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含“金”量最高的回家,主人公是画家刘小东。他回了一趟家,《金城小子》拿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2011年最浩浩荡荡的回家,主人公是320位得到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连锁集团提供往返机票的普通人。他们在一年将尽时,被提醒回家看看,而且免费。
刘小东的家在辽宁金城,一个以造纸业为支柱产业的小镇。“1980年,我17岁,离开老家金城去北京读书,然后工作至今。30年来,每逢春节我还是回金城的,每次都和几个小时候的朋友吃喝玩乐;他们仍然生活在这里,有的依然在小城里的工厂当工人,有的已经下岗……现在,小时侯的朋友都胖了。当年,为了考上美术院校,我画过他们;30年过去了,我再一次画他们,趁着现在他们还没全部下岗。”当26幅全新油画,两百多篇生活记录以及台湾导演侯孝贤跟随拍摄的纪录片一齐展示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近4个月的回家见闻已成艺术品。
刘小东的回家更像是一次田野调查,一次扫描式的“观看”。他的记忆和视觉,在故乡被同时调动,并冲撞起来:“(这里)生活着几千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附近的农民。1950年代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厂宏伟高大,几十米的烟囱浓烟滚滚,汽笛声响,上下班的工人人潮汹涌,家属们就住在附近低矮的平房里。慢慢地,住宅间的农田河沟被楼房填满了,慢慢地国营转制,工厂再也不热闹了,厂房几乎被新盖的楼房淹没,就像眼看着一支军队全部变成了后勤人员,前方打仗已经没有了战士。城市化进程使我们坐火车看到的田野越来越少,一片一片楼房相连。我们忽然发现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街上走的都是后勤人员,都是买卖人,工人阶级被淹没了。我们忽然发现我们都是城里人,我们的故乡都被楼房盘踞,我们都是没有故乡的城里人。”
刘小东以他的回家,揭示了更多人回家的背景:他们现在居住的這个家,跟他们出生时的那个家,相隔千万里——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遥远,更是时间性的:不过短短几十年,从这个家回到那个家,却像是从现代回到古代,从消费娱乐型社会回到农业、工业社会,尽管后者也渐渐弥漫开消费娱乐的气质来。
就回家而言,外在的背景与时代相关,内在的线索由时间引领:一个5岁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一个15岁少年从寄宿学校回家,一个35岁中年带着妻儿回老家,意义是不同的。大体上,依附性越来越弱,次数越来越少,一个家庭衍变成两个或几个。家,长成了一棵树的形状。人像树叶,随风飘荡。
但树总在那儿,树是有根的。在上海飞往成都的“爱家航班”上,老家四川自贡的郭敬明说:“家给我的不单单是户口簿上出生地一栏的内容,更塑造了我的个性,赋予我整个灵魂的内核。”
口音、口味、发肤、神态、举止、性情……任你用其他东西包裹得再灿烂,你的身上,还是透露着千万条与“家”有关的信息,就像一块胎记,抹也抹不掉。
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2011年,家居流通业领导品牌红星美凯龙集团发起倡议,将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爱家日”。今年,一个甜甜暖暖的声音在年尾响起——爱,经不起等待,爱家日,用爱行动,刻不容缓。
这家企业花了不少心思设计了一些跟家有关的活动,除了开头提到的“爱家航班”,还设立了“爱家时间计算器”,算算陪伴家人的时间——超过50万人参加了这项测试,结果许多人惊觉,自己分给家人的时间是那么可怜。由此,在微博上引发的围绕家的抒情和忏悔表明,大家对这个议题是颇有共鸣的。
大凡设立“节日”的议题(人群、职业、疾病等等)多半是弱势的、需要关照的、带着社会问题的,像妇女节、儿童节、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艾滋病日,每到这一天,总有一些申诉和呼吁,总有一些亏欠,总让人一眼望见倡议口号的反面。现在生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爱家日”,让人疑心是不是眼下不爱家的人多起来了。
出土甲骨片上的“家”字,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房舍有关,下面是“豕”,即野猪。最早的房舍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而野猪是难得的祭品,所以远古时代的“家”与隆重的祭祀有关,是“礼”的一种。
演化到小篆的“家”,字形变得优美。《说文解字》里释义:家,居也。就是住地。佛教《象迹喻大经》中讲得具体:“如以木材、瓦砾、泥土,覆盖虚空,称之为家屋。”然而有屋并不等于有家。
一个醉汉躺在美国洛杉矶街头,警察扶起来一看,是当地富翁,说,我送你回家吧。有钱人说:“家?我没有家。”
“那是什么?”警察指着不远处的别墅问。
“那是我的房子。”
郑玄在《周礼》中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世记》)讲的都是这层意思:家中得有人,至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如果添了孩子,就是西方人类学家所指的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和未婚孩子组成的包含两代人的家庭。乔治
