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是勘探的血液。科研人员是勘探开发千军万马的先行者
多年来,塔里木油田无数科研工作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潜心钻研,突破创新,不断探寻着地宫深处的油气宝藏,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把人们梦想中的大场面变成了现实,为塔里木、为中国石油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里说的是周翼、雷刚林和肖香姣的故事,也是塔里木油田所有科技工作者的缩影。
给你一双明亮眼
周翼,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部副主任,2009-2010年度塔里木油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物探研究。
多年来,周翼一直担任国家、股份公司及油田公司地震攻关课题负责人。为了采集准确的地震资料,他经常和施工人员一起跋山涉水到现场研究调查。白天,喝着凉水啃着馒头在人迹罕至的高山沟壑间实地考察。晚上,将随身带的行李就地一铺,倒头就睡。早晨起来,被子上常有狐狸、野猫等动物的脚印。有一次,一条蛇竟然盘在周翼的被子上,与他共眠了一夜,这事至今让他心有余悸。最难忘的是2005年在乌什地区,为了攻克地震速度难题,周翼在海拔3600多米的山上住了一个月。超强的紫外线,突发的山洪,凶险的沼泽,还有从山上不断滚落的大小石头,让周翼对吃的苦、历的险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生产性科研不同于理论性科研,你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你的想法必须经过生产现场的实践,得出的认识才严谨、准确。”周翼说。
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差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也一直是制约塔里木山前地震技术的瓶颈。从2005年开始,周翼和同事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创新了“宽线+大组合”技术。这项创新如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破解了复杂山地地震勘探难题,开拓了包括大北、克深在内的一大批勘探新领域,其技术成果获得国家、集团公司奖励。
针对信噪比极低的黄土区,周翼又和同事们集成创新了“宽线+双大组合”采集技术,从而带动了塔西南地区柯东1井的发现,对于加快实现塔里木油田油气发展规划目标,缓解塔西南公司以及整个南疆地区用气紧张局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周翼针对地质需求和物探瓶颈技术问题,不懈攻关,持续创新。他提出的碳酸盐岩勘探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思路,在台盆区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深化了山地三维勘探技术,推动了克深-大北区块三维的实施,为超万亿方天然气储量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搞科研的人,一定要坐得住,静得下。”周翼常对年轻人这样说。在同事们眼里,周翼就是个“坐得住、静得下”的人。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潜心研究是他最大的乐趣。在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库车前陆冲断带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副课题长后,他带上行李,住到僻静宾馆,抛却一切个人事情,全身心扑在研究上。20多天后,当他走出宾馆,整个人都小了一圈。当看到街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觉得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工作十几年来,无论是普通员工时,还是做了团队负责人以后,只要是有关油田生产和物探技术的事,周翼都全力以赴。“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实现自我价值。我学的是物探,干的也是物探,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油田创造效益,那是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事。”周翼说。
天山昆仑两担当
雷刚林,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库车项目组项目长,2009-2010年度塔里木油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研究。
位于南天山的库车地区一直是塔里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也是雷刚林和同事们研究的重点。2001年9月,当时还是普通科研人员的雷刚林负责了库车坳陷圈闭梳理和评价工作。20多天时间里,雷刚林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为了驱赶疲劳,不会抽烟的他专门买了一条烟放到办公桌上,实在困了,就抽一根,呛得又是咳嗽又是眼泪。待把自己“呛”精神了,又接着工作。那年10月6日是雷刚林结婚的日子,可10月5日深夜他还在办公室看图纸。新婚第一天早晨,新娘一睁眼不见了新郎,原来雷刚林又到办公室去了。面对新婚妻子的泪眼,雷刚林歉疚地说:“这评价工作关系到西气东输工程,太重大了,我必须得精益求精。”
20多天的呕心沥血,雷刚林将库车坳陷区带和圈闭进行了一次彻底梳理,并拿出了下步具体部署方案。随后,迪那、大北等多个气藏相继发现,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全面开花,西气东输工程的资源基础进一步落实。因为成绩突出,雷刚林被授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2006年,雷刚林担任了库车项目组项目长。当时的库车勘探已经7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谷。地质界有句名言:圈闭是研究的灵魂。可是,2006年初的库车项目组只掌握了两个圈闭,这点“家当”让身为“当家人”的雷刚林压力如山。上任的第一件事,他就发动大家找圈闭,可是找来找去,大家不仅没有找到圈闭,反而陷入更深的迷茫:库车还有希望吗?
