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而作为新课改主要教学目标的核心素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之一。小学教育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而其中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加强学生对现实世界感受的同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本研究的重心在于了解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并提出有效解决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一场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它对于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学以致用。语文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一种文化艺术。语文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文字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当中都有重要作用。
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重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能力,这四个维度是教师在教学时应明确的目标方向。但是由于学校教师评价机制不成熟,强调以学生成绩为标准 ,这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时效性,影响小学教育质量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思考,决定将研究主题定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对于书本教材的挖掘,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文章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眼中只是枯燥的文字,难以融入到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低,兴趣不高。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学习一旦与生活失去了联系,那么学习也变得无意义。
2.不重视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教小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课程,语言就是要读出来,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进而理解它的情感美。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讲解文章时,特别是诗词教学,只注重释意,忽视让学生对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的体会,功利性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表面意思,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导致学生阅读兴趣淡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欲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倘若连文章读都不懂,又何谈理解。另一方面,班级缺少阅读氛围,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
3.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如今的语文课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很多地方,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依然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这就容导致教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成绩,依旧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灌输,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枯燥单一,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容易产生压力和无助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难以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4.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教师注重学习结果,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尽快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任务,如公开课、绩效评价。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展现。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敢、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进而也难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生活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内容。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教师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知识学习,形成语感经验。学校应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要从书本中脱离出来,与学生的身边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用生活教育学生。
2.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开展趣味教学
小学生年龄偏小,情商和智商都未发育成熟,而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但是语文书本知识大都是枯燥的文字,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亦或是采取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向学生呈现文章写作背景,或是文中美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师生建立良性合作关系
在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朋友,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锻炼学生的判断思维,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奠基石,而其中的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代表着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小學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个时候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其将来的良性发展。在我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都侧重于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教学评价,而对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少。现目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书育人,培养一个积极向上、敢于自由表达的优秀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发挥自己的潜能,彰显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论文侧重于研究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其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丁锋生.核心素养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9.
[2]秦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
[3]李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一场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它对于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学以致用。语文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一种文化艺术。语文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文字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当中都有重要作用。
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重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能力,这四个维度是教师在教学时应明确的目标方向。但是由于学校教师评价机制不成熟,强调以学生成绩为标准 ,这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时效性,影响小学教育质量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思考,决定将研究主题定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对于书本教材的挖掘,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文章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眼中只是枯燥的文字,难以融入到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低,兴趣不高。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学习一旦与生活失去了联系,那么学习也变得无意义。
2.不重视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教小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课程,语言就是要读出来,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进而理解它的情感美。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讲解文章时,特别是诗词教学,只注重释意,忽视让学生对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的体会,功利性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表面意思,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导致学生阅读兴趣淡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欲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倘若连文章读都不懂,又何谈理解。另一方面,班级缺少阅读氛围,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
3.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如今的语文课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很多地方,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依然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这就容导致教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成绩,依旧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灌输,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枯燥单一,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容易产生压力和无助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难以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4.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教师注重学习结果,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尽快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任务,如公开课、绩效评价。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展现。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敢、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进而也难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生活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内容。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教师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知识学习,形成语感经验。学校应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要从书本中脱离出来,与学生的身边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用生活教育学生。
2.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开展趣味教学
小学生年龄偏小,情商和智商都未发育成熟,而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但是语文书本知识大都是枯燥的文字,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亦或是采取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向学生呈现文章写作背景,或是文中美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师生建立良性合作关系
在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朋友,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锻炼学生的判断思维,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奠基石,而其中的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代表着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小學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个时候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其将来的良性发展。在我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都侧重于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教学评价,而对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少。现目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书育人,培养一个积极向上、敢于自由表达的优秀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发挥自己的潜能,彰显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论文侧重于研究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其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丁锋生.核心素养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9.
[2]秦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
[3]李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