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译是指“对口头表达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联络口译主要指外事联络和外事接待工作中的口译工作,涉及迎送来宾、商务洽谈、旅游接待、会展会务、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常常需要应对很多的口译突发状况、恶劣的现场环境、高准确度要求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等问题。而任何的口译失误往往造成信息传达不到位或者误译的情况,会给相关各方带来许多麻烦。本文分析了联络口译中常见的难点,并通过分析给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联络口译 难点 分析 策略
口译是一种在两种语言间进行的意义转述活动,它具有现场性、即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口译要求译员在听到源语信息的同时或之后,迅即完成语言词义的转换。在口译现场译员不会有机会查字典或资料,更不可能在现场仔细推敲或向有经验的同行求教,为保证交流的有效和通畅,他必须将要传达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传递给交流的双方。而且口译活动的过程和现场环境往往不会十全十美,也会对译员的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而这些麻烦是书本中和译前准备中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针对这些不理想因素,除了要求译员具有常规的扎实语言基本功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外,随机应变地处理事务的能力是保证现场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素养,本文分析了联络口译中经常会遇到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难点分析
1.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在联络口译中,因为活动空间大、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各种状况都可能发生。例如在专家农场考察的口译活动中,因为考察基地地域差距大,且涉及农产品种植基地、仓储基地、购物、宴请等很多不同场合,两位专家接触的对象包括当地农民、农场主、地方官员、企业在各个地区的督导员、商贩等。口译中很多的突发事件无法料想和预防:(1)环境多变性。由于或公或私的原因,陪同对象的行程随时可能更改,译员很可能不知道下一站会去哪里、面临什么状况、需要哪些口译准备和日常准备;(2)长时间高负荷工作。陪同对象可能因为工作需要或者对口译工作不了解,可能会要求口译员一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而且中途没有休息,这对译员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都是较大的考验。
2.现场口译环境恶劣障碍。相比于会议口译,联络口译的现场环境不一定是在安静整洁的会议室,有可能是工厂考察、逛街购物、实地考察等等任何可能设想的情景。在这种不可控的情况下常常会面临以下难题:(1)现场环境难以实现顺畅沟通。比如声音嘈杂,人来人往交叉穿行等;(2)现场环境无法借助外力完成口译工作。比如通讯中断无法查阅或者请教当场人员专业词汇或知识,只能靠自己随机应变;
3.专业知识及词汇要求高。译员虽然要求又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毕竟不是全才,有些专业知识和词汇也未必全部掌握。但是由于陪同口译话题的随意性更大,无法避免谈论的内容涉及机械、法律、医学等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讲话人所讲的每一句话,口译人员需准确无误地表达讲话人的语意,否则,口译的准确度会现场得到考验,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不堪后果,也会失去客户对译员的信任。
二、应对策略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所以,根据口译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1.根据不同的诱发因素应变突发事件。(1)由于言语不当或者文化差异导致的突发事件,译员要采取删译法灵活删除将不当或过激言论;用增译法将文化背景解释清楚以便于双方交流的目的;(2)对于现场环境复杂,“人多嘴杂”状况,译员要采取简译法对原话进行高度的概括,传达对话精髓以顺畅沟通,达到“宾主皆尽欢”的效果。
2.针对口译现场环境恶劣的状况,主要方法是在口译过程中学习,即口译现场的现学现用,包括:(1)补习。对实际口译工作的需要、而对在上岗前自己尚未掌握以及已遗忘的专业知识、术语和词汇等。(2)事后补习。在口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个别难点,事后要补充相关知识。(3)请教。教是指译员就口译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疑难向中方或外方专业人员讨教,以便更好地完成口译工作
3.专业知识和词汇的积累。口译活动要求译员是“百事通”,平时要注重广泛的知识积累。但是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译员需要有充足的译前准备。一般而言是根据提供的资料和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口译内容的大概范围和方向,然后搜集资料。有效方法是通过阅读有关技术资料、图纸等来搜集专业术语、词汇等。在阅读了相当的资料及图纸之后,自己手头就可积累一份自编的专业术语和词汇手册。对于缩略词,也要留心积累。遇到不懂的可以现场请发言人解释。也可以咨询中方或外放是否有相关文献或者书籍可以帮助理解专业知识的。
综上所述,口译人员除了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素质,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现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口译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7-8.
