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oh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意识是在不断的体育实践当中逐渐的培养起来的,培养高中生的体育意识是一个比较艰难而且比较漫长的教育过程,只有很好的培养出学生的体育意识,才能实现体育的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高中体育终身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高中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
  我国的高中生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而且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的也不是很深刻,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有限,对于体育意识非常的薄弱。在高中的体育教学当中,老师们往往仅仅对于学生的身体和技能方面进行了教育,而忽视了对于运动能力以及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兴趣和体育意识方面的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是相当的缺乏的,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由于在高中阶段,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很多同学就会放弃体育锻炼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还有许多同学对于体育锻炼缺乏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总体说来,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缺乏自主性以及主动性,体育意识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当走出校门之后,不能够长期主动的去进行体育锻炼。
  二、影响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一,就是高中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因为高中生本身对于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认识不够,更不能理解体育锻炼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了,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运动本身产生兴趣,这属于间接兴趣,因此,他们就不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所以,一有外界的环境对其造成影响的话,他们就会停止自己的体育运动,不能很好的形成体育意识。所以,高中生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要因素的。
  第二,就是教师的因素,因为专业知识是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技术水平如果很高的话,体育锻炼的强度就会很高,所以,体育老师的技术高低和体育意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相关的。如果老师能够正确的给高中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的话,就会有助于高中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就会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就会很好的激发高中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的技术水平低的话就会使高中生对于技术的掌握很困难,运动技能的水平不会很高,使高中生不能有目的的进行锻炼,使高中生的运动造成损伤。时间长的话,就会使高中生对于体育课有厌恶情绪出现,造成体育意识的淡薄,所以体育老师一定要很好的掌握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会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第一,要选择好合理的体育教材,因为选用正确的体育教材会使高中生更加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老师要给学生传授出锻炼的规则和方法,以免运动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损伤的处理和预防。教材的选用一定要适合高中生的年龄以及性别的特点,对于男生喝女生之间的生理和心里的差别,尤其是要注意女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特点。男女生最好是分开进行教学,男生多让他们进行对抗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对于女生一定要注意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的特点对其进行教学,让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的课程当中。要培养出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自觉性,使他们更加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
  第二,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以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培养人们进行积极体育运行的最重要的一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阶段,由于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相对比较的完善,对于知识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求胜心比较的心切,游戏和体育方面的竞赛在高中生中比较受欢迎,在体育教学当中老师多进行体育竞赛会可以促进体育情感的产生以及发展,对于体育竞赛的参与意识需要全身心的进行投入,一定要做好培养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参加体育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等等,这些运动都会很好的培养高中生的锻炼意识。
  第三,要进行开放性的教学,对于开放性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保障,要教会高中生进行学习,要帮助高中生进行认知结构以及转换信息能力作为基本的任务,所以一定要实施开放性的教学,让高中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对于排球的双手进行下手垫球的练习,要让每个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向体育老师进行制定目标,对于开放性的教学主要十九取消和放宽一些限制和政策,能放就放,这样既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意愿,同时还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同时还能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之下感受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快乐,也会有利于高中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
  第四,要营造出好的体育氛围,一定要给学生营造出能提高學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达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学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氛围,比如可以设定体育节,进行健康教育课等等,同时还要开张比较多彩的活动,利用电视和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体育知识的讲座等等,使学生更好的受到体育的熏陶,学校一定要加大体育的投入,做好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工作,加大体育的场地和设施的建设,要为学校进行好的体育教育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要多增加一些体育的设施,要让学生学会锻炼技能,营造更好的锻炼环境,比如:可以设置一些羽毛球场,跳高机械等等,营造出更加良好的体育氛围,这样会更有利于高中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2]王岩,张艳萍,张明强.主体参与式体育课教学模武刍议[J].四川体育科学,2004,(2).
  [3]董慧宁.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理念的核心[J].青海教育,2005,(12).
  [4]孙福万.关于学习的八个观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如今,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我国对于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鉴赏能力也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于我国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赏析,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 语文;文学作品赏析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学习,要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抓好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學习方式的有效性和教师评价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空腹血糖水平、抑郁、社会支持、自护行为等状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可干预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社区干预策略
【摘 要】 在语文的教学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很多的初中的语文教师认为,字词的教学主要应该处于小学阶段,到了初中的时候,字词的教学就没那么重要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阅读以后便会发现,字词的教学在初中依然是十分的重要的。字詞是语文这个学科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字词
【摘 要】 基础训练是运动员通往摘取桂冠的必经之路,也关系到运动寿命的长短。当前不少武术运动员在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这种出成绩年龄提前的现象,对武术的基础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文中对少年儿童武术专项素质训练方面谈谈如何依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武术运动的规律进行专项素质训练。  【关键词】 少年儿童;武术;专项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摘 要】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时代的发展了,新课标要求要改变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科目中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小生的心智。一般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但是有的音乐老师教学模式死板就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老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的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的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我认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美术课教学理念,仅仅满足于灵活多样的参照和运用某些教学模式这是不够的,而应该更多地强调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改换新的教
【摘 要】 本文通过实验尝试解答“语言学习对于美术专业学习是否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在文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式,以美术院校学生和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通过了解和分析美术院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及大学英语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之间的相互关联来证明语言学习对于美术专业学习是有着一定的正面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 语言;美术专业;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