关键时刻,雷刚林信心坚定。他突破传统思维,反复分析库车山前已完钻探井的经验教训,创新性地提出了“向远离走滑断裂带的大北-克深构造带进军”的认识。新认识带来新发现,一个个圈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到2006年年底,库车的圈闭储备已经增加到24个。
新认识更带来了大丰收。2007年,沉寂了7年的库车山前终于沸腾,大北3井发现了。但是,大北3井的发现充满了坎坷跌宕,让雷刚林和同事们备受考验。在经历了两次加深、一次侧钻后,仍然没有钻遇目的层,大家顿觉迷茫,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到底还有没有储层?如果有,是否理想?还要打多深才能打到?
困难面前,是退缩却步,还是坚持前行。关键时刻,雷刚林再次选择了坚定信心。他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地翻阅资料,重新认识,并与其它气田作对比,发现这个区块与西气东输主力气田克拉2气田的某些特征极其相似。这个发现让雷刚林兴奋极了,经过又一轮讨论研究,雷刚林建议将大北3井进行再次加深。
“科研贵在坚持,贵在创新。库车地区的突破,科研人员功不可没。”2007年7月,大北3井中途测试获高产天然气流,一个千亿方的大气藏诞生了,它打破了库车7000米以下无油气的禁区,塔里木天然气勘探的第二个春天蓬勃到来。2008年,塔里木油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首次突破一万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 冷清多年的南天山沸腾了,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高潮迭起。但是,地处昆仑山前的塔西南地区却在1977年发现柯克亚凝析气田后,30多年间一直冷清沉寂。
2009年至2011年,雷刚林从热火朝天的南天山来到冷冷清清的昆仑山,任塔西南项目组项目长。面对领域更宽广、地质条件更复杂的塔西南区块,雷刚林始终充满信心。他带领团队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库车的经验应用到昆仑山前,首次系统形成了昆仑山前冲断带针对性的构造地质建模方法和速度场分析技术,并提出上钻柯东1井的建议。2010年4月,柯东1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一个资源规模超亿吨的富油气区带展现在人们面前,预示了昆仑山前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那一刻雷刚林泪流满面。“油气在地质研究者的脑海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脑海里不停地建立地质模型,不停地创新和突破认识,这是我们寻找油气宝藏的钥匙,也是我们的责任。”雷刚林说。
撑起自己的那片天空
肖香姣,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副所长,2009-2010年度塔里木油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油气开发研究。
在研究院,有一批优秀的女科研工作者,肖香姣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天然气所的肖香姣,研究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数年如一日地攻克库车山前超高温、超高压油气藏高效开发课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她担任天然气所副所长及《库车前陆冲断带气藏、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研究》项目长,先后参与了5部专著的编写,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自治区、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多项。
迪那2气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高温、高压凝析气田,作为一种低孔、低渗的高压气田成藏模式,其产能评价和开发机理在当时还没有人涉足。2005年,肖香姣迎难而上。摆在她面前的,是一系列崭新课题。能否攻克这些难题,关系到整个气田能否顺利投产。
面对研究资料贫乏、并且不成体系的情况,肖香姣无数次在图纸前凝神苦思。她和同事们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相关实验,研发异常高压凝析气井井底压力计算、数值试井及产能评价软件,一点点勾画出迪那2气田的地下“藏宝图”。紧接着,大家又不断加强气田产能建设跟踪研究,确保新井投产成功率达到100%。2007年,迪那2气田开发方案顺利通过股份公司审核,肖香姣和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各方认可。2009年,迪那2气田一次性投产成功,成为西气东输的又一个主力气田。
