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 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能力 兴趣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一、落实面向全体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为此,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上;二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二、加强能力培养
“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个年级教学的始终”。这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突出所在。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只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抓好“三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
二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开口说话”。“说”能加深理解,“说”能训练表达能力,“说”更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说操作过程、说思考过程、说依据、说质疑、说独自见解、说总结等,都是学生说的内容。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说。
三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为此,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能力 兴趣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一、落实面向全体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为此,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上;二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二、加强能力培养
“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个年级教学的始终”。这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突出所在。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只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抓好“三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
二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开口说话”。“说”能加深理解,“说”能训练表达能力,“说”更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说操作过程、说思考过程、说依据、说质疑、说独自见解、说总结等,都是学生说的内容。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说。
三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为此,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