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高考湖北语文试卷,端庄而不失平和,高雅而不失亲切,外张中有内敛,收合处任拓展,体现了较为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渗透出浓郁的古典情韵和时代气息,确实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试卷。然而,掩卷细思,却总觉得有几个地方不尽如人意。今在这里提出,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行。
请看16—19题: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我认为,这几个题目的设置,没有体现《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依据《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应考查“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参照《湖北省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第一大点“命题指导思想”的第2点“命题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和第3点“注重考查基础”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16—19题的设置,单纯考虑了依文段顺序出题的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答题的思维规律,没有注重题目的梯度,没有合理的赋予分值,没有展现文章的亮点(主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瑕疵:
1.层级错位。从能力层级来说,16题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属“分析综合C”; 17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属“鉴赏评价E”;18题介于理解B和归纳概括C之间,可属C;19题为推断想象和意境赏析,应属E。C/E/C(B)/E,能力层级没有有序排列。
2.梯度零乱。从赋分值来看,3分、6分、5分、4分,分值应该是难度的体现,难道说16题最简单,17—19题是越做越简单吗?显然不是。分值零乱,难度错杂,会误导学生。
3.赋分不当。从内容上来看,在这四个小题中,16、17分别考查结构线索和语言特色,题目出得好,分值也恰当,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把握全文思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而18、19题,虽就文章不同段落设题,而考查的知识点实则是一个侧面,就是对文段意境和作者感情的感悟,即要考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柔和、自然、清淡、朦胧的光线的喜爱和对清幽、古朴、典雅、和谐的环境的向往之情。可是这两题的分值的设置是有欠合理的。削去枝叶,再简单一点说,18题不过是一个句意的理解(B),而19题可以说是意境的赏析(E),为什么18题要比19题多1 分?
4.“文睛”未点。我们知道,《书房的窗子》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精美散文,志趣高雅,词采富丽,诗情画意的描绘中散发着书香气息,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主旨,作者对恬淡、闲适、清静、高洁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应该是最好设置的考点之一。可是,看完题目,对完答案,却总有隔靴搔痒之感,那“文睛”处于欲现犹隐、将进还退之际,仿佛快到高潮而又止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令人遗憾。
综上所述,如果16—19题作这样一些调整:将原18题降格为对句意的理解,放在第16题位置,分值变5分为3分,答案不变,评分标准更改为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后面任一点再得1分;原第16、17题放到第17、18题位置,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变;原第19题位置不变,题目除原内容外,还加上对主旨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分值加2分。调整后题目如下:
16.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结合第④、⑤两段作简要分析。(3分)
17.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8.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上述题目,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难度依次增加,也符合认知规律。这样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作者通联:湖北仙桃市毛嘴高级中学]
请看16—19题: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我认为,这几个题目的设置,没有体现《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依据《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应考查“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参照《湖北省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第一大点“命题指导思想”的第2点“命题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和第3点“注重考查基础”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16—19题的设置,单纯考虑了依文段顺序出题的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答题的思维规律,没有注重题目的梯度,没有合理的赋予分值,没有展现文章的亮点(主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瑕疵:
1.层级错位。从能力层级来说,16题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属“分析综合C”; 17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属“鉴赏评价E”;18题介于理解B和归纳概括C之间,可属C;19题为推断想象和意境赏析,应属E。C/E/C(B)/E,能力层级没有有序排列。
2.梯度零乱。从赋分值来看,3分、6分、5分、4分,分值应该是难度的体现,难道说16题最简单,17—19题是越做越简单吗?显然不是。分值零乱,难度错杂,会误导学生。
3.赋分不当。从内容上来看,在这四个小题中,16、17分别考查结构线索和语言特色,题目出得好,分值也恰当,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把握全文思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而18、19题,虽就文章不同段落设题,而考查的知识点实则是一个侧面,就是对文段意境和作者感情的感悟,即要考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柔和、自然、清淡、朦胧的光线的喜爱和对清幽、古朴、典雅、和谐的环境的向往之情。可是这两题的分值的设置是有欠合理的。削去枝叶,再简单一点说,18题不过是一个句意的理解(B),而19题可以说是意境的赏析(E),为什么18题要比19题多1 分?
4.“文睛”未点。我们知道,《书房的窗子》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精美散文,志趣高雅,词采富丽,诗情画意的描绘中散发着书香气息,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主旨,作者对恬淡、闲适、清静、高洁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应该是最好设置的考点之一。可是,看完题目,对完答案,却总有隔靴搔痒之感,那“文睛”处于欲现犹隐、将进还退之际,仿佛快到高潮而又止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令人遗憾。
综上所述,如果16—19题作这样一些调整:将原18题降格为对句意的理解,放在第16题位置,分值变5分为3分,答案不变,评分标准更改为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后面任一点再得1分;原第16、17题放到第17、18题位置,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变;原第19题位置不变,题目除原内容外,还加上对主旨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分值加2分。调整后题目如下:
16.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结合第④、⑤两段作简要分析。(3分)
17.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8.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上述题目,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难度依次增加,也符合认知规律。这样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作者通联:湖北仙桃市毛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