这边迪那2气田的研究正紧锣密鼓,那边大北、克深区块的任务又摆到了肖香姣面前。大北、克深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井下受控因素多、非均质性强,较之迪那2,研究难度更大。但肖香姣再次勇挑重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让肖香姣即使晚上做梦都满脑子是数据和曲线。通过对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的查阅研究,肖香姣和同事们博采众长,积极探索创新,为库车山前“量身定做”了一套方程描述及参数计算方法。2009年,大家首战告捷,完成了大北试采方案。紧接着,肖香姣又带领大家一头扎进克深区块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克深区块前期地质储量产量评价、克拉苏区带整体开发规划方案等多个项目。
克拉2气田是西气东输的源头,自2004年12月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600多亿立方米,为国家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两年来,克拉2气田地层压力下降较快,且部分井提前见水。为了保证克拉2青春常在,肖香姣又一次把重任扛到肩上。经过一年的钻研,编制完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调整方案,获得股份公司专家的高度认可,克拉2也因此恢复了青春活力。
有人说,搞科研是一个熬心血的苦差事,经受的是脑力、体力和耐力的多重付出。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在肩负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当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付出的就更多。对于肖香姣来说,加班加点已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孩子小的时候,还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加班。有时孩子熬不住,就只好睡在办公桌上,睡在小山似的图纸堆里。孩子四岁那年,一次肖香姣加班中做方案太投入,竟然忘记了正患感冒的孩子,等她想起时,孩子已经高烧到40多度。对于孩子,肖香姣除了歉疚,还是歉疚。
“女人也顶半边天嘛。科研面前不分男人女人,更无捷径可走,只有多花时间、多思考、多付出才能有收获,才能撑起自己的那片天空。”肖香姣说。
责任编辑 全照立
多年来,塔里木油田无数科研工作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潜心钻研,突破创新,不断探寻着地宫深处的油气宝藏,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把人们梦想中的大场面变成了现实,为塔里木、为中国石油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里说的是周翼、雷刚林和肖香姣的故事,也是塔里木油田所有科技工作者的缩影。
给你一双明亮眼
周翼,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部副主任,2009-2010年度塔里木油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物探研究。
多年来,周翼一直担任国家、股份公司及油田公司地震攻关课题负责人。为了采集准确的地震资料,他经常和施工人员一起跋山涉水到现场研究调查。白天,喝着凉水啃着馒头在人迹罕至的高山沟壑间实地考察。晚上,将随身带的行李就地一铺,倒头就睡。早晨起来,被子上常有狐狸、野猫等动物的脚印。有一次,一条蛇竟然盘在周翼的被子上,与他共眠了一夜,这事至今让他心有余悸。最难忘的是2005年在乌什地区,为了攻克地震速度难题,周翼在海拔3600多米的山上住了一个月。超强的紫外线,突发的山洪,凶险的沼泽,还有从山上不断滚落的大小石头,让周翼对吃的苦、历的险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生产性科研不同于理论性科研,你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你的想法必须经过生产现场的实践,得出的认识才严谨、准确。”周翼说。
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差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也一直是制约塔里木山前地震技术的瓶颈。从2005年开始,周翼和同事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创新了“宽线+大组合”技术。这项创新如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破解了复杂山地地震勘探难题,开拓了包括大北、克深在内的一大批勘探新领域,其技术成果获得国家、集团公司奖励。
