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那顿饭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哥哥参军走了,父母要上班,买年货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在了我身上。妈妈再三叮嘱我,钱和票千万不能弄丢了。为了买到好年货,我冒着严寒到了一个较远的大商场,进去一看,柜台前挤满了人。当我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准备掏钱和鱼票时,我被周围人挤得连胳膊都无法从口袋里抽出来,终于抽出来的时候,手里抓的只有钱,鱼票不知哪里去了。想起妈妈说过“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能没鱼”时,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鱼没买到,我流着泪骑车回家。想着鱼票比钱重要,恐惧和伤心一起向我袭来,凛冽的西北风吹在我的脸上,眼泪也冻成了冰,粘在我脸上。
  当我再次流着眼泪,准备迎接妈妈的训斥时,妈妈不但没有责怪我,反倒安慰起我来。“都是妈妈不好,让我儿小小年纪就为家操心。”
  那年的年夜饭特别丰盛。因为妈妈给了我临场决定的权力,我买了往年从没买过的新鲜的黄瓜、西红柿、青椒这几样蔬菜(当年很少有的)。当妈妈把红烧鱼端上桌子的时候,我一下子惊呆了。哪里来的鱼呢?原来是邻居金大娘知道我弄丢了鱼票,把她家的鱼送给了我家一条。
  “小当家的,试试新衣服合不合适?”妈妈举着熬夜给我做的新衣服说。与新衣服和压岁钱相比,我更喜欢妈妈叫我“小当家的”,这说明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穿着妈妈做的新衣服,吃着自己亲手买来的年货,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年夜饭!
  (月下清风)
  15岁到北美洲,我成了小留学生里的一员,从此10年没在家吃过年夜饭,没和家人一起过春节。2020年年初,我终于攒够了假期,准备拖家带口回去热闹过年,也让爷爷、奶奶见一见曾孙,结果却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又没能在家吃年夜饭。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回家团圆,也不知道爷爷奶奶能不能再等我们那么久。过去10年的大年夜,我都是吃着快餐、看着“春晚”,和家人在视频通话中度过的。真的好想回家。
  (明明就是Lucy Lin)
  2010年的大年初一和“情人节”是同一天。那年除夕,我把她带到家里吃年夜饭。爸妈是第一次见她,都很满意,默认她就是儿媳妇了。后来,我们吵过架,冷战过,也分手过。爸妈埋怨我把这么好的女孩兒弄丢了。兜兜转转,现在我们已经结婚5年了。今年乃至今后的每一年,我相信,吃年夜饭时坐在我身旁的,永远是她。
  (JJ)
  2009年,大学毕业的我响应国家号召去部队服役。新兵三个月的集训对我这个平素习惯了自由散漫的人来说,显得极为辛苦。周末仅有的休息时间,我在团部电话亭里和好友打电话聊天,他们和我聊起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说预告特别精彩,有很多明星和好看的小品。听了他们的描述,我心里直痒痒。回班里和战友们一说,大家都心驰神往。没多久,大年三十儿到了,团里组织全团官兵在大礼堂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不巧,那个时间,刚好轮到我在南门站岗……
  站在南门岗哨上,寒风从脸上呼啸刮过,想着盼望已久的“春晚”开始了我却无法一睹为快,心里颇不是滋味。过了十多分钟,班长和班副(他俩本应站下一班岗)远远地齐步走过来,提前一个多小时接岗,说电视不咋好看,想出来透透气,让我俩回去替他俩“顶一顶”。我们两个新兵都知道,这是班长照顾我俩的托词,不愿意接受;班长说这是命令,让我俩服从。就这样,我俩回去看了一个没有开头的春节联欢晚会。11年过去了,那一晚大屏幕上播的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我依然清晰记得那晚清冷的空气、凛冽的北风,班长和班副为了让我们看“春晚”、吃年夜饭替我们站岗时说出的“不好看”,还有礼堂里战友们的欢笑声……
  (郑)
  小时候,吃年夜饭时,我不小心打破了个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着急,关心我—手没事儿吧,碗打破了不要紧,“碎碎平安”。
  长大后,吃年夜饭时我不小心打破了个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着急—唉,可惜了这么好的碗。
  (风满楼)
  1977年的年夜饭我终生难忘。过年前,我最大的期待莫过于能美美地吃上一顿母亲亲手做的红烧肉。冲突发生在准备祭品时,父亲责问:“没肉,怎么敬祖宗?”母亲默不作声。父亲瞪了母亲一眼,突然走到屋角的一个不起眼的黑色陶罐前,母亲立马转过身来紧张地注视着父亲。只见父亲怒气冲冲地打开黑罐子,把手伸进罐子,像变戏法般捏出一小块儿肉来。涂过盐的肉白里透红,颜色很好看。母亲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父亲并不为母亲的眼泪心软,反而更加理直气壮地质问母亲:“这是什么?这不是肉吗?”母亲一时语塞,哽咽了半天才说:“娃们过年没新衣服穿,总得吃块儿肉!”听了母亲的话,父亲也沉默了。但父亲很快就做了最后的决定。母亲压抑的哭声渐渐升腾起来,像温暖的炊烟袅袅地穿过屋檐,向阴冷的天空飘去。
  那年吃年夜饭时,父亲依旧没有说话,只是赌气似的大口扒拉着白饭。母亲努力笑着,夹了一小块煎得焦黄的豆腐放到我碗里,说:“这豆腐和肉一样,好吃!”我嚼着豆腐,咸咸的泪水流进嘴里,忘记了肉的滋味。多少年过去了,今天吃肉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可是那一年的年夜饭令我终生难忘。
  (许正文)
其他文献
一天,我在咖啡馆碰到几个各自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吃下午茶。几个孩子有大有小,大的三四岁,已经开始四处乱跑;小的也就一岁多,怕生又黏人。  最终,大孩子们被手机“抓”了回来,当他们面对屏幕之后,世界顿时安静了;小孩子没有手机,只有绘本,他有样学样,用小小的手指头在绘本的封面上滑啊滑。  我常常会在这样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人类不断“衍化”的力量—有些如今看来算“本领”的东西,对于“新世代”来说根本不需要专门
期刊
何莉每年年底都要为新年定一份开年计划。她将计划写在日历上,一抬眼便能看见,仪式感满满。每次看到那些计划,仿佛1年后她就可以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3年后,就可以成为众人眼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赢家。  然而,每年年底,何莉都发现她这一年的计划根本完不成,立下的Flag越“高大全”,越有啪啪“打脸”的可能。尤其是2020年,何莉所在的线下培训行业维持温饱已然不易,于是,自己所立的与工作、经济相关的
期刊
一  “一个犬人”其实是阿根廷作家Hernan Casciari最初用来形容梅西的话。Hernan小时候养了只叫Totin的狗,这只狗看上去不太机灵,对什么都毫不在意:如果有贼人闯进家中,它会看着他们把电视搬走;如果有人按响门铃,它也会装作压根儿没有听见。这好像是一只蠢狗,生而愚钝。  然而,只要有人拿起一块海绵—一块黄色的海绵,想要清洗一下盘子什么的,Totin就好似发疯了一样。它想要那块海绵,
期刊
一  “简单的鸡翅,因为调和了辣椒酱、白醋、牛油、胡椒盐和蒜五种材料,味道在肉香的基础上变得更有层次,如果你觉得油腻,那么入口之前,再挤上些柠檬汁。”  娜娜说着,拿起柠檬块,用力地将汁水挤了上去。“嗯,这道布法罗鸡翅是我在上海吃过的比较正宗的了。”她称赞道。明明这家小馆子是我带她来的,对这里的菜品更加津津乐道的却是她。  她说这道鸡翅源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她妈妈改嫁后,她也跟着移居那里。那里临近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  朴素而勤谨的中国人愿意用最隆重的仪式感迎接新年的到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些习俗历经成百上千年岁月的淘洗更替,无论消失或演变,它所代表的含义早已深深刻至中国人的血液深处—对
期刊
一  在我老家,每到冬天,人人家里都要腌一些咸货—就是把新鲜的鸡鸭鱼肉用盐腌渍入味,再挂起来晾晒。住平房的时候,咸货挂在家里朝南的屋檐下;搬进楼房了,咸货就晒在朝南的阳台上。每每入冬以后,行走于街市之中,仰头一看,家家阳台上都会挑挂几串沐浴着阳光的肥瘦相间的咸香肠,以及被冷风吹瘦、吹透的一整只咸鸡、咸鸭,这是本地每年冬季必不可少的风景。  这些丰盛的咸货,一部分是寻常人家冬日厨房常备的应季风味,另
期刊
说起内蒙古自治区,你会想到什么?草原、蒙古包、《吉祥三宝》?我想到的可是烤羊、手把肉和超美味的酸奶油!然而,内蒙古的美食远不止这些……  这里的餐桌上,牛羊肉和奶制品从未缺席。比如白水煮肥羊。哗啦,几把小刀扔面前;叮叮当当,几碟蘸料码上来;咣当,一盆羊肉端上桌,肥亮亮、颤巍巍,灰白中带点儿红血丝,飘散出诱人的热气。手握小刀,眼瞄肉盘,双脚发力,起身抓肉,刀刃向内,徐徐片肉,方可据案大嚼。此间吃羊肉
期刊
我写青山便献给青山  写云彩便献给云彩  写黄昏便献给日暮,写烟波  便献给江河浩瀚  我该献给千年的松竹  献给前朝的玉  獻给大椿,献给墓  宁献皓月,不献俗尘  最后的最后  再献给自己
期刊
一  大年三十儿吃饺子,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如此,但我的老家西秦岭一带,在那天吃扁食。  我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扁食”二字,解释是“福建地区常见小吃,通常和拌面同食”;再看图片,明显就是馄饨或者饺子嘛!这么一查,心里就有点儿替我们的扁食打抱不平了—在我们老家,扁食就是扁食,饺子就是饺子,就好比葱是葱、蒜苗是蒜苗,两码事。  年三十儿的早晨,是被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炸开的。  天上下着雪末子,落在瓦上,落
期刊
一  父亲说,小叶章的骨头最硬。  40年后,我长到父亲当年说这话的年龄时,才慢慢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小叶章是一种草的名字,禾本科植物,六七十年前,农村普遍用它做泥草房的苫房草。此外,也可做牲畜饲料和烧火引柴。  在我眼里,小叶章是农耕村落中泥草房的标志性符号,它是有灵魂的。  春天,第一抹新绿最先从地表露头,那是草活了,小叶章摇摇晃晃地铺满沼泽、湿地,它是覆盖在黑土地上的绿毯子;冬天,它是戴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