[2]姜勇.陪同口译中的突发情况及其处理[J].科技信息,2007, (5):123-124.
[3]Mark Shuttleworth
【关键词】联络口译 难点 分析 策略
口译是一种在两种语言间进行的意义转述活动,它具有现场性、即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口译要求译员在听到源语信息的同时或之后,迅即完成语言词义的转换。在口译现场译员不会有机会查字典或资料,更不可能在现场仔细推敲或向有经验的同行求教,为保证交流的有效和通畅,他必须将要传达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传递给交流的双方。而且口译活动的过程和现场环境往往不会十全十美,也会对译员的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而这些麻烦是书本中和译前准备中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针对这些不理想因素,除了要求译员具有常规的扎实语言基本功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外,随机应变地处理事务的能力是保证现场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素养,本文分析了联络口译中经常会遇到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难点分析
1.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在联络口译中,因为活动空间大、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各种状况都可能发生。例如在专家农场考察的口译活动中,因为考察基地地域差距大,且涉及农产品种植基地、仓储基地、购物、宴请等很多不同场合,两位专家接触的对象包括当地农民、农场主、地方官员、企业在各个地区的督导员、商贩等。口译中很多的突发事件无法料想和预防:(1)环境多变性。由于或公或私的原因,陪同对象的行程随时可能更改,译员很可能不知道下一站会去哪里、面临什么状况、需要哪些口译准备和日常准备;(2)长时间高负荷工作。陪同对象可能因为工作需要或者对口译工作不了解,可能会要求口译员一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而且中途没有休息,这对译员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都是较大的考验。
2.现场口译环境恶劣障碍。相比于会议口译,联络口译的现场环境不一定是在安静整洁的会议室,有可能是工厂考察、逛街购物、实地考察等等任何可能设想的情景。在这种不可控的情况下常常会面临以下难题:(1)现场环境难以实现顺畅沟通。比如声音嘈杂,人来人往交叉穿行等;(2)现场环境无法借助外力完成口译工作。比如通讯中断无法查阅或者请教当场人员专业词汇或知识,只能靠自己随机应变;
3.专业知识及词汇要求高。译员虽然要求又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毕竟不是全才,有些专业知识和词汇也未必全部掌握。但是由于陪同口译话题的随意性更大,无法避免谈论的内容涉及机械、法律、医学等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讲话人所讲的每一句话,口译人员需准确无误地表达讲话人的语意,否则,口译的准确度会现场得到考验,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不堪后果,也会失去客户对译员的信任。
二、应对策略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所以,根据口译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1.根据不同的诱发因素应变突发事件。(1)由于言语不当或者文化差异导致的突发事件,译员要采取删译法灵活删除将不当或过激言论;用增译法将文化背景解释清楚以便于双方交流的目的;(2)对于现场环境复杂,“人多嘴杂”状况,译员要采取简译法对原话进行高度的概括,传达对话精髓以顺畅沟通,达到“宾主皆尽欢”的效果。
2.针对口译现场环境恶劣的状况,主要方法是在口译过程中学习,即口译现场的现学现用,包括:(1)补习。对实际口译工作的需要、而对在上岗前自己尚未掌握以及已遗忘的专业知识、术语和词汇等。(2)事后补习。在口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个别难点,事后要补充相关知识。(3)请教。教是指译员就口译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疑难向中方或外方专业人员讨教,以便更好地完成口译工作
3.专业知识和词汇的积累。口译活动要求译员是“百事通”,平时要注重广泛的知识积累。但是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译员需要有充足的译前准备。一般而言是根据提供的资料和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口译内容的大概范围和方向,然后搜集资料。有效方法是通过阅读有关技术资料、图纸等来搜集专业术语、词汇等。在阅读了相当的资料及图纸之后,自己手头就可积累一份自编的专业术语和词汇手册。对于缩略词,也要留心积累。遇到不懂的可以现场请发言人解释。也可以咨询中方或外放是否有相关文献或者书籍可以帮助理解专业知识的。
综上所述,口译人员除了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素质,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现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口译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7-8.
[2]姜勇.陪同口译中的突发情况及其处理[J].科技信息,2007, (5):123-124.
[3]Mark Shuttlew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