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斯太尔M1912 9mm半自动手枪由捷克著名枪械设计师伽列·科恩卡于1910年设计。1912年,该枪被奥匈帝国军队采用并正式命名为M1912手枪,随后陆续被多个国家装备,成为当时的名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以及手枪中比较少见的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握把后方设有枪托卡槽,可驳接枪托实施抵肩射击。该枪最大缺陷是采用固定式弹仓设计——这在同时代手枪上并不多见,使用不太方便,之后逐渐被采用可拆卸式弹匣供弹的手枪所取代。现在请大家跟随这些图片探秘这支名枪的内部结构。
套筒座左侧后上方设有手动保险,手动保险有两个位置:上为保险位置,下为发射位置。该手动保险作用有二:一是在套筒处于前方位置时锁住套筒,以防止因外力作用使套筒往复运动而造成偶发;二是如图中所示的空仓挂机状态时将手动保险扳至保险位置,锁住套筒,以确保装弹的安全
套筒顶部特写。抛壳窗兼作装弹口,机械瞄具采用缺口式照门和片状准星
弹仓容弹量为8发,枪弹既可以一发一发地向弹仓里装,也可采用专用弹夹往里压弹。装弹时,将套筒拉至后方并将保险扳至保险状态。装弹完毕,将保险扳至发射状态,使套筒复位,即可实施发射
分解时,从套筒左侧抽出分解销
后拉套筒,并将其连同枪管一同取下
从套筒中取出枪管。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枪管外侧加工有闭锁突笋
套筒座后部及套筒底部特写。该枪采用上抛壳方式,故其抽壳钩位于套筒顶部,抛壳挺位于枪管轴线正下方。为了避免抛壳挺影响套筒的正常后坐及复进,套筒底部加工有抛壳挺让位槽
用“一”字螺丝刀拧下握把下方的固定螺钉,即可取下握把两侧的护板。握把左侧设有退弹钮,需要退出弹仓内的枪弹时,往下压退弹钮,弹仓内的抱弹口张开,枪弹便在托弹簧作用下向外弹出
抽出扳机连杆,取下抛壳挺
用工具按压套筒座前方的复进簧卡销,抽出复进簧卡销和复进簧
按压手动保险轴,可将手动保险从枪身左侧取出
从握把底部抽出弹仓底盖,并从握把内取出托弹簧和托弹板。弹仓底盖上安装有片状击锤簧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以及手枪中比较少见的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握把后方设有枪托卡槽,可驳接枪托实施抵肩射击。该枪最大缺陷是采用固定式弹仓设计——这在同时代手枪上并不多见,使用不太方便,之后逐渐被采用可拆卸式弹匣供弹的手枪所取代。现在请大家跟随这些图片探秘这支名枪的内部结构。
套筒座左侧后上方设有手动保险,手动保险有两个位置:上为保险位置,下为发射位置。该手动保险作用有二:一是在套筒处于前方位置时锁住套筒,以防止因外力作用使套筒往复运动而造成偶发;二是如图中所示的空仓挂机状态时将手动保险扳至保险位置,锁住套筒,以确保装弹的安全
套筒顶部特写。抛壳窗兼作装弹口,机械瞄具采用缺口式照门和片状准星
弹仓容弹量为8发,枪弹既可以一发一发地向弹仓里装,也可采用专用弹夹往里压弹。装弹时,将套筒拉至后方并将保险扳至保险状态。装弹完毕,将保险扳至发射状态,使套筒复位,即可实施发射
分解时,从套筒左侧抽出分解销
后拉套筒,并将其连同枪管一同取下
从套筒中取出枪管。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枪管外侧加工有闭锁突笋
套筒座后部及套筒底部特写。该枪采用上抛壳方式,故其抽壳钩位于套筒顶部,抛壳挺位于枪管轴线正下方。为了避免抛壳挺影响套筒的正常后坐及复进,套筒底部加工有抛壳挺让位槽
用“一”字螺丝刀拧下握把下方的固定螺钉,即可取下握把两侧的护板。握把左侧设有退弹钮,需要退出弹仓内的枪弹时,往下压退弹钮,弹仓内的抱弹口张开,枪弹便在托弹簧作用下向外弹出
抽出扳机连杆,取下抛壳挺
用工具按压套筒座前方的复进簧卡销,抽出复进簧卡销和复进簧
按压手动保险轴,可将手动保险从枪身左侧取出
从握把底部抽出弹仓底盖,并从握把内取出托弹簧和托弹板。弹仓底盖上安装有片状击锤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