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课堂游离行为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对课堂游离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游离行为;调控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干扰教学的现象,使教学无法进行。通过控制学生课堂游离行为,提高学生注意力,游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以内化,言行习惯得以熏陶,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个性特长得以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升。
一、 通过实施“小定位、缓推进,大合作、重达标”的教学策略,限制学生的课堂游离行为
小定位就是降低起点和要求。操作中定准“三低”:一是放低知识起点。每学期始,各学校就组织各班级任课教师,对每名学生的各科学习基础、综合素质进行集体会诊。然后组织各年级学科备课组对本学科整体学情进行归类梳理,理清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科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日,结合学科整体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知识的起点降低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标准。二是降低理解起点。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特别是例题、案例等,进行适度调整,改编为学生日常接触、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三是放低训练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练习题组、实践操作内容等,弃难取简,以“让学生能够正确完成或回答”为标准,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缓推进就是放缓坡度和进度。在放缓教学坡度方面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加密知识衔接度。二是增强题型相似度。在放缓教学进度方面关注三类时段:学年或学期伊始时放慢进度,使师生能够相互适应,打好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处理教学重难点时放慢进度,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训练;阶段复习时放慢进度,使教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知识。
大合作就是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具体运作中,抓实四个方面:一是合理设置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设置若干个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借鉴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在小组内部设立定期轮换的小组长、记录员、协作员、汇报员各一名,并明确其职责,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落实捆绑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对某一学生的评价视为对小组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协作与帮扶。四是引导良性竞争。将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表现等全部纳入评价内容之中,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实行加分奖励,每周汇总各小组得分情况,从而形成小组间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重达标就是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当堂达成所在层面的学习目标。对此,重点是抓紧三个环节:一是分层设置达成目标,二是精心设计达标检测题目,三是强化跟踪辅导。
二、 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减少学生课堂游离行为
一是由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我们的课堂只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两个方面,忽视了艺术、运动、空间关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和幽默等其他方面,这是不全面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所以,我们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不能笼统地讲哪个学生更聪明,要具体地讲哪个学生在哪个方面更聪明,要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评价时要考虑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立多种奖项,如积极发言、最佳辩手、最具智慧、最有进步、最佳合作、最准确、最快速度、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课堂最佳表现奖等等,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由给学生浇水向教会学生找水转变。我们要教会学生找水,让学生自己发现水源,并把它开发出来,自我完善、提高。浇水是一次性的,被动接受式的,获得知识是有限的,而找水是主动式的,获得的知识是无限的,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 打造班级课堂文化,加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降低学生课堂游离行为的发生
打造班级文化特色,通过班级励志主题班会、名家讲坛等活动,形成一股昂扬向上的风气;通过本土特色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长,以特长展示激发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启智、明理、导行,让文化对课堂游离说“不”。教师注重教法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法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情感游离者,着重解决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案例教育、心理讲座等形式,消除情感游离者的心理阴霾,通过阳光伙伴、爱心互动、真诚合作等方式,唤醒情感游离者的进取之心,让情感游离者摆脱困境,自觉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四、 把游戏、竞争激励机制引入课堂,控制学生课堂游离行为
小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对竞争充满热情。教育实践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抢答、辩论、游戏、角色表演等策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会让学生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机智地调控课堂,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一无所获,走形式而不重内容的现象,避免由于不公平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問题。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办法,利用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竞争和有效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
邱风美,王志敬,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小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游离行为;调控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干扰教学的现象,使教学无法进行。通过控制学生课堂游离行为,提高学生注意力,游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以内化,言行习惯得以熏陶,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个性特长得以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升。
一、 通过实施“小定位、缓推进,大合作、重达标”的教学策略,限制学生的课堂游离行为
小定位就是降低起点和要求。操作中定准“三低”:一是放低知识起点。每学期始,各学校就组织各班级任课教师,对每名学生的各科学习基础、综合素质进行集体会诊。然后组织各年级学科备课组对本学科整体学情进行归类梳理,理清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科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日,结合学科整体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知识的起点降低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标准。二是降低理解起点。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特别是例题、案例等,进行适度调整,改编为学生日常接触、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三是放低训练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练习题组、实践操作内容等,弃难取简,以“让学生能够正确完成或回答”为标准,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缓推进就是放缓坡度和进度。在放缓教学坡度方面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加密知识衔接度。二是增强题型相似度。在放缓教学进度方面关注三类时段:学年或学期伊始时放慢进度,使师生能够相互适应,打好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处理教学重难点时放慢进度,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训练;阶段复习时放慢进度,使教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知识。
大合作就是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具体运作中,抓实四个方面:一是合理设置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设置若干个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借鉴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在小组内部设立定期轮换的小组长、记录员、协作员、汇报员各一名,并明确其职责,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落实捆绑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对某一学生的评价视为对小组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协作与帮扶。四是引导良性竞争。将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表现等全部纳入评价内容之中,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实行加分奖励,每周汇总各小组得分情况,从而形成小组间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重达标就是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当堂达成所在层面的学习目标。对此,重点是抓紧三个环节:一是分层设置达成目标,二是精心设计达标检测题目,三是强化跟踪辅导。
二、 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减少学生课堂游离行为
一是由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我们的课堂只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两个方面,忽视了艺术、运动、空间关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和幽默等其他方面,这是不全面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所以,我们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不能笼统地讲哪个学生更聪明,要具体地讲哪个学生在哪个方面更聪明,要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评价时要考虑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立多种奖项,如积极发言、最佳辩手、最具智慧、最有进步、最佳合作、最准确、最快速度、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课堂最佳表现奖等等,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由给学生浇水向教会学生找水转变。我们要教会学生找水,让学生自己发现水源,并把它开发出来,自我完善、提高。浇水是一次性的,被动接受式的,获得知识是有限的,而找水是主动式的,获得的知识是无限的,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 打造班级课堂文化,加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降低学生课堂游离行为的发生
打造班级文化特色,通过班级励志主题班会、名家讲坛等活动,形成一股昂扬向上的风气;通过本土特色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长,以特长展示激发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启智、明理、导行,让文化对课堂游离说“不”。教师注重教法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法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情感游离者,着重解决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案例教育、心理讲座等形式,消除情感游离者的心理阴霾,通过阳光伙伴、爱心互动、真诚合作等方式,唤醒情感游离者的进取之心,让情感游离者摆脱困境,自觉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四、 把游戏、竞争激励机制引入课堂,控制学生课堂游离行为
小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对竞争充满热情。教育实践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抢答、辩论、游戏、角色表演等策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会让学生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机智地调控课堂,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一无所获,走形式而不重内容的现象,避免由于不公平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問题。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办法,利用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竞争和有效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
邱风美,王志敬,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