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形象直观的媒体演示,使数学课堂教学精彩不断。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54-02
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多媒体具有图形、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信息容量特别大,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真数学问题,让小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媒体氛围中得到释放,不断展现数学课堂活力。多媒体精彩的课件吸引了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实现了师生之间与文本的信息交流,达成高效教学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力求做到把数学内容和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完美结合,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追寻时尚,预约激情课堂。
2 营造媒体氛围,追寻时尚教学
图片导入,追寻时尚 导入是新课的先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使小学生深入思考。图片导入是教师在一节数学新课开始之前,运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唤起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强烈愿望,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探究的热情,漾起学生思维的波澜,造成“欲知又止,悬而未结”的教学情境,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草地上跳啊、唱啊,开心极了。午餐时间到了,老师把带来的东西分给他们吃:‘把6个鸭梨和4个面包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教师演示分东西的过程,强化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再出示生日蛋糕图片,设疑:“老师想把这个生日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学生回答:“每人分一半就行啦。”“一半”怎样表示呢?教师及时导入分数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创设质疑情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导入新课,有先声夺人之效,使小学生神采飞扬、悄然动容,真正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1]。
化静为动,生机勃勃 多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打破时空限制,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化静为动,变虚为实,让无声化为有声,让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生活图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使学生身心愉悦,乐学不倦,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要多走近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弯下腰去和学生沟通,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唤起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如教学“确定位置(一)”一课时,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文本的主题图,让小学生自主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在座位图的下面和左面展示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确定两条线上的坐标,让每个位置上显出小圆点和许多横竖虚线,然后把坐位图删除,只剩下坐标图。变单调呆板的学习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自主体验,把形象的坐位图转换成抽象的坐标图,使学生清楚位置的确定方法。学生参与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养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习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新知,寓教于乐,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学生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爱学、乐学,忘记疲劳,在互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彰显了多媒体的魅力,课堂生机勃勃[2]。
动手操作,乐学不倦 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操作,能够促进知识的内化。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对几何形体的组合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学生思维困惑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呈现“旋转”“平移”“切割”等动态形成过程,有利于点拨疏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小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移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过程,继而导出面积公式。可是,有的学生通过操作对转化的过程还是不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妙用多媒体进行剪、拼、移的操作,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把转化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和课本情境有效整合,环环相扣,新奇、刺激而又充满挑战,学生在愉快的演示操作中掌握了抽象的數学知识,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乐学不倦,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3]。
拓宽视野,张扬个性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打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在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创设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做”,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跃学生的身心、拓展思维、展现个性差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个性独特、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教师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任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如:学校运动场长90米,宽65米,为了增加活动场地,运动场长增加20米,宽增加30米,运动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审题后,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教师按题意运用课件演示运动场的扩大,然后把扩大部分的长方形面积涂上红色。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不是运动场所增加的面积,然后在课件的帮助下运用多种方法求出增加的面积。教师因势利导,把抽象乏味的应用题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使学生个性张扬。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活跃课堂氛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了学生的数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字化用户,2013(5):54.
[2]田学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及其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7):11-12.
[3]谢宇萍.建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J].数字化用户,2013(5):59.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54-02
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多媒体具有图形、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信息容量特别大,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真数学问题,让小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媒体氛围中得到释放,不断展现数学课堂活力。多媒体精彩的课件吸引了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实现了师生之间与文本的信息交流,达成高效教学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力求做到把数学内容和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完美结合,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追寻时尚,预约激情课堂。
2 营造媒体氛围,追寻时尚教学
图片导入,追寻时尚 导入是新课的先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使小学生深入思考。图片导入是教师在一节数学新课开始之前,运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唤起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强烈愿望,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探究的热情,漾起学生思维的波澜,造成“欲知又止,悬而未结”的教学情境,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草地上跳啊、唱啊,开心极了。午餐时间到了,老师把带来的东西分给他们吃:‘把6个鸭梨和4个面包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教师演示分东西的过程,强化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再出示生日蛋糕图片,设疑:“老师想把这个生日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学生回答:“每人分一半就行啦。”“一半”怎样表示呢?教师及时导入分数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创设质疑情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导入新课,有先声夺人之效,使小学生神采飞扬、悄然动容,真正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1]。
化静为动,生机勃勃 多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打破时空限制,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化静为动,变虚为实,让无声化为有声,让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生活图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使学生身心愉悦,乐学不倦,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要多走近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弯下腰去和学生沟通,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唤起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如教学“确定位置(一)”一课时,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文本的主题图,让小学生自主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在座位图的下面和左面展示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确定两条线上的坐标,让每个位置上显出小圆点和许多横竖虚线,然后把坐位图删除,只剩下坐标图。变单调呆板的学习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自主体验,把形象的坐位图转换成抽象的坐标图,使学生清楚位置的确定方法。学生参与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养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习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新知,寓教于乐,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学生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爱学、乐学,忘记疲劳,在互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彰显了多媒体的魅力,课堂生机勃勃[2]。
动手操作,乐学不倦 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操作,能够促进知识的内化。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对几何形体的组合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学生思维困惑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呈现“旋转”“平移”“切割”等动态形成过程,有利于点拨疏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小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移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过程,继而导出面积公式。可是,有的学生通过操作对转化的过程还是不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妙用多媒体进行剪、拼、移的操作,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把转化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和课本情境有效整合,环环相扣,新奇、刺激而又充满挑战,学生在愉快的演示操作中掌握了抽象的數学知识,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乐学不倦,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3]。
拓宽视野,张扬个性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打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在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创设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做”,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跃学生的身心、拓展思维、展现个性差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个性独特、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教师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任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如:学校运动场长90米,宽65米,为了增加活动场地,运动场长增加20米,宽增加30米,运动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审题后,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教师按题意运用课件演示运动场的扩大,然后把扩大部分的长方形面积涂上红色。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不是运动场所增加的面积,然后在课件的帮助下运用多种方法求出增加的面积。教师因势利导,把抽象乏味的应用题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使学生个性张扬。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活跃课堂氛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了学生的数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字化用户,2013(5):54.
[2]田学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及其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7):11-12.
[3]谢宇萍.建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J].数字化用户,201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