针对信噪比极低的黄土区,周翼又和同事们集成创新了“宽线+双大组合”采集技术,从而带动了塔西南地区柯东1井的发现,对于加快实现塔里木油田油气发展规划目标,缓解塔西南公司以及整个南疆地区用气紧张局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周翼针对地质需求和物探瓶颈技术问题,不懈攻关,持续创新。他提出的碳酸盐岩勘探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思路,在台盆区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深化了山地三维勘探技术,推动了克深-大北区块三维的实施,为超万亿方天然气储量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搞科研的人,一定要坐得住,静得下。”周翼常对年轻人这样说。在同事们眼里,周翼就是个“坐得住、静得下”的人。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潜心研究是他最大的乐趣。在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库车前陆冲断带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副课题长后,他带上行李,住到僻静宾馆,抛却一切个人事情,全身心扑在研究上。20多天后,当他走出宾馆,整个人都小了一圈。当看到街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觉得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工作十几年来,无论是普通员工时,还是做了团队负责人以后,只要是有关油田生产和物探技术的事,周翼都全力以赴。“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实现自我价值。我学的是物探,干的也是物探,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油田创造效益,那是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事。”周翼说。
天山昆仑两担当
雷刚林,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库车项目组项目长,2009-2010年度塔里木油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研究。
位于南天山的库车地区一直是塔里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也是雷刚林和同事们研究的重点。2001年9月,当时还是普通科研人员的雷刚林负责了库车坳陷圈闭梳理和评价工作。20多天时间里,雷刚林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为了驱赶疲劳,不会抽烟的他专门买了一条烟放到办公桌上,实在困了,就抽一根,呛得又是咳嗽又是眼泪。待把自己“呛”精神了,又接着工作。那年10月6日是雷刚林结婚的日子,可10月5日深夜他还在办公室看图纸。新婚第一天早晨,新娘一睁眼不见了新郎,原来雷刚林又到办公室去了。面对新婚妻子的泪眼,雷刚林歉疚地说:“这评价工作关系到西气东输工程,太重大了,我必须得精益求精。”
20多天的呕心沥血,雷刚林将库车坳陷区带和圈闭进行了一次彻底梳理,并拿出了下步具体部署方案。随后,迪那、大北等多个气藏相继发现,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全面开花,西气东输工程的资源基础进一步落实。因为成绩突出,雷刚林被授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2006年,雷刚林担任了库车项目组项目长。当时的库车勘探已经7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谷。地质界有句名言:圈闭是研究的灵魂。可是,2006年初的库车项目组只掌握了两个圈闭,这点“家当”让身为“当家人”的雷刚林压力如山。上任的第一件事,他就发动大家找圈闭,可是找来找去,大家不仅没有找到圈闭,反而陷入更深的迷茫:库车还有希望吗?
关键时刻,雷刚林信心坚定。他突破传统思维,反复分析库车山前已完钻探井的经验教训,创新性地提出了“向远离走滑断裂带的大北-克深构造带进军”的认识。新认识带来新发现,一个个圈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到2006年年底,库车的圈闭储备已经增加到24个。
新认识更带来了大丰收。2007年,沉寂了7年的库车山前终于沸腾,大北3井发现了。但是,大北3井的发现充满了坎坷跌宕,让雷刚林和同事们备受考验。在经历了两次加深、一次侧钻后,仍然没有钻遇目的层,大家顿觉迷茫,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到底还有没有储层?如果有,是否理想?还要打多深才能打到?
