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始于思,思源于疑",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问卷调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分析中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现状,并提出让学生“想问”、“要问”、“敢问”、“会问”、“有机会问”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提问能力;中学物理;改进策略
一、引言
科学的进步来源于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科学何能进步?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也不会提出问题,只会死记硬背地记住已有的结论,背定理,代公式,解答早就有了答案的习题,怎么能够使创造人才脱颖而出?教育怎么能够达到先进水平?
二、对中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现状的分析
1.课前无提问习惯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提问,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而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也仅仅是走马观花过一遍教材,没有提出问题或划出重点难点的习惯。
2.课堂提问机会不多
在中学的物理课堂中,学生如果有问题,更偏向于课后再向教师提问,由于学生的惰性,要是课后不及时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数以不了了之处理。更多学生在课堂上有了问题时是默然不动,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
3.课堂提问水平不高
由于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建构主义的教育观也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让学生自己提问的环节。而学生所能提出的问题也大多数是与新的知识点有关的或是如何解题方面的问题。
4.课后问题提出的广阔性不足
学生在课后所能提出的问题也大多数是课后作业中不懂的问题,而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所能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较少。
三、对中学生提问能力现状的改进策略
由于近些年来教育界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学的魏红保老师就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条件,然后教会学生提问方法,最后给学生提问时间的经验;江苏省江安市赵学新老师则能过“挑刺”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们提出的一些改进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
许多的研究表明,当被调查者了解自己所要进行的行为的目的时候,调查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之初,就应该向学生明确提问的意义与好处.在这方面,引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可以起到生动的教育作用.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教师、书本上的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打破对教师与书本的迷信等等。以此激发学生“想问”的心理。
(二)设置问题情景,营造提问氛围,让学生“要问”
学生面对着熟悉的景物时总是处于一种漠视的态度。教师可以多为他们创建各种新鲜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上《自由落体运动》这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轻重物下降孰快孰慢的疑问,然后教师可播放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有关于对落体运动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再一次进入问题情景中,引起学生对两位科学家对落体问题观点冲突的思考.然后提出“轻重物下降快慢与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之类的问题……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加学生自信,让学生“敢问”
许多学生不敢问的一个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必须做到无论学生提出多么“低级”的问题也必须面带微笑,鼓励并表扬学生的这个举动,也必须严肃地对这个问题,同时,对其他学生嘲笑的举动应给予制止,这不仅仅是增加了提问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增加了其它学生的自信心。
(四)培养提问技能,注意示范提问,让学生“会问”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提问,教师可以举许多示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当教师举出示范性的问题后,可以鼓励学生也提出类似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创新意义的问题。
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习惯或是所学的知识较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指定小组内某位成员提问。例如,在上《加速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观察录像等方法提供疾驰的火车和飞跑以及运动员奔跑的背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观看并在小组之间组织提问竞赛,比以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物理问题又多又好.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会提问,提出的问题或很偏,或很肤浅,有些问题连教师都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教师自己可以先就这些现象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到学生发问,如“这里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还是平均速度?”“能否用图像来进行描述?”等,再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学生学会一定的提问方法,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示范提问后,就能在上述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拐弯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还有没有加速度?”之类的关于加速度的外延性的问题。如果教师继续深入加以引导,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具有新意的问题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五)畅通解答渠道,提供提问时间,让学生“有机会问”
在学生学会提问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通道。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留下几分钟,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当场解答,也可以再反馈回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指定某个同学下堂课解答。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问题卡片的形式,利用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强制学生提出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教师都需要认真一一对待。如此,还有许多方法,都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的,让学生“有机会问”。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学生物理课前、课堂、课后提问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由于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时日尚浅,本文所提到的一些理论和策略不成熟之处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洋、申继亮.阅读理解情境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2]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以及培养措施[J].江西教育.2005
本文通过对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问卷调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分析中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现状,并提出让学生“想问”、“要问”、“敢问”、“会问”、“有机会问”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提问能力;中学物理;改进策略
一、引言
科学的进步来源于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科学何能进步?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也不会提出问题,只会死记硬背地记住已有的结论,背定理,代公式,解答早就有了答案的习题,怎么能够使创造人才脱颖而出?教育怎么能够达到先进水平?
二、对中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现状的分析
1.课前无提问习惯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提问,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而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也仅仅是走马观花过一遍教材,没有提出问题或划出重点难点的习惯。
2.课堂提问机会不多
在中学的物理课堂中,学生如果有问题,更偏向于课后再向教师提问,由于学生的惰性,要是课后不及时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数以不了了之处理。更多学生在课堂上有了问题时是默然不动,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
3.课堂提问水平不高
由于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建构主义的教育观也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让学生自己提问的环节。而学生所能提出的问题也大多数是与新的知识点有关的或是如何解题方面的问题。
4.课后问题提出的广阔性不足
学生在课后所能提出的问题也大多数是课后作业中不懂的问题,而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所能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较少。
三、对中学生提问能力现状的改进策略
由于近些年来教育界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学的魏红保老师就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条件,然后教会学生提问方法,最后给学生提问时间的经验;江苏省江安市赵学新老师则能过“挑刺”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们提出的一些改进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
许多的研究表明,当被调查者了解自己所要进行的行为的目的时候,调查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之初,就应该向学生明确提问的意义与好处.在这方面,引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可以起到生动的教育作用.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教师、书本上的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打破对教师与书本的迷信等等。以此激发学生“想问”的心理。
(二)设置问题情景,营造提问氛围,让学生“要问”
学生面对着熟悉的景物时总是处于一种漠视的态度。教师可以多为他们创建各种新鲜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上《自由落体运动》这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轻重物下降孰快孰慢的疑问,然后教师可播放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有关于对落体运动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再一次进入问题情景中,引起学生对两位科学家对落体问题观点冲突的思考.然后提出“轻重物下降快慢与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之类的问题……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加学生自信,让学生“敢问”
许多学生不敢问的一个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必须做到无论学生提出多么“低级”的问题也必须面带微笑,鼓励并表扬学生的这个举动,也必须严肃地对这个问题,同时,对其他学生嘲笑的举动应给予制止,这不仅仅是增加了提问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增加了其它学生的自信心。
(四)培养提问技能,注意示范提问,让学生“会问”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提问,教师可以举许多示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当教师举出示范性的问题后,可以鼓励学生也提出类似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创新意义的问题。
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习惯或是所学的知识较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指定小组内某位成员提问。例如,在上《加速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观察录像等方法提供疾驰的火车和飞跑以及运动员奔跑的背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观看并在小组之间组织提问竞赛,比以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物理问题又多又好.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会提问,提出的问题或很偏,或很肤浅,有些问题连教师都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教师自己可以先就这些现象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到学生发问,如“这里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还是平均速度?”“能否用图像来进行描述?”等,再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学生学会一定的提问方法,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示范提问后,就能在上述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拐弯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还有没有加速度?”之类的关于加速度的外延性的问题。如果教师继续深入加以引导,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具有新意的问题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五)畅通解答渠道,提供提问时间,让学生“有机会问”
在学生学会提问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通道。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留下几分钟,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当场解答,也可以再反馈回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指定某个同学下堂课解答。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问题卡片的形式,利用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强制学生提出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教师都需要认真一一对待。如此,还有许多方法,都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的,让学生“有机会问”。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学生物理课前、课堂、课后提问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由于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时日尚浅,本文所提到的一些理论和策略不成熟之处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洋、申继亮.阅读理解情境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2]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以及培养措施[J].江西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