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探讨应用化学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学;教学实践
应用化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知识、技能与素质为一体。学生通过学习应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应用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
应用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主要学习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一般方法和一些检验、检测操作。其基本任务是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物的质量考察,并能够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析检验方法。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在学生学历层次上要体现出高等教育属性,而在所学专业知识方面又要体现出其职业性。因此,在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讲授,又重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以使学生既具有专科层次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相关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应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应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容量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并且在这些标准和方法指导下形成一些实训内容。教材在编排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体现了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特色,呈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然而,高职学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理解、分析能力不足,学习理教材内容较为困难。
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学专业选择部分相关章节进行重点讲授,并尽量选择学生较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图片或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播放一些相关视频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但这种授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过于放松,因此要适当增加课堂讨论及互动,让学生抒发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并且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方式,使用时应充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对于重难点和典型例题,应适当结合板书教学,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要知识点。
2.实验操作中问题及对策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见实验在应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做相关实验时,学生由于开始接触到神奇的化学反应及奇妙的颜色变化等,兴趣较为浓厚,但当实验难度加大,需要进行计算及分析时,学生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甚至不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或编造实验数据等,如此,实验课便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在应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远远大于理论学习。同时,实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刚刚接触实验的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及过程,在做实验前可以先向学生具体讲解实验原理,具体操作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拟定好实验步骤,同时利用多媒体或仿真软件观看或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过程及操作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播放或演示一些趣味化学实验,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或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也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先做预备实验,只有这样才能熟悉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掌握了基础实验的方法后,适当增加实验难度,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并写出预习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教师在实验前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给出思考方向,让学生讨论后再进行解答。在实验过程中,也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把实验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室巡视,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出建议。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实验过后,要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内容,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同时,教师还可将告诉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将纳入到期末总成绩中,让学生对实验课更加重视。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使学生成为具备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凤盼.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20)
[2]黄爱平.当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4(9)
[3]张静,曹剑瑜,王钰蓉,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10)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学;教学实践
应用化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知识、技能与素质为一体。学生通过学习应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应用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
应用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主要学习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一般方法和一些检验、检测操作。其基本任务是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物的质量考察,并能够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析检验方法。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在学生学历层次上要体现出高等教育属性,而在所学专业知识方面又要体现出其职业性。因此,在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讲授,又重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以使学生既具有专科层次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相关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应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应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容量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并且在这些标准和方法指导下形成一些实训内容。教材在编排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体现了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特色,呈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然而,高职学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理解、分析能力不足,学习理教材内容较为困难。
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学专业选择部分相关章节进行重点讲授,并尽量选择学生较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图片或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播放一些相关视频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但这种授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过于放松,因此要适当增加课堂讨论及互动,让学生抒发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并且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方式,使用时应充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对于重难点和典型例题,应适当结合板书教学,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要知识点。
2.实验操作中问题及对策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见实验在应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做相关实验时,学生由于开始接触到神奇的化学反应及奇妙的颜色变化等,兴趣较为浓厚,但当实验难度加大,需要进行计算及分析时,学生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甚至不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或编造实验数据等,如此,实验课便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在应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远远大于理论学习。同时,实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刚刚接触实验的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及过程,在做实验前可以先向学生具体讲解实验原理,具体操作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拟定好实验步骤,同时利用多媒体或仿真软件观看或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过程及操作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播放或演示一些趣味化学实验,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或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也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先做预备实验,只有这样才能熟悉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掌握了基础实验的方法后,适当增加实验难度,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并写出预习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教师在实验前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给出思考方向,让学生讨论后再进行解答。在实验过程中,也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把实验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室巡视,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出建议。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实验过后,要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内容,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同时,教师还可将告诉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将纳入到期末总成绩中,让学生对实验课更加重视。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使学生成为具备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凤盼.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20)
[2]黄爱平.当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4(9)
[3]张静,曹剑瑜,王钰蓉,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