项目的传承路径与建议
2.1 构建价值认同,化自发为自觉
生活环境的日益变迁,文化认同日益消减,传承路径逐渐变得模糊,这些变化对相关爱好者与工作者的触动很大。为更好的应对这些挑战,应该加强独竹漂起源地的保护,挖掘文化内涵、举办有关独竹漂的培训活动、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和组织相应的竞赛表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质性活动,为独竹漂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出相关的新人;彰显这项运动的文化魅力,为我国少数民传体育添砖加瓦。
2.2 建立良性的独竹漂竞赛机制
第九届与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成功,为独竹漂运动的竞赛,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对于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还是有关独竹漂有关的赛事上,都有了一定的借鉴之处。要想建设良性的独竹漂竞赛机制就应开展独竹漂裁判员与教练员的培训班,对有关人员需要在一定周期内进行规则与技能的培训,聘请有关各省的高校与地方相应的专家们给裁判员和教练员讲解公平的竞赛规则,还要专门讲解独竹漂的技术和技巧,让独竹漂项目与独竹漂技术有效的传播到各处,这些对独竹漂竞赛机制的强化是至关重要的。
2.3 开发独竹漂的校本教材资源
独竹漂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结合相应的教材进行上课,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课上学习与课下复习,更能有效的掌握独竹漂技术以及了解独竹漂的文化魅力。因此,为了发展独竹漂和更好地传承,高校可以邀请对独竹漂颇有研究的学者专家和独竹漂相应的传承人,一起参与独竹漂教材的撰写中来,编写成校本教材列入学生的选修课程,也可作为未来开设独竹漂教练员培训的培训教材。
2.4 丰富独竹漂的宣传渠道
当今社会,是大数据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途径是远远不够,而且这些宣传渠道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宣传路径上,亟需寻找更符合当代社会宣传的途径,如采用国内人们关注最多的新媒体,微信、抖音和快手,通過相应的宣传手段配合独竹漂表演的频数,来扩大独竹漂运动的宣传面,并且提高宣传的层次,不能停留在关注较少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至关注度非常高的中央电视台。此外,可以考虑拍摄与独竹漂有关的视频电影,或者做一些有关独竹漂的娱乐节目,让人们更加了解独竹漂项目。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