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最近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味。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曾经无比羡慕上课时学生都能专心、安静地听讲的班级,可是直到那一节课,我才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是多么的优秀、聪明和爱动脑筋,孩子们是多么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那节课上的是一下语文第20课《司马光》,读到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的那一段时,有个孩子高举着双手要提问,我正讲得起兴,不希望有人来打断,可他偏偏高举着一只手不放。看他着急的样子,我只好先让他提问,他说:“老师,万一司马光砸的那口缸是钢的或者铁的,砸不动怎么办?”我一听有点懵:竟然还有这样的问题?我当时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古时候的缸大部分都是瓷的,一般没有钢铁做的缸。还提醒那个孩子要提一些和课文相关的问题。
下课后我跟同事聊起了这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觉得挺有意思,当然还有点无奈:竟然会提这样无厘头的、没有价值的问题,简直是稀奇古怪啊!有位老师跟我说,学生提问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要引导他们学会提问,提出和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呢?”我在心中进行了思考,可是越思考却越发现,这个孩子的问题看似没价值,实际上却很有价值。《司马光》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除了识字写字读文等基本要求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体会遇到困难不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的道理。司马光遇到这样的事情能想出办法,那么我们遇到其他新问题时能想出相应的办法吗?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如果当时的瓷缸变成了现在的铁缸,或者变成了河水、湖水、江水,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救起这些落水的人呢?这时候还能用司马光砸缸的方法吗?显然不能,那我们此时的讨论可否帮助孩子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尽快地、更直接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这样的探讨,其实不仅仅是一次讨论,还是一次安全教育,也许,如果早有了这样的安全教育,就不会发生前些天大学生出游,自己明明不会游泳却还是为了救落水者而失去生命的悲剧了。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一课都有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的要求,一起讨论怎么从铁制的缸里或江河湖水里救出落水的孩子,不正是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吗?
这次的反思还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今人常常指责中国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了大批应试天才和实践的庸才,那么我们是怎么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呢?说不定,就是从这个“没价值”的问题开始的,教师常常为了自己教学步骤的正常进行而让孩子时刻跟着自己的步子走,对孩子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是不置可否或者简单否定,甚至还会对一些古怪的看似和课文毫无关系的问题进行批评指正,可是,也许正是在这种简单的否定和自以为是的“正确”中抹杀了孩子爱动脑筋、爱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天赋!教师们,注重生成吧,也许,我资历尚浅,没有权利来下这个结论,但是请你一定记得回头想一想,孩子无厘头的问题是否真的毫无根据、毫无缘由,是否真的是一点价值都没有。请给孩子多一些提问的权利吧,还孩子一个真正的自由发言权,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开动脑筋,去寻求属于自己的思想力、创造力。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小学 310016 )
那节课上的是一下语文第20课《司马光》,读到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的那一段时,有个孩子高举着双手要提问,我正讲得起兴,不希望有人来打断,可他偏偏高举着一只手不放。看他着急的样子,我只好先让他提问,他说:“老师,万一司马光砸的那口缸是钢的或者铁的,砸不动怎么办?”我一听有点懵:竟然还有这样的问题?我当时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古时候的缸大部分都是瓷的,一般没有钢铁做的缸。还提醒那个孩子要提一些和课文相关的问题。
下课后我跟同事聊起了这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觉得挺有意思,当然还有点无奈:竟然会提这样无厘头的、没有价值的问题,简直是稀奇古怪啊!有位老师跟我说,学生提问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要引导他们学会提问,提出和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呢?”我在心中进行了思考,可是越思考却越发现,这个孩子的问题看似没价值,实际上却很有价值。《司马光》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除了识字写字读文等基本要求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体会遇到困难不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的道理。司马光遇到这样的事情能想出办法,那么我们遇到其他新问题时能想出相应的办法吗?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如果当时的瓷缸变成了现在的铁缸,或者变成了河水、湖水、江水,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救起这些落水的人呢?这时候还能用司马光砸缸的方法吗?显然不能,那我们此时的讨论可否帮助孩子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尽快地、更直接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这样的探讨,其实不仅仅是一次讨论,还是一次安全教育,也许,如果早有了这样的安全教育,就不会发生前些天大学生出游,自己明明不会游泳却还是为了救落水者而失去生命的悲剧了。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一课都有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的要求,一起讨论怎么从铁制的缸里或江河湖水里救出落水的孩子,不正是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吗?
这次的反思还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今人常常指责中国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了大批应试天才和实践的庸才,那么我们是怎么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呢?说不定,就是从这个“没价值”的问题开始的,教师常常为了自己教学步骤的正常进行而让孩子时刻跟着自己的步子走,对孩子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是不置可否或者简单否定,甚至还会对一些古怪的看似和课文毫无关系的问题进行批评指正,可是,也许正是在这种简单的否定和自以为是的“正确”中抹杀了孩子爱动脑筋、爱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天赋!教师们,注重生成吧,也许,我资历尚浅,没有权利来下这个结论,但是请你一定记得回头想一想,孩子无厘头的问题是否真的毫无根据、毫无缘由,是否真的是一点价值都没有。请给孩子多一些提问的权利吧,还孩子一个真正的自由发言权,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开动脑筋,去寻求属于自己的思想力、创造力。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小学 310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