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所谓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学习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使之达到较高水平,从而丰富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心理健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框架,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身的悟性、个性及审美性。语文教材中不乏流露着浓烈情感的作品,如朱自清在父亲的“背影”中讲述的浓浓舐犊之情,“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羚羊木雕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这些洋溢着浓烈情感的文章无时不在感染着读者,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挖掘出作品的这些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手段,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有效利用以下几点。
一、设置语境,营造情感氛围
设置语境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语境的设计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是以讲一个小故事进行语境设置的: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进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悲壮。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羊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融入课文。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播放了这首歌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学生体会到千里冰封、粉妆玉砌的美景,然后配乐朗读,则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昂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情感。
三、动情晓理,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还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如在教学《背影》时,我注意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动情之作,表现的是浓浓的舐犊之情,于是引导学生进入美文赏析,体会父爱的伟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的爱无声却有形,是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使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浓浓的亲情。这既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着眼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有那样的感悟呢?联系历史背景,学生会更深切地明白,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并告诉学生: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和情操的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生命个体,把培养完善的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吕 行)
一、设置语境,营造情感氛围
设置语境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语境的设计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是以讲一个小故事进行语境设置的: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进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悲壮。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羊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融入课文。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播放了这首歌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学生体会到千里冰封、粉妆玉砌的美景,然后配乐朗读,则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昂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情感。
三、动情晓理,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还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如在教学《背影》时,我注意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动情之作,表现的是浓浓的舐犊之情,于是引导学生进入美文赏析,体会父爱的伟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的爱无声却有形,是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使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浓浓的亲情。这既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着眼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有那样的感悟呢?联系历史背景,学生会更深切地明白,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并告诉学生: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和情操的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生命个体,把培养完善的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