2011年最浩浩荡荡的回家,主人公是320位得到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连锁集团提供往返机票的普通人。他们在一年将尽时,被提醒回家看看,而且免费。
刘小东的家在辽宁金城,一个以造纸业为支柱产业的小镇。“1980年,我17岁,离开老家金城去北京读书,然后工作至今。30年来,每逢春节我还是回金城的,每次都和几个小时候的朋友吃喝玩乐;他们仍然生活在这里,有的依然在小城里的工厂当工人,有的已经下岗……现在,小时侯的朋友都胖了。当年,为了考上美术院校,我画过他们;30年过去了,我再一次画他们,趁着现在他们还没全部下岗。”当26幅全新油画,两百多篇生活记录以及台湾导演侯孝贤跟随拍摄的纪录片一齐展示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近4个月的回家见闻已成艺术品。
刘小东的回家更像是一次田野调查,一次扫描式的“观看”。他的记忆和视觉,在故乡被同时调动,并冲撞起来:“(这里)生活着几千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附近的农民。1950年代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厂宏伟高大,几十米的烟囱浓烟滚滚,汽笛声响,上下班的工人人潮汹涌,家属们就住在附近低矮的平房里。慢慢地,住宅间的农田河沟被楼房填满了,慢慢地国营转制,工厂再也不热闹了,厂房几乎被新盖的楼房淹没,就像眼看着一支军队全部变成了后勤人员,前方打仗已经没有了战士。城市化进程使我们坐火车看到的田野越来越少,一片一片楼房相连。我们忽然发现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街上走的都是后勤人员,都是买卖人,工人阶级被淹没了。我们忽然发现我们都是城里人,我们的故乡都被楼房盘踞,我们都是没有故乡的城里人。”
刘小东以他的回家,揭示了更多人回家的背景:他们现在居住的這个家,跟他们出生时的那个家,相隔千万里——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遥远,更是时间性的:不过短短几十年,从这个家回到那个家,却像是从现代回到古代,从消费娱乐型社会回到农业、工业社会,尽管后者也渐渐弥漫开消费娱乐的气质来。
就回家而言,外在的背景与时代相关,内在的线索由时间引领:一个5岁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一个15岁少年从寄宿学校回家,一个35岁中年带着妻儿回老家,意义是不同的。大体上,依附性越来越弱,次数越来越少,一个家庭衍变成两个或几个。家,长成了一棵树的形状。人像树叶,随风飘荡。
但树总在那儿,树是有根的。在上海飞往成都的“爱家航班”上,老家四川自贡的郭敬明说:“家给我的不单单是户口簿上出生地一栏的内容,更塑造了我的个性,赋予我整个灵魂的内核。”
口音、口味、发肤、神态、举止、性情……任你用其他东西包裹得再灿烂,你的身上,还是透露着千万条与“家”有关的信息,就像一块胎记,抹也抹不掉。
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2011年,家居流通业领导品牌红星美凯龙集团发起倡议,将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爱家日”。今年,一个甜甜暖暖的声音在年尾响起——爱,经不起等待,爱家日,用爱行动,刻不容缓。
这家企业花了不少心思设计了一些跟家有关的活动,除了开头提到的“爱家航班”,还设立了“爱家时间计算器”,算算陪伴家人的时间——超过50万人参加了这项测试,结果许多人惊觉,自己分给家人的时间是那么可怜。由此,在微博上引发的围绕家的抒情和忏悔表明,大家对这个议题是颇有共鸣的。
大凡设立“节日”的议题(人群、职业、疾病等等)多半是弱势的、需要关照的、带着社会问题的,像妇女节、儿童节、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艾滋病日,每到这一天,总有一些申诉和呼吁,总有一些亏欠,总让人一眼望见倡议口号的反面。现在生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爱家日”,让人疑心是不是眼下不爱家的人多起来了。
出土甲骨片上的“家”字,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房舍有关,下面是“豕”,即野猪。最早的房舍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而野猪是难得的祭品,所以远古时代的“家”与隆重的祭祀有关,是“礼”的一种。
演化到小篆的“家”,字形变得优美。《说文解字》里释义:家,居也。就是住地。佛教《象迹喻大经》中讲得具体:“如以木材、瓦砾、泥土,覆盖虚空,称之为家屋。”然而有屋并不等于有家。
一个醉汉躺在美国洛杉矶街头,警察扶起来一看,是当地富翁,说,我送你回家吧。有钱人说:“家?我没有家。”
“那是什么?”警察指着不远处的别墅问。
“那是我的房子。”
郑玄在《周礼》中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世记》)讲的都是这层意思:家中得有人,至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如果添了孩子,就是西方人类学家所指的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和未婚孩子组成的包含两代人的家庭。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