困难面前,是退缩却步,还是坚持前行。关键时刻,雷刚林再次选择了坚定信心。他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地翻阅资料,重新认识,并与其它气田作对比,发现这个区块与西气东输主力气田克拉2气田的某些特征极其相似。这个发现让雷刚林兴奋极了,经过又一轮讨论研究,雷刚林建议将大北3井进行再次加深。
“科研贵在坚持,贵在创新。库车地区的突破,科研人员功不可没。”2007年7月,大北3井中途测试获高产天然气流,一个千亿方的大气藏诞生了,它打破了库车7000米以下无油气的禁区,塔里木天然气勘探的第二个春天蓬勃到来。2008年,塔里木油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首次突破一万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 冷清多年的南天山沸腾了,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高潮迭起。但是,地处昆仑山前的塔西南地区却在1977年发现柯克亚凝析气田后,30多年间一直冷清沉寂。
2009年至2011年,雷刚林从热火朝天的南天山来到冷冷清清的昆仑山,任塔西南项目组项目长。面对领域更宽广、地质条件更复杂的塔西南区块,雷刚林始终充满信心。他带领团队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库车的经验应用到昆仑山前,首次系统形成了昆仑山前冲断带针对性的构造地质建模方法和速度场分析技术,并提出上钻柯东1井的建议。2010年4月,柯东1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一个资源规模超亿吨的富油气区带展现在人们面前,预示了昆仑山前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那一刻雷刚林泪流满面。“油气在地质研究者的脑海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脑海里不停地建立地质模型,不停地创新和突破认识,这是我们寻找油气宝藏的钥匙,也是我们的责任。”雷刚林说。
撑起自己的那片天空
肖香姣,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副所长,2009-2010年度塔里木油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油气开发研究。
在研究院,有一批优秀的女科研工作者,肖香姣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天然气所的肖香姣,研究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数年如一日地攻克库车山前超高温、超高压油气藏高效开发课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她担任天然气所副所长及《库车前陆冲断带气藏、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研究》项目长,先后参与了5部专著的编写,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自治区、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多项。
迪那2气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高温、高压凝析气田,作为一种低孔、低渗的高压气田成藏模式,其产能评价和开发机理在当时还没有人涉足。2005年,肖香姣迎难而上。摆在她面前的,是一系列崭新课题。能否攻克这些难题,关系到整个气田能否顺利投产。
面对研究资料贫乏、并且不成体系的情况,肖香姣无数次在图纸前凝神苦思。她和同事们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相关实验,研发异常高压凝析气井井底压力计算、数值试井及产能评价软件,一点点勾画出迪那2气田的地下“藏宝图”。紧接着,大家又不断加强气田产能建设跟踪研究,确保新井投产成功率达到100%。2007年,迪那2气田开发方案顺利通过股份公司审核,肖香姣和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各方认可。2009年,迪那2气田一次性投产成功,成为西气东输的又一个主力气田。
这边迪那2气田的研究正紧锣密鼓,那边大北、克深区块的任务又摆到了肖香姣面前。大北、克深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井下受控因素多、非均质性强,较之迪那2,研究难度更大。但肖香姣再次勇挑重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让肖香姣即使晚上做梦都满脑子是数据和曲线。通过对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的查阅研究,肖香姣和同事们博采众长,积极探索创新,为库车山前“量身定做”了一套方程描述及参数计算方法。2009年,大家首战告捷,完成了大北试采方案。紧接着,肖香姣又带领大家一头扎进克深区块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克深区块前期地质储量产量评价、克拉苏区带整体开发规划方案等多个项目。
克拉2气田是西气东输的源头,自2004年12月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600多亿立方米,为国家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两年来,克拉2气田地层压力下降较快,且部分井提前见水。为了保证克拉2青春常在,肖香姣又一次把重任扛到肩上。经过一年的钻研,编制完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调整方案,获得股份公司专家的高度认可,克拉2也因此恢复了青春活力。
有人说,搞科研是一个熬心血的苦差事,经受的是脑力、体力和耐力的多重付出。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在肩负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当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付出的就更多。对于肖香姣来说,加班加点已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孩子小的时候,还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加班。有时孩子熬不住,就只好睡在办公桌上,睡在小山似的图纸堆里。孩子四岁那年,一次肖香姣加班中做方案太投入,竟然忘记了正患感冒的孩子,等她想起时,孩子已经高烧到40多度。对于孩子,肖香姣除了歉疚,还是歉疚。
“女人也顶半边天嘛。科研面前不分男人女人,更无捷径可走,只有多花时间、多思考、多付出才能有收获,才能撑起自己的那片天空。”肖香姣说。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