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德育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教学组织方法、学习评价与考核等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德育课程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但当前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知识与生活相悖离的现象。使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內在联系,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封闭型弊端,德育课缺乏生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已成为当前职业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构建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是一条不错的选择。下面笔者就职业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准备: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积累材料和案例等。新教材的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中不乏社会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实例的列举,但还是难以赶上社会时事的瞬息万变。所以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的教案集、课件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练习题集等)。但是在此特别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学的资源完全由教师收集提供给学生,再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讨论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资源由于不是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所以学生很快会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生活化课堂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师,擅长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要改变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师十分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采用一些支撑德育课联系生活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除运用这些方法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实话实说”“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 “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德育课教学方式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三、课后拓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德育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服务于生活实践,引入生活是为了回归生活。学生的学习始于生活,又最终回归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感悟真理、陶冶情操、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也需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回归到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理解和运用。
笔者建议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应在每一节课后设置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已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该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课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增强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其成功就业和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德育课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农村职业中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各种能力。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省级重点课题“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GSZ1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教职成〔2008〕6号,2008.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教职成〔2008〕7号,2008.
[3]徐一明.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ad71dd080eb6294dd886ccd.html.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课前准备: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积累材料和案例等。新教材的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中不乏社会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实例的列举,但还是难以赶上社会时事的瞬息万变。所以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的教案集、课件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练习题集等)。但是在此特别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学的资源完全由教师收集提供给学生,再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讨论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资源由于不是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所以学生很快会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生活化课堂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师,擅长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要改变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师十分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采用一些支撑德育课联系生活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除运用这些方法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实话实说”“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 “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德育课教学方式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三、课后拓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德育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服务于生活实践,引入生活是为了回归生活。学生的学习始于生活,又最终回归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感悟真理、陶冶情操、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也需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回归到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理解和运用。
笔者建议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应在每一节课后设置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已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该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课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增强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其成功就业和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德育课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农村职业中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各种能力。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省级重点课题“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GSZ1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教职成〔2008〕6号,2008.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教职成〔2008〕7号,2008.
[3]徐一明.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ad71dd080eb6294dd886ccd.html.
(责任编辑 黄 晓)