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民族民间习俗是高中德育教育有效补充资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苗族文化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吃苦耐劳、勇敢、善良、勤劳、团结等精神一直被后人所铭记。因此,高中德育教育需不断借鉴苗族人民形态意识来鞭策当前高中生,并通过苗族与其他民间习俗来有效补充其教育资源。
  【关键词】民族;习俗;高中德育教育;苗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习苗族吃苦耐劳的精神
  高中德育教育课通过借鉴黔东南苗族人民吃苦耐劳、勇敢勤奋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习俗来培养高中生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当前,我国诸多高中生由于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小便严重缺乏积极向上、勇敢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且多数90后、00后即便迈入了大学校园后,虽然生活中需要自己独立,但精神上仍然对集体生活严重不适应,做事十分懒惰,甚至很多高校学生都出现寄脏衣服回家让家人洗的现象。在学习方面,很多高中学生皆出现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具有十分严重的厌学情绪,高中德育教育课程也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因此,高中德育教育课程可通过借鉴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风习俗来补充其教育资源,苗族是一个具有光辉创业历史的民族,该民族民风淳朴,且族人勇敢、勤劳,高中德育教育为学生普及苗族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让学生了解苗族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饱受压迫,并在长达五次的迁移后最终定居在偏远的山区地域内。在这里,苗族族人远离统治者的势力,每过一处皆与自然相争,与天地争斗,克服毒蛇猛兽。但是,苗族人民依然在不断开辟新的家园内蓝靛染布、开荒种植、饲养家禽、制酿美酒、溶蜡画花、种植棉麻、稻田养鱼,用他们的勤劳勇敢来克服苦难的日子,如同《苗族古歌》内所描述的运金运银、犁东耙西、开辟天地、打柱撑天、洪水滔天、铸日造月一般,该内容皆可反映出苗族民族在历史时期便已经具备勇敢、顽强、勤劳、拼搏、坚持的民族品质。苗族民族常年以来的民谣中便认为,只有勤劳才可有充足的粮食,而懒惰只能换取饥饿,只有兄弟勤劳才可获得亲友的认同,如若兄弟懒惰只能被人耻笑。由此可见,高中德育教育通过借鉴优良的苗族品格与风俗可促进高中生更具备顽强拼搏、艰苦耐劳、勤奋勇敢、积极上进的精神。
  二、学习苗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社会和谐的体现便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由此来形成和谐社会。由于当前多数学生都是在独生家庭长大,身边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年轻一辈只有自己,家人们都围绕着自己思考与照顾,从而较为突出自我的性格与品性,从而导致学校中普遍出现师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紧张的现象,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不佳的情况下甚至想要退学,严重者如同云南大学生残杀室友事件、北京大学生残杀情敌等事件。因此,高中德育教育可借鉴苗族格言、苗族语录、苗族谚语等来帮助学生形成团结精神,通过苗族歌词、文化、思想等来教育学生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团结,才可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如要像鸭脚连掌盖、莫学鸡脚爪散开、细水长流可以冲走沙滩,轻言细语能感化人心等谚语与歌词一般,看似十分简单、易懂、好记、押韵,但其中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与生活的真谛,可让学生感受到苗族族人在生活中家庭的和谐、人际交往中的和谐。苗族族人一般在公开场合或宴会之中皆由老年人或长辈先行入座,而后小辈才可依次落座。每逢酒会宴席之时,需要长辈先行开杯,而后先敬年长者,让老人先行品味佳肴。每逢佳节时期,苗族人民宴席中珍贵的鸡爪、鸡肝、鸡翅、鸡头等必须要先让长辈与客人先行品尝,无论是任何场合之中,小辈在老人与长辈面前必须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语气平淡、恭恭敬敬,不可指着长辈言论,更不可对其指头画脚。而苗族在生活与社会中的礼仪、文化、习俗,皆是当前学生的不足之处。因此,高中德育教育课程需借鉴黔东南苗族优良习俗来不断扩充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习苗族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三、学习苗族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黔东南自江县东南地区的苗族对神树十分崇拜,他们信仰枫树,并将其作为自己先祖一般,一旦芭沙人家中生下孩子,就会通过栽种枫叶苗来陪着幼童一起成长,如若此人离世,便将该树劈倒,并将人体与树干相融,而后埋入土里,不会留下任何印记,只会在坟前再次栽种一棵树。苗族的芭沙人觉得人类是来自于自然,因而死后也应归于自然,树葬的埋葬方式不会占用大面积土地,将人类与青山绿叶为伴来延续生命还可起到自然环保的作用。同时,苗族人民对枝叶茂盛的古树作为顽强生命力的体现,族内出现体弱多病的儿童时,族人会让儿童去拜祭大树来获取古树的保佑。一些寨子边上会把一颗大树作为护寨的象征,让其保佑村民健康平安,不可对其触摸与砍伐,且全寨族人会在固定时间中去筹集资金购买一些鸭子、酒肉、公鸡等来进行祭祀。虽然苗族的民俗中带有一些迷信的倾向,但苗族人民在爱护大树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保护了大自然环境。从这些无数的民俗案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也正是由于苗族人民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生长才可形成这种自然观念,这种观念也正是当今自然环境受到威胁时人们所缺少的。面对带有迷信倾向的民俗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处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学生们应对苗族人民从自然而来、回归于自然的思想观念加以借鉴,由此为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供有力支撑。
  四、学习苗族互帮互助的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高中生们纷纷出现轻集体、重个性的现象,遵从自身意愿行事,要求凡事都要服从自身意愿,缺乏大局意识观与集体精神。对此,高中德育教育课程可引导学生认识苗族民族中群体活动观念与团体精神。自古以来,苗族便是一个轻个体、重群体发展的民族,处于原始时代的苗族人民在生活、生产等方面都是集体活动的,这种习俗可统领苗族民族的一切行为,个人仅仅处于群体中的组成部分,只可在一致行动中集体活动,不可因个人观念来超脱于群体。虽然苗族民族在进入私有制时代后逐渐产生个性发展,并在此阶段中充分发挥个人性格、兴趣、气质、能力与爱好等,但由于苗族处于缓慢的社会成型阶段中,依然受到原始公社的文化影响,且家族血缘在此紧紧牵连着苗族人民的社会行为与形态意识,因而苗族人民依然具有轻个体、重群体的道德价值观。例如,当前苗族寨子与村落中依然有族长、头领、头人、祭师等,由领头人对重要事件与节日活动进行安排,且苗族人民族规依然在不断规范群体活动。每逢节假日时,苗族人民都会在带头人的带领下前往其他村寨去游玩与做客,这时东道寨中的带头人则会体现出集体待客风范。同时,在苗族家庭中,如若家中有贵客到来,每一户家庭中都会拿出荤菜来接待客人,素有“一家来客人,全寨亲”之美称。苗族人民还将帮助他人作为应尽义务的范围中,更将他人帮助当做个人权利来看,集体与个人之间是不分彼此的,由此来排除生活中的万难。例如苗族在盖造房屋时便是互相帮忙,甚至很多时候一家人盖造房子,全村村民都会主动来帮助这家人。如某家家庭中有婚丧之事时匮缺酒肉米钱,全族人都会出动凑钱、凑米,为其全力付出,更不计较回报;当村寨中出现孤寡独者、老弱病残无法维持生计,族人们皆会对其照顾与抚养,并当作自身义务来看待;当一户家庭内由于个人灾害导致生活艰难时,族人会根据此人经济状况对其赠送钱粮与衣物等资源,帮助族人解决燃眉之急,如有族人经济十分宽裕但却对困难家庭不给予援手,则会遭受其他族人谴责。此外,苗族民俗中还有分牛肉的相互帮助形式,且该形式在苗族十分盛行,如若一户人家死亡了一头耕牛,其他族人都会主动去购买死去牛的肉来帮助该户人家减轻经济损失,让突然发生变故的人家可在族人的帮助下另行购买耕牛耕地。苗族人民这种集体精神意识与集体行为是在族规的约束下才得以传承而来,无论哪一户苗族人家都不会违背这种群体约束。集体生活便是传统优秀民族民俗中的重要特征,其统一化、和谐化的生活方式可体现出苗族人民的趋同心理特征。因此,高中德育教育课程可通过利用苗族人民心理特征来培养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与团体精神,由此不断扩充德育教育资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诸多民族之中具有很多优秀的民俗与民风,高中德育教育可通过充分挖掘一些优良的民间习俗来不断补充其教育资源,如同苗族人民的尊老爱幼美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意识等,皆可作用于高中教育,由此可形成更有教育价值的德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彭清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6(2):112-116.
  [2]郝万喜.基于少数民族傳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6):154-157.
  [3]熊云.在地方高校德育教育中引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探讨[J].大众文艺,2012(11):244-245.
  作者简介:李忠霖(1982-),女,汉族,四川广汉,硕士,中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阳市2018年立项课题“苗族民间文化融入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关键词】逆行者;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39-03  【作者简介】1.周国莉,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心理健康中心(江苏常州,213022)主任,讲师,助理研究员;2.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设计理念】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武
【摘要】在研究Leap motion侦测数据生成运动信息的基础上,以赫哲族为例建设民族聚落,运用Leap Motion与漫游系统进行体感式交互,提高赫哲族文化的辨识度。通过前期数据的采集及总结,完成了对赫哲族建筑/文化体验等模型的构建;通过制作漫游、游戏程序等操作进行交互试验,增强用户临场感,增强赫哲族文化国际性及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提出了对贴图、LOD、DOF、碰撞等技术的优化新方案,改善交互体
【摘要】本课题以国际化旅游城市曲阜为例,深入践行Service Learning理念,我们旨在通过本次对Service Learning理念的践行,进一步规范曲阜的城市文化建设,使其与国际发展相接轨,从而提高曲阜的国际化形象和知名度。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Service Learning;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Service Learni
【摘要】万玛才旦导演在藏语电影《塔洛》中表达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同时也表征了藏族在当代现代性进程中的个体割裂所造成的困顿。《塔洛》作为藏语电影,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塔洛》《清水里的刀子》等少数民族电影的出现,进一步丰满了以汉语为主流的“华语电影”的文化版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少数民族电影,正被电影产业推动着、冲击着传统的“华语电影”“少数民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助人;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57-03  【作者简介】王婷,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0)教师,一级教师。【设计理念】  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助人行为,对儿童社会适应及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移情能力的训练和榜样示范有助于儿童助人行为的形成
【摘要】礼貌原则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准则,礼貌理论的学者们提出的准则可应用于教师的批评教育中,帮助提高教师批评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将Leech提出的礼貌准则与笔者组织的教师批评语问卷调查结合,总结出教师批评语的五条使用原则。  【关键词】礼貌理论;教师批评语;使用原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礼貌是各国文化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自20世
故事梗概:  唐云因成绩优秀被选为新班长。但是由于性格内向,有些清高,她不被其他同学认可。在她被班里的小霸王徐远捉弄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选择旁观,只有唐云的同桌孟思淇,一个看上去“离经叛道”,实则正义勇敢的女生对她伸出了援手。欺凌升级,终于被班主任撞见,班主任决定处理班级里的欺凌现象。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下,孟思淇、唐云先后站上高台勇敢地喊出心声,指出欺凌行为的错误,令在场同学深受触动。在班主任的正
【摘要】邦典是藏族妇女系在腰间的彩虹,凝结着藏民族的手工智慧和审美情趣。文章扎根于传统的美学理念,通过对邦典的功能、材质、色彩的分析,参照邦典纺织的美学规范,使“自然相生美”成为它的美学核心。邦典的审美定位反过来有助于推动邦典材质、功能的完善,同时为邦典的推介起到基石作用。  【关键词】邦典;文化;审美;审美定位  【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美?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
1921年7月,毛澤东、何叔衡代表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何叔衡从上海回湘后,把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组织,筹建中共湖南支部放在首位。他们将学生进步组织扩大为群众性的学术研究团体,吸收进步青年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再吸收入党。  10月,一个秋凉的日子,在长沙城外的协操坪旁边的公共墓地里,毛泽东、何叔衡、陈子博、易礼容、彭平之等人,在这里讨论组织湖南共产党支部的问题
【摘要】蒙古族在我国黑龙江省嫩江两岸的狭长地带多有分布,这里位于我国蒙古族文化比较偏远的地区。嫩江左岸与科尔沁草原比邻,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嫩江右岸则于汉族聚居区接壤,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由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蒙古族文化从主动逐渐变为被动、从不接受汉文化到主动接受汉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本文阐述了当代黑龙江省蒙